內蒙古包頭市昆都侖區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建設實錄
構建三色思政同心圓 助力實現中國夢 ——內蒙古包頭市昆都侖區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建設實錄
“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新時代教育領域,思政課建設面臨著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諸多改革創新考驗。
內蒙古包頭市昆都侖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精準對標《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目標要求,積極踐行《關于開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建設的通知》改革方向,讓大中小學思政課走出課堂、走出校園,在多彩的實踐教學和豐富的現場教學中立德樹人、鑄魂育人,構建起“紅色情懷、黃色向陽、藍色夢想”的三色思政教育同心圓,在思政課改革創新方面進行更深、更細、更實的探索和規劃,助推每名學生都能為實現中國夢而砥礪奮進,為實現中國夢增添強大青春力量。昆都侖區先后獲得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
紅色情懷
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
“為學須先立志。志既立,則學問可次第著力。立志不定,終不濟事”。要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實現個人價值同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
昆都侖區充分挖掘本地紅色資源,尋求紅色文化與思政教育的契合點,用“大思政課”講好紅色故事,構建“紅色引航,思政鑄魂”新時代紅色教育與思政教育共同體。
文以化人,以紅色精神豐富思政教育的新內涵。昆都侖區不斷強化以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通過開設以“喜迎二十大強國復興有我”為主題的開學思政第一課,并利用昆都侖教育微信公眾號“黨的二十大·暢談”專欄等平臺,常態化開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動,打造思政“云課堂”,讓各級各類先進典型走進演播間,在“云端”講述在各自平凡崗位為實現制造強國、科技強國、文化強國、奮進強國而奮斗的夢想;同時結合地區實際,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鋼鐵大街第三小學創編“鋼三小石榴籽思政課程系列”,包鋼十七小開啟“石榴籽微課堂”,包鋼實驗一小成立“紅領巾宣講團”,以及“小腳丫愛家鄉”系列研學活動,唱響民族團結進步主旋律,走出民族團結進步新路徑。
在身體力行的實踐中,昆都侖區還精心打造了一批紅色校園文化精品項目。包鋼實驗二小從“傳承雷鋒精神、堅持雷鋒行動、打造雷鋒團隊、構建雷鋒課程、鑄就雷鋒品牌、續寫雷鋒日記、彰顯雷鋒特色”七個維度出發,深刻把握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不斷拓展內容、創新形式、豐富載體,將雷鋒精神融入學校思政全過程、全方位、全要素,系統開展“雷鋒班級”“雷鋒青少年”建設,創建成為“中國雷鋒小學”,讓雷鋒精神通過新時代思政教育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鋼鐵大街第四小學編排的情景劇《1921—上海》獲得“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內蒙古自治區少先隊主題系列活動暨“紅領巾心向黨”優秀課本劇(情景劇)第二名,師生辛勤排練、反復打磨的過程,本身就是一次迎難而上、精益求精、超越自我的歷練,學生更是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鏗鏘誓言。
知以曉人,以紅色經典“點亮”思政課堂。包頭六中充分運用紅色校史資源,將紅色校史、黨史“搬上”思政課堂并有機融入各學科的教學與運用,編撰和闡發校訓、校風、校志等文化符號,編寫獨具特色的校本教材。通過拓寬育人內容與場域,在校史館、圖書館等校園文化建設中強化紅色校史思政主題的表達與呈現,將校史教育與第一課堂貫通,將一部紅色校史演繹為一本立德樹人的生動教科書,讓思政教育真正“活”起來。
包頭市昆都侖區還通過與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的區域聯動,依托各地紅色文化資源,共同研磨、線上講授團前教育課程,組織師生開展紅色主題社會實踐活動,拓展出思政教育的新渠道。
黃色向陽
扎根沃土植根心田
信仰在召喚,青春有選擇。推動“大思政課”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博大胸懷,為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向陽而生,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還需要不斷豐富工作抓手,創新學習方式,讓“大思政課”真正“活”起來,走進學生心中。
包頭市昆都侖區大膽創新、努力探索,以思政名師工作室一體化教研為牽引,以培育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創新示范校為抓手,打破思政課閉門授課局限,立足開放的家校社協同育人社會廣域和新時代“五育融合”教育發展體系,深入開展“大思政課”教學綜合改革,在教學中有效融入實踐文化資源,著力打造指向核心素養的思政課堂新樣態,推動思政課“講”“習”結合。
體育思政,構建體育特色課程思政建設新模式。包鋼二十五小以腰鼓特色項目為主線,以“學腰鼓技法,悟腰鼓文化,講腰鼓趣事,做腰鼓傳人”為培養目標,形成“以校本課程為主渠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校園體藝活動為載體”的一體兩翼式推進思路,聚焦“學、練、展”三個環節,探索構建“課堂+實踐+展演”三位一體的體育思政綜合改革新路徑。學校還聯合安塞第一小學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延安精神”紅色研學,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政要點與藝體教育進行有機融合,創建形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校”腰鼓特色品牌項目,引導學生在傳統體育項目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以體育力量激活思政風尚,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美育思政,搭建思政與美育協同育人新格局。