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充分調動職業學校服務社會能動性 創新激勵機制,挖掘惠企惠民潛能
“新的激勵政策實施以后,大家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現在都搶著去上課。”提起浙江溫州創新推出的公辦中等職業學校社會服務激勵機制,校長和老師頻頻點贊。
破難題
從“全部上交”到“財政返還”
新職業教育法提出,學校“可以根據辦學能力、社會需求,依法開展面向社會的、多種形式的職業培訓”。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因缺乏相應的政策支撐和經費支持,公辦中職學校開展社會培訓所取得的收入需要全部上繳財政,使得業余時間開展的社會培訓及服務所涉及的人財物缺乏相應的經費支持,中職學校開展社會服務意愿不強。
為了切實提高公辦中職學校開展社會服務的積極性,2021年12月,溫州市教育局會同財政、人力社保等部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創新推出了《關于進一步完善溫州市教育局直屬公辦中等職業學校社會服務激勵機制的實施辦法(試行)》,對中職學校社會服務收支等作了明確規定。該實施辦法規定,中職學校社會服務收支實行“收支兩條線”,在國有凈資產不減少的前提下,對中職學校以市場委托方式取得的社會培訓和企業服務收入,按照不高于收入總數35%的比例核定社會服務性績效總額,學校人均可提升幅度不超過績效工資基準的50%,個人年最高發放額度不超過績效工資標準的1.5倍。
創雙贏
從“黨員先上”到“黨員先讓”
社會服務激勵機制的出臺,充分激活了溫州市直公辦中職學校的辦學活力。
溫州護士學校2022年開展的護理以及養老護理員社會培訓累計超過1.5萬人次,總收入200萬元。“其中70萬元可用來發放本校教師的兼課費和勞務費,教師在業余時間的勞動付出有了實際回報,人均可以多拿4000元,破解了以往社會服務‘躺平’的工作狀態。”溫州護士學校校長許建民說,原來沒人要干,所以“黨員先上”,現在是大家搶著做,要“黨員先讓”。此外,結余可以用來補充公用經費,學校多了一筆70萬元的公用經費,用來提升社會服務相關設施設備。
溫州市第二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制定了《溫州二職社會服務績效考核細則和績效獎勵分配方案》,將社會服務項目納入學期全員績效考核。2022年溫州二職共開展短視頻制作、人像攝影、美容美發等社會培訓16期,培訓量同比增長5091人次,培訓額增長46.48萬元,教師績效總額增長16.27萬元。75%的教師參與了社會服務項目,較上年增長了4.2倍。“教師參與社會服務,從技術創新、反哺教學、職業精神等多方面產生了積極引導作用。”溫州二職校長雷學遠說。
溫州市財稅會計學校教師谷崢認為:“業余時間承擔社會培訓任務,不僅有激勵,還可以了解社會對財會職業技能的需求,促進自我技能提升。”
優服務
從“完善機制”到“助力經濟”
“2022年市直6所公辦中等職業學校社會服務人數達2.19萬人次,服務收入總額達269.8萬元,其中約94.2萬元作為激勵資金分配給任課教師。”溫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政策極大地激發了溫州公辦中職學校開展社會服務的積極性,進一步挖掘了職業教育惠企惠民潛能,有效提升了職業教育服務社會、服務產業的能力和水平。“我們還將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落實中職學校實施學歷教育與培訓并舉的法定職責。在確保全日制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按照育訓結合、長短結合、內外結合要求,面向社會開展職業培訓,提供全產業鏈技術培訓服務及技術支持,服務學生成長和高質量就業。”
據悉,今后溫州將進一步加大社會服務激勵機制改革力度,堅持需求導向、分類施策,緊貼區域、行業企業和個人發展需求,面向企業員工、退役軍人、農民、失業人員等,開展更精準、更高質量的培訓與服務,為助力地方產業經濟發展,建設“千年商港、幸福溫州”貢獻職教力量。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