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渭河小學 構建“靈動課堂” 賦能生命成長
渭南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這里坐落著一所年輕學校——臨渭區渭河小學。建校以來,學校秉承“讓每個生命精彩綻放”的辦學理念,以水韻文化為引領,將校園文化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構建“尊重、靈動、共長”的“靈動課堂”,以課堂為陣地,助推學校高質量發展。
文化引領——確立“靈動課堂”基本理念
渭河小學地處渭水之濱,結合地域優勢構建了“水韻文化”。水,鮮活生動,靈活自在,正如學校課堂,活潑不呆板,富于變化,充滿生命的靈動,蘊含心靈的敞亮。基于此,“靈動課堂”應運而生。
“靈動課堂”是教學的動態生成,是生本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課堂,是充盈思維對話和智慧碰撞的課堂。“靈動”,靈,即靈活、靈氣;動,即生動、互動。靈動即靈活生動,課堂如水一般鮮活、生動又富有活力和創造性。可見“靈動課堂”是靈活、靈動、靈性的智慧課堂,是動腦、動口、動手、動情、動心的互動課堂。在不斷實踐中,學校進一步確立了“雙主互動智慧共長”的課堂基本理念。
頂層設計——構建“靈動課堂”教學樣態
六年的探索實踐,“靈動課堂”在深耕之后,有了基本的課堂教學樣態,構建了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體育、音樂、美術、道德與法治、勞動九個學科的教學思路,將Doubt(質疑)—Delve(探究)—Demonstrate(展示)—Deepen(深化)的學習方式貫穿課堂始終。
問題驅動,以生為本。“靈動課堂”教學樣態是以問題導向為目標驅動,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為核心,以促進學生素養習得為特征,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師生、生生的多向互動中,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素養提升。
兩核心,四環節。“靈動課堂”教學樣態有兩個核心要義,一是“問題”,課堂是從一個問號走向更多問號的過程;二是“靈動”,課堂是賞識、對話、尊重、傾聽的過程。這兩個要義都直指學生學習規律和課堂教學規律。基本環節分為四步,一是任務驅動自主學習,二是突破重點合作共學,三是展示成果評價反饋,四是深化延伸適度拓展。
探索實踐——落實“靈動課堂”優化教學
專題研修,逐步推進。結合學校品質課堂建設三年計劃,實施一年一專題:2020年“基于問題導向,扎實‘靈動課堂’”,2021年“基于學科素養,深化‘靈動課堂’”,2022年“基于全人教育,智慧‘靈動課堂’”。
活用課標,以標導航。精研《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準確把握課標理念,通過“說課標、說教材、說課堂”活動,助力教師將課標理念融會貫通,在課堂實踐中領悟、內化,為教學正確導航。
“六課”練兵,提升技能。通過推門問診課、能手示范課、骨干交流課、師徒互助課、主題微培課、鏡子反思課,提升教師設計活動、組織課堂、精要點撥、引導評價的教學能力。
精細管理,優化課堂教學。開展集體備課、研課,集思廣益,提升備課質量;開展包級領導每日巡課,規范師生的課堂行為,扎實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走進課堂觀課、評課,以課堂觀察、課堂評價促進課堂教學優化;創新作業形式,分層布置作業,優化作業管理,鞏固課堂成效。
“名校+”引領,深化品質。充分發揮核心校輻射引領作用,開展每學期一屆的教學節,推動“名校”在課堂改革方面的引領;以學帶工作坊和名師工作室為研修平臺,讓更多教師走出學校,與優秀教師切磋共長。
扎實科研,以研促教。通過省市區各級各類課題的深入研究,解決教育教學的真問題,推動學校品質課堂建設工作走向高效,從“達標”“示范”走向“標桿”。
師生共進——收獲“靈動課堂”別樣風采
從最初的初具雛形,經后來的突破瓶頸,再到今日的成熟推廣,“靈動課堂”已經成為學校課堂的名片,成為實現品質教育的主要路徑。學校形成了校長帶頭實踐、各學科齊頭并進、教育教學成果豐碩的良好態勢。
六年來,學校培養了陜西省特級教師1名、教學名師1名、省級學科帶頭人1名、省市級教學能手10名。學校榮獲陜西省“316工程”素質教育暨質量提升優秀學校。“構建‘靈動課堂’的教學實踐研究”經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國家教育部門規劃課題組審核結題,被評為課業改革課題A等;“構建‘4D’‘靈動課堂’的教學實踐研究”榮獲陜西省第十一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探索‘4D’‘靈動課堂’多元化策略的實踐研究”“基于任務驅動下的‘靈動課堂’的評價研究”“課堂教學中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實踐研究”等市、區級課題先后結題。課堂在改變,學生在發展,課堂成了學生成長的沃土。截至目前,學校累計有900余名學生參加了不同等級的學科活動,在航模比賽、科技小制作、體育體操、藝術展演等領域榮獲獎項。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渭南市臨渭區渭河小學聚焦學生核心素養,不斷優化“靈動課堂”品質,為學生的生命成長賦能,奮力譜寫學校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南玉鳳)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