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 以粵西地區特色音樂促進聲樂教學創新
嶺南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以優秀民族聲樂作品作為教育基點,將粵西地區特色音樂融入聲樂教學,不僅豐富了聲樂教學的內容,促進聲樂教育創新發展,還以粵西地區特色音樂教學不斷提升學生對本土音樂和藝術文化的認同感,從而彰顯聲樂教學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
以粵西地區特色音樂促進聲樂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創新
學院將粵西地區特色音樂納入聲樂教育,進一步推進民族聲樂的教學與發展,同時彰顯學院自身聲樂教學的特色,為建立特色化聲樂教育學科、培養特色化民族聲樂人才提供重要保障;浳鞯貐^傳統音樂具有豐富的音樂藝術和文化內涵,為學院聲樂教學提供了重要的藝術文化和歷史依托,從而不斷強化聲樂教學的多重教育和育人功能,也為學院聲樂教育的特色化發展提供了重要助力;浳鞯貐^音樂具有特色化的表演形式。學院聲樂教師根據粵西音樂表演需求制定個性化的聲樂教學方案,使學生在聲樂學習中充分理解粵西地區音樂的藝術文化內涵和表現形式,為學生開展粵西音樂實踐、提升自身音樂演奏和表演水平打下了重要的基礎。學院將粵西地區特色聲樂教育融入聲樂師范教育,引導學生重視對粵西地區音樂文化內涵的理解和學習,同時也推動學生熟練掌握粵西音樂的演奏技巧,提升學生本地化師范就業的質量,推動聲樂專業學生以自身的特色專業技能和素養服務本地中小學藝術教育。學院在聲樂教育中積極開展中西方音樂文化內涵比較教學和研究,使粵西地區特色音樂融入教學課程,確立聲樂教學中民族音樂發展的“主心骨”,實現創新教學與發展;同時結合現代聲樂教育理論要求,實現粵西地區特色音樂在高等教育中的新生與傳承。
以粵西地區特色音樂教學促進聲樂教育課程思政建設
學院根據聲樂教育課程思政建設的要求,申報并立項聲樂基礎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教研課題,積極探尋粵西音樂中的藝術文化內涵及其育人功能,通過粵西音樂教學的開展豐富聲樂教育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同時實現學院聲樂教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特色化發展。學院結合聲樂教育教學現狀,促進學生對聲樂教育理論和藝術文化的全方位學習和理解,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綜合素養。學院重點依托根植于本地歷史文化的粵西音樂作為課程思政建設的精神和思想源泉,以聲樂教育課程思政建設為目標,實現思政育人指導下的粵西音樂教學創新發展,不僅強化學院聲樂教育學科建設,同時也搭建起思政教育和聲樂教育的育人協作機制,從而以粵西音樂藝術文化推動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學院積極探索粵西地區特色音樂對藝術育人的啟發性,通過學術研究和音樂實踐等形式,在課堂與校園內營造濃厚的粵西音樂藝術文化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音樂熏陶下實現自身音樂美感和藝術情感的提升。同時,學院以音樂文化教育為導向,深入挖掘粵西地區特色音樂中的道德教育內涵,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優美的音樂旋律、積極的音樂文化內涵、厚重的音樂歷史,實現自身的精神和道德上的升華,不斷強化自身對粵西地區特色音樂的情感認同。學院以粵西地區特色音樂教學為紐帶,實現了思政教育和聲樂教育在育人實踐上的融合,不僅促進學生以自身專業素養和綜合素養發展為目標開展聲樂專業學習,同時以粵西音樂實踐不斷拓展聲樂教育課程思政的育人實踐路徑,從而不斷提升聲樂教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綜合育人效果。
以粵西地區音樂發展為導向,培養聲樂創新人才
學院以粵西地區音樂教學不斷提升聲樂教育人才培養和發展質量,不僅體現了思政教育對聲樂藝術人才的要求,同時也實現了聲樂人才培養的特色化,從而為地方音樂的發展輸送更多音樂創作和表演人才,也為粵西地區中小學音樂教育培養更多音樂師范人才。學院重點培養粵西音樂創新人才,既在教學和實踐中實現了對粵西地區特色音樂的有效傳承,同時也以民族地域音樂人才的培養滿足傳統音樂教育和當下音樂市場的需求,從而進一步發揮粵西地區特色音樂的教育功能,帶動粵西音樂文化產業發展。學院以聲樂教育藝術人才的培養和就業為導向,積極推動以粵西地區特色音樂教學引領聲樂教育教學和育人的創新發展,使聲樂人才真正實現專業和自身的全面發展。這符合了思政教育對聲樂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同時也通過聲樂人才培養的創新化、特色化,充分滿足粵西地區音樂師范的人才需求,從而有效地提升了聲樂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質量。將粵西地區特色音樂融入聲樂教育人才培養和發展的過程,真正踐行粵西音樂的教學育人功能和實踐育人功能,使學生在粵西音樂的學習中,以優秀的粵西音樂藝術文化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同時也充分掌握粵西音樂的聲樂表演技巧、創作技巧等,從而實現在聲樂專業上的特色化發展。
借助思政育人實踐方法,推進粵西地區特色音樂教學實踐
學院不斷深化粵西地區傳統音樂作品在課堂、校園和社會中的實踐,并且以思政教育實踐育人為導向,不斷豐富粵西地區特色音樂的實踐路徑,使粵西音樂服務于學生的專業發展和綜合素養發展。同時,學院開展的粵西傳統音樂的社會藝術文化教育,也為社會大眾文化和地區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貢獻了力量。學院在組織聲樂專業學生開展粵西音樂校園文化實踐和社會實踐的過程中,積極促進學生熟練掌握粵西音樂的演奏和表演技巧;同時,按照現代聲樂教育的要求,推動學生在表演和演奏中深入學習與研究粵西聲樂理論及藝術文化,使學生在聲樂學習中真正實現中西貫通,同時又保證自身聲樂專業水平的特色化、創新化進步。學生在具體的粵西音樂社會實踐中,充分體會粵西傳統音樂的藝術和精神魅力,向社會弘揚粵西音樂表演和呈現形式,帶領粵西地區群眾積極參與粵西音樂的傳承和文化活動,從而建立起對粵西音樂強烈的藝術認同和文化認同。學院開展的粵西音樂實踐,實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統一,使學生了解音樂社會實踐需要具備的專業技能和場地、設備等硬件條件,實現了藝術專業學習和社會實踐的整合,從而為音樂市場提供更多專業性和技能型綜合音樂人才。學院開展的粵西音樂社會實踐為聲樂專業師范學生的專業教學提供了更多的經驗,促使學生根據聲樂教學的要求不斷提升自身的聲樂演唱水平、拓展相應的聲樂專業知識。(高京偉)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