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吉林省教育學院 創新思政教育形式 提升思政教育質量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3-07-26  閱讀:次   |
42.9K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非常必要,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思政課是培根鑄魂的課程,是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一方面,思政課可以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三觀”;另一方面,思政課深度融合理論和實踐教育,引導學生主動了解和感知社會現實,擴展視野,在社會大環境中明確自我定位,提升社會責任意識,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健康發展。

  隨著學生學習特點、成長需求的不斷變化,當前思政課建設面臨著眾多新情況,為積極應對新時代視域中提出的新課題,吉林省教育學院不斷創新思政教育形式,轉變傳統育人理念,激發學生求知欲,使其化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切實提升育人實效。

  創新思政教育“供給端”

  增強契合度

  要平衡當前思政教育供給與學生需求,就需要創新思政教育內容、形式,精準配置思政教育資源。吉林省教育學院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充分考慮新時代背景下學生的成長需求、接受能力,開展“青春向黨告白”手抄報展示、“觀影明史以史促學——《覺醒年代》學習交流會”等主旋律實踐活動,多維度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調動其學習思政課的積極性,也為新時代優化思政教育供給、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提供重要遵循。在此基礎上,吉林省教育學院重視與學生的雙向交流,開展了“傾聽心聲,暖心交流,助力教學”座談會、“陽光心理健康節”等活動,搭建有助于師生相互了解的平等交流平臺,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暢所欲言、反饋學情,為學生快樂、高效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針對學生學習基礎、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的不同,吉林省教育學院全面整合現有思政教育資源,科學調控和系統安排思政教育供給,積極打造智慧課堂,以信息化教學形式充分盤活思政教育資源的潛力,探索互動式、情景式等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消除傳統單向灌輸式教學的弊端,加快建設思政教育精品項目、精品課程,實現思政教育高質量供給。

  改善思政教育“教育鏈”

  提升耦合度

  思政教育是主體、客體、內容、方法等諸多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構建了完備的“教育鏈”。吉林省教育學院以系統優化創新思政教育,重視目標引領,充分實現思政教育質量效益。在此過程中,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領學生成長。具體而言,一是強化實踐教學方法。始終將實踐教學作為深化思政課堂的重要方式,充分利用紅色資源、文化資源、社會實踐資源等,將思想教育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形成具有充分活力的方法鏈條,持之以恒地向社會輸送具有崇高理想信念、較高政治素養、優良道德品質、扎實專業基礎的時代新青年。二是營造良好環境。學院以信息技術賦能課堂教學,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校園文化、以社會資源充實思政教育體系,促進思政教育資源理實融合,打造“多管齊下”的思政教育形態。三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通過開展系列培訓、進修工作,樹立教學骨干典型,激勵各學科教師廣泛參與思政教育行動,構建“大思政”格局。

  激發思政教育“新動能”

  強化吸引力

  信息時代,思政教育需要與時俱進,主動適應時代和學生需求的變化。吉林省教育學院多年以來積極改善信息化基礎設備,不斷加強思政教育信息化建設,開設網絡精品課與線上學術論壇等,充分融合和發揮信息化資源的優勢,提升思政教育優質供給的“產出比”,擴展思政教育效能。同時,學院重視對傳統思政資源的創新利用,強化“四史”教育,開展“畫說四史”主題手抄報創作、同上“四史”思政大課等活動,促使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為,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帶領中國人民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性,讓正處于“拔節孕穗期”的青年學生從“四史”中汲取前行力量,形成知識結構,把握人生正確方向,堅定不移地傳承紅色基因,努力踐行責任和擔當。在此基礎上,學院利用校園官網、微信公眾號、校報等媒介,經過分類篩選、整理加工,實時向學生推送優質的理論基礎資料、時政教學內容,建設便捷的、共享共用的思政資源獲取渠道,學生可隨時隨地開展思政學習,提升碎片化學習效率。

  (張明悅)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