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多維并重 推進思政課高質量發展
四川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和實踐性,著力加強新時代思政課高質量發展。
創新思政教學模式
鑄造一流課程品牌
以高質量的課程建設為依托,學院扎實推動有組織的課程建設,分批次孵化院級、校級、省級和國家一流課程、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等項目建設。“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以“望聞問切思”五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入選首批國家線下一流本科課程。“形勢與政策”課程以“1+N”的教學模式入選第二批國家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學院按照“八個統一”的要求,積極探索案例式、探究式、體驗式、互動式、專題式等教學方法改革,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建設智慧課堂,及時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成果“三進”,不斷創新教學模式。3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為省級一流課程,本科思政課全部獲批校級思政課程示范課程項目。學院牽頭組建四川師范大學大中小學集體備課中心,開展“大中小同上一堂思政課”等多項活動,積極承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專題研討會,來自全國上百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1萬余人共研共商思政課教學改革。近三年立項省級、校級教改項目多項,在核心期刊和高級別出版社公開發表教學改革論文多篇及出版專著多部,出版學生實踐類、教學設計類專著2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圍繞深入貫徹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展開,形成了一批優秀實踐作品。“創新模式,打造品牌”成為推動課程建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
教學團隊多措并舉
培優成效日益顯著
以高質量的隊伍建設為基礎,學院扎實推動有目標的師資建設,形成以賽促教、以賽培優的培養機制。6門本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均為校級示范團隊,學院出臺相應獎勵措施,提供制度保障,支持教學團隊開展專題教學研討和集體備課、組織中青年教師備戰各級教學競賽和教學展示活動等,實現講課、聽課、磨課、賽課常態化。學院教師2021年獲第二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特等獎。自2019年以來,學院教師獲國家多媒體課件設計獎項1項,省級青教賽一、二、三等獎各1項,“精彩一課”講課比賽中獲獎人數居全省高校前列;5人次講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線“學習強國”APP和“新華思政”全國高校課程思政教學資源服務平臺,多人次獲各類教學競賽和課程創新獎項。省級教學名師工作室、省級“四有”好老師等榮譽稱號的獲得也充分彰顯了學院教師隊伍建設的成效。“多措并舉,培育優師”成為推動課程建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關鍵抓手。
“三全育人”成果涌現
協同育人良性循環
以高質量的“三全育人”為載體,學院扎實推動有方向的協同建設,形成以課程育人為中心、多維并重、協同發力的育人體系。2020年馬克思主義學院以四川省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建設為契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探索,精心實踐,著力構建“三全育人”機制,形成了以課程育人為中心、以隊伍建設為抓手、以學科建設為支撐、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以持續提升為目標的“五位一體”“三全育人”新格局。思想政治理論課形成各具特色的實踐教學方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新時代、新征程、新使命,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品經典、啟智慧、踐行動,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解時政、明學理、強自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樹擔當、重責任、提素養,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以史為鑒、明史力行;此外,“校領導+教學名師+學生主體”共同參與,同上一個主題,共同完成了45分鐘的“全校同上一堂形策課”,也在全員育人的“共師”格局中凸顯了“大思政課”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理論課團隊牽頭成立的時事研討社和馬克思主義經典品讀協會,均為校級“五星社團”。社團成員主講的思政課獲2020年四川高校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展示活動一等獎。在普格支教的學生邊學邊講,開展了多場十九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建黨100周年黨史宣講活動,被多家媒體報道。“青獅行”團隊獲評四川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學生活動又成為“全校同上一堂形策課”的教學素材,實現了教學資源和教學成效的良性循環。“協同育人,多維并舉”成為推動課程建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主要抓手。(范錫文 陳馳)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