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北京拔萃雙語學校踐行中國紅十字精神豐富育人內涵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3-05-26  閱讀:次   |
42.9K

  北京拔萃雙語學校踐行中國紅十字精神豐富育人內涵—— 立足博愛教育 培養拔萃人才

  初夏,北京朝陽區平房鄉石各莊路5號的盡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東郊公墓抗美援朝烈士的墓碑前,新添了6棵松樹。這是北京拔萃雙語學校的學生們最近捐贈的。13年前,北京拔萃雙語學校學生會自發提議將每月的11日定為“博愛日”。這一天,大家每人捐1元錢獻一份愛心。活動延續至今并不斷豐富。

  北京拔萃雙語學校是經北京市教委批準,由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事業發展中心舉辦,集小學、初中、高中和雙語部于一體的現代化、國際化寄宿制學校。校長萬小平說,建校20年來,學校始終以“人道、博愛、奉獻”為宗旨,將中國紅十字精神融入教育教學,努力將學生培養成有家國情懷的、出類拔萃的人才。

  博愛之行涵養博愛心靈

  在北京拔萃雙語學校,每次博愛日活動都有一個主題。這些年來,學生們為北京打工子弟學校捐過教具,為西部溫暖行動捐過衣物。汶川大地震、南方干旱……每當社會呼喚愛心的時刻,拔萃學子都沒有缺席。

  “在拔萃,這項公益活動已經成為校園生活的日常。”學校黨支部書記閆曉萍介紹,無論是與智力殘疾學生開展融合活動,還是去老年公寓慰問,學生們報名都特別積極。

  “幫扶活動讓我們學會了人與人之間如何平等相處。”“尊老、敬老是優秀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多幫助困難老人,讓他們心中感到溫暖。”“我們對當下的學習與生活應該珍惜,更應該知足!”……在活動反饋報告里,學生們寫下自己的感受。

  博愛日也是鑄魂之旅。在烈士陵園,學生們發現了一段父子兩代人守護烈士陵園的故事。70年來,兩代守墓人接續守護長眠的忠烈,每天擦拭墓碑、整理絹花、拾掇草地……從青絲到白發,年節不休,風雨無阻。

  站在烈士墓碑前,初二(4)班學生姜思彤說:“和平年代的我們最不能忘記的是那些為民族獨立和解放、為國家繁榮和富強、為人民幸福和安康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和人民英雄。對英烈的每一次凝視,都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我們要在致敬先烈中汲取力量,在叩問初心中堅定前行。”

  一技一器讓學生全面發展

  走進北京拔萃雙語學校,江南古建風格的教學樓,三季有花、四季有樹的園林,以及擁有400米跑道的大操場,讓行走在校園的師生看上去有一種難得的松弛感。下午課后3點半,跑道、足球場、籃球場,到處是學生們奔跑跳躍的身影。

  “學校給學生們請的都是專業教練。”教師李慧告訴記者,“拔萃的理念是每一名學生在校期間都要熟練掌握一項體育技能和一種樂器。”

  落實“雙減”政策,關鍵是校內教育提質增效。“在‘雙減’背景下要做好課后服務工作,我們對原有行之有效的做法繼續堅持,即堅持學生自愿選擇,堅持高質量教學,堅持高品質服務。”萬小平說。

  針對有橄欖球運動特長的學生,北京拔萃雙語學校與朝陽區第三體校合作,相對集中編班,配備優秀師資力量,并計劃進一步在學生中推廣橄欖球運動,打造學校橄欖球體育運動特色。在5月剛剛結束的北京市青少年U系列7人制橄欖球冠軍賽上,北京拔萃雙語學校初中部9名學生代表朝陽區參加比賽,他們先后戰勝6支隊伍,獲得U15男子組冠軍。

  北京拔萃雙語學校初中部還設有單簧管、薩克斯、長笛等9個管樂訓練聲部,近兩年每學期訓練人數均為120至160人之間。初一、初二雙團設置,輪換更迭,讓學生樂團的藝術素質教育得以良性發展。

  給學生提供最好且可行的教育

  “給學生提供最好且可行的教育,讓每名孩子都獲得成功”,是北京拔萃雙語學校堅持的辦學理念。在學生評價方面,學校堅持引導學生立足入校表現看進步。

  萬小平介紹,在課堂教學管理方面,學校以朝陽區教委頒發的關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相關文件以及評價量表為標準,聚焦課堂單元整體教學、教學目標制定、教學情境創設與分層級任務活動設計、學習目標達成與評價反饋、學生主體參與及學科學習方法指導等五大關鍵環節,堅持做有用功,不做無用功。

  運動能力強、英語能力好、具有藝術特長的學生們,在學校舉辦的體育競賽、英語演講、藝術表演等活動中紛紛脫穎而出。“我們對學生出類拔萃的理解就是讓學生做更好的自己,讓每名學生都能在擅長的舞臺收獲屬于自己的成功。”閆曉萍說。

  為弘揚中國紅十字精神,學校為家庭經濟困難、品學兼優的學生設立“紅萃生”助學制度,覆蓋在校學習的全部費用。2021—2022學年度,學校資助“紅萃生”44人,減免以及投入的費用合計達139.01萬元。

  “提供物質幫助的同時,學校堅持認真做好‘紅萃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和生活學習管理,既嚴格要求他們,又貼心關愛他們,讓他們有條件安心學習、健康成長。從2007年起,學校幾乎每年都有一名學生被評為‘朝陽區十佳中學生’。”萬小平說,“這是拔萃對教育高質量的理解,也是對中國紅十字精神的擔當。”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