美美與共方為大美,包頭市昆都侖區不斷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內涵,立足“雙減”政策內核,以全面落實“五項管理”“七個一”為基礎,“七個一”即:每天體育鍛煉一小時、每周一節特色體育課、隔周一節書法課、每班一個合唱團、每周一次合唱活動、每周一節勞動教育課、每月一個勞動實踐日,創新性搭建每周思政課程內容與“每班一個合唱團、每周一次合唱活動”的長效鏈接,構建以美育為補充的思政體系,著力增強育人實效。黨的二十大期間,發起“唱響新時代”系列合唱活動,全系統師生用歌聲向偉大祖國深情告白;不斷豐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載體,緊扣思政課程融合性與全方位、全過程的協同育人導向,搭建“非遺扎染”思政小課堂等多樣化平臺,開展豐富的傳統藝術文化實踐活動,對“思政課程體系”進行了流程再造式改革;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組織開展“紅領巾尋訪包鋼紅色印記之民族團結,守望相助”“紅領巾尋訪包鋼紅色印記之鋼鐵脊梁”“牢記鋼鐵囑托傳承紅色基因——紅領巾尋訪包鋼紅色印記之齊心協力建包鋼”等優質少先隊活動課,與包頭博物館實行聯動促學開設“博物館尋蹤”研學課程,讓學生走出校園,以尋訪和參觀的方式穿越時空,與歷史對話,在開放的社會大課堂中“消化”知識,在實踐中檢驗真理。2022年,昆都侖區舉辦高質量發展成果展示大會,以藝術展演的形式全面展示了思政教育的豐碩成果。
勞動教育思政,組建勞動實踐與思政立德新架構。包鋼十七小推進“思政+”勞動理念,與包頭服務管理職業學校合作開展農時課程等系列思政勞動實踐,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政教學與勞動教育有機結合,通過賦予勞動教育鮮明的思政色彩,讓學生在田野間修身立德、躬身實踐。
藍色夢想
拓展“大思政”建設格局
“蒙以養正,圣功也”。新時代思政課建設既是立德樹人戰略任務,也是鑄魂育人系統工程,呈現多要素銜接運行、并聯運行的特征。發揮“區域共同體”有利于統籌管理的優勢,通過政策杠桿撬動區域、校際、學段各關聯部分協同創新,從而建構起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四梁八柱”。
昆都侖區聚焦思政課立德樹人主渠道定位,發揮內蒙古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資源優勢,以高等教育的“大手”拉住基礎教育的“小手”,夯實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基礎,優化統籌管理協調機制、教研教學協同機制、資源共建共享機制,以“共同體”意識、“集成化”思路、“一體化”方略推動思政課育人效應倍增。
堅持“區、校聯動”,健全一體化工作機制,拓展“大思政”建設格局。實施昆都侖區主要領導聯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制度,對全區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進行政治領導和工作指導,定期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進展情況匯報,集中破解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研究制定《昆都侖區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實施方案》,與內蒙古科技大學合作辦學,以建設內蒙古科技大學實驗幼兒園、內蒙古科技大學實驗小學、內蒙古科技大學實驗學校3所試點學校為切入點,明確大中小幼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總體框架,構建德育要素融通一體、學段內容銜接一體、各方協同發展一體的思政工作格局。
堅持“知、行聯動”,加強一體化隊伍建設,注重師資聯合培養。定期開展班主任能手大賽和班主任帶頭人評選工作,有效壯大思想政治教師隊伍。做好思政教育全員覆蓋,常態化組織全體教師參與思政課的線上線下全員培訓、骨干研修、經驗交流、名師成長之路等活動。完善思政課教學激勵機制,專門設置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個人、先進集體等獎項,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的個人和單位予以表彰。
堅持“教、研聯動”,推動一體化內容貫通,夯實教育教學質量。充分發揮合作辦學平臺優勢,建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名師工作室”“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研工作坊”,開展一體化理論教學研究和創新實踐探索。2022年以來,內蒙古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入校送課30余節,聚焦高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與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等課程貫通銜接,對大中小學思政課課程目標進行一體化設計,推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的課程群建設,實現學段縱向銜接、逐層遞進,學科、課程協同聯動。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情況調研,以思政知識、價值觀念、現實需求為重點設置調研問卷,推進思政課“教材—教學—認知”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型教學體系改革,推動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
思政課肩負著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之重任。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特別是結合學生思想和生活實際,要牢記思政課之大,以“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為目標,引導學生自覺胸懷“兩個大局”,努力學習,不懈奮斗,將青春和熱血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洪流之中。
在包頭市昆都侖區,永葆心中紅色的革命情懷,時刻胸懷“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信仰的“大”夢想正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一代又一代信仰堅定、情懷深遠、作風過硬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這里向陽而生。
(馬婕 洪彬)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