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師大與四縣市合作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數字化改革
浙江師大與四縣市合作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數字化改革 大數據守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
本報訊(記者蔣亦豐)因為父母離異,還和同學產生了矛盾,浙江省龍游縣華崗中學學生小禾開學后情緒一直比較低落。班主任馬慧敏登錄“走心驛站”平臺后,錄入了她近期的觀察數據、心理測試結果以及家訪狀況。結合小禾小學階段的數據,后臺的分析模塊很快得出研判和干預策略。“全程無感采集、無痕推進,學生不會感覺是在被‘診療’。”馬慧敏說。
這個分析模塊名為多模態數據智能統籌分析系統,由浙江師范大學成立的“浙江省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與危機干預智能實驗室”研發。據該校心理學院院長孫炳海介紹,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基于大數據的科學分析,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存在漏報、誤報現象。2020年起,實驗室和浙江桐鄉、樂清、浦江與龍游4個縣市合作,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數字化改革。
龍游縣的“走心驛站”平臺以“風險累積—正向支持”為頂層設計,梳理出綜合癥狀、家庭結構等誘發因子,焦慮、抑郁等風險因子,自我效能感、心理韌性等保護因子,平臺根據教師錄入的實時數據,對這些因子進行智能追蹤、記錄,動態生成學生綜合數字畫像。
馬慧敏使用后的最大感觸是對學生的情況掌握更為精準了。所有的觀察和干預數據都可以上傳,平臺作出及時優化,即便是非專職的心理健康教師也能很快上手。
據悉,該平臺已上線“浙里辦”,成為全省的共享資源。3年來,參與試點的4個縣(市、區)學生心理危機事件數量呈明顯下降趨勢。
近日,浙江師范大學就此項改革牽頭舉辦了浙江省首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數字化改革高峰論壇,吸引了全省300多人參會交流。實驗室首席專家李偉健表示,實驗室成果將優先應用于浙江26個區縣。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