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河池學院體育學院 根植老區 服務壯鄉 育區域體育拔尖人才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3-08-09  閱讀:次   |
42.9K

  從2014年開始,針對革命老區在體育事業建設中對大批體育拔尖人才的需要,河池學院體育學院抓住國家體育政策調整與廣西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帶來的機遇,緊緊圍繞學院在體育拔尖人才培養過程中遇到的四個問題——“人才的傳統培養模式滯后”“協同育人機制不健全”“教學模式單一”“教練團隊未形成合力”,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與反響。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高校創新創業專項課題“廣西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模式構建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2ZJY2869)階段性成果。

  立足教學改革

  創建區域體育拔尖人才培養模式

  體育拔尖人才的培養是順應體育強國建設的戰略部署,也是新時代教育事業對高校體育工作的要求,而成為體育拔尖人才也是新時代體育專業大學生對自身成長的期待。河池學院地處革命老區辦學,由于歷史及地理位置,革命老區對體育人才的需求有著鮮明的特點:具有根植革命老區、服務壯鄉的“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奉獻精神;诖,河池學院體育學院肩負著為革命老區培養體育優秀人才的光榮使命。2014年開始,經過一年半的“區域體育拔尖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研討、論證,制定了該項目的實施方案,大力開展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全面培養體育拔尖人才,為革命老區體育事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在方案實施過程中,學院以2019年獲批為自治區級一流專業建設點——體育教育專業建設為抓手,以2021年獲批為自治區第四批民族院校特色學科建設立項建設學科——民族傳統體育學學科建設為推力,全面開展區域體育拔尖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針對教學方面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河池學院體育學院以“體育科技與文化協同創新研究中心”“桂西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傳承中心”“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競技項目訓練基地”等平臺為支撐,結合廣西一流專業建設點——體育教育專業建設、特色學科建設立項建設學科——民族傳統體育學學科建設,根據區域體育人才成長需要,不斷更新人才培養理念,調整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人才培養方式方法,構建了根植革命老區、服務壯鄉的“三項技能”培養規格、“四個融合”培養路徑、“四個優化”培養舉措、“三多協同”育人機制和“四位一體”教學模式的“三四四三四”區域體育拔尖人才培養模式。

  多措并舉

  提升區域體育拔尖人才培養質量

  (一)在系統整體觀統領下,通過“四個融合”+“四個優化”+“三多協同”推進“四位一體”,提高“三項技能”

  1.實施“四個融合”培養路徑

  一是將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學,探索運動技術原理和運動訓練規律,借助科技的力量實施“科教融合”,增強實踐教學效果。二是開發爆發力與速度反饋系統、全身等長肌力檢測系統等運動人體虛擬仿真實驗,通過“虛實融合”提高體育專業學生的綜合技能。三是設置民族傳統體育特色課程模塊,構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民族傳統體育“傳創融合”,打造出獨竹漂、板鞋競速等引領全區乃至全國的優勢項目。四是深化“校地融合”,與地方政府部門及行業共建獨竹漂、板鞋競速、毽球運動隊,代表河池市、自治區參加全區、全國比賽,積極參與地方民俗節慶展演活動,服務地方體育運動和旅游經濟發展。

  2.采取“四個優化”培養舉措

  一是優化課程設置,增設民族傳統體育特色課程模塊,開展獨竹漂、板鞋競速、毽球等課程教學。二是優化教學內容,精心設計開展運動技戰術分析實驗、運動人體虛擬仿真實驗和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訓練。三是優化師資配置,優選招聘民族傳統體育教師,教練團隊實行新老搭配,使青年教師專項技能與老教練豐富經驗形成優勢互補。四是優化硬件設施,建立獨竹漂、板鞋競速等訓練基地,還建有桂西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中心虛擬仿真實驗室、運動技戰術實驗室、綜合素質訓練館、風雨棚等,新增設備總值達500多萬元,為體育教學、訓練、體育賽事綜合改革走向深入提供了堅實保障。

  3.執行“三多協同”育人機制

  一是建立“普及”和“優勢”兩個運動項目群,形成因材施教、分類培養的多項目協同培養。二是與自治區體育部門、河池市政府部門、河池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部門等共建研究中心、訓練基地和培訓中心等平臺,形成校行、校地合作的多主體協同共建合力。三是利用教練導航、學長助航、校友勵航、家長護航等形成多方式協同育人機制。

  4.持續整合優化實施“四位一體”教學模式

  通過上述“四個融合”+“四個優化”+“三多協同”的實施,持續整合優化“教、學、訓、賽”四位一體教學模式的有效運行,實現“以教促學、以學促訓、以訓促賽、以賽促教”的“教學普及—訓練提高—競賽檢驗”的良性循環,達成了學生的綜合技能厚、專業技能強和專項技能尖的人才培養規格。

  (二)開展“全員性、精英化”培養,實現體育拔尖人才培養的點、面結合

  1.普及“全員性”培養

  堅持把握學校體育工作規律,培養學生具備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要求全體學生掌握體育運動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充分利用校內的學生社團、體育協會、校內體育賽事的育人功能,堅持體教融合,引領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賽場,將體育課堂教學、課外體育鍛煉、各類體育活動、各項體育賽事相融合,將教、學、練、賽相貫通,聚焦“會學、勤練、常賽”。

  2.強化“精英化”培養

  遵循“塔基厚度決定塔尖高度”的體育拔尖人才成長規律,根據學生興趣、能力與運動項目的匹配度,運動隊通過二次選拔制度和培養過程分流,選拔學生參加不同項目的訓練,因材施教、分類培養。教練團隊新老搭配、優勢互補,深入探索運動技術原理,總結訓練經驗,創新訓練方法,制定個性化訓練方案,發揚革命老區精神,縮短體育拔尖人才培養的瓶頸期。設立籃球、排球、足球、網球、毽球、體育舞蹈、投繡球、啦啦操、舞龍舞獅、武術10個“普及”性項目群和獨竹漂、板鞋競速、田徑3個“優勢”項目群。參訓學生每年保持在250名左右,占體育學院學生總人數的三分之一。各運動隊隊員結構分為正式隊員和試訓隊員,隊員之間根據專項能力進行動態調整,形成內部競爭機制,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區域體育拔尖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創新點

  (一)賡續革命老區紅色基因,發揚艱苦奮斗的老區精神

  充分利用地方紅色資源優勢,發揚老區人民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強化思想引領,持續整合優化師資團隊,以老帶新、新老結合、優勢互補,打造了一支“舍得奉獻、專注事業、能打勝仗”的師資隊伍。

  (二)體育人才培養模式設計科學,以德為先,符合體育拔尖人才發展需求

  構建以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的“多項目、多主體、多方式”協同育人機制,育人過程融入“以德為先、德才兼備”的理念,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院設立“普及”和“優勢”兩個運動訓練項目群,根據學生興趣、能力與運動項目的匹配度進行分流,構建因材施教、分類培養的多項目協同育人機制;充分利用多方人力資源,與多部門共建訓練基地、裁判員培訓基地,構建校行、校地合作的多主體協同育人機制。

  (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注重過程培養,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

  建立開放性運動技戰術分析實驗室,對比賽、訓練的影像資料進行動作分解、同頻比較、技戰術數字化分析,探索運動技術原理和運動訓練規律;開發爆發力與速度反饋系統、全身等長肌力檢測系統等運動人體虛擬仿真實驗,創新訓練方法,打破時空界限,實現虛實融合,為精細化、控制性訓練提供數據支持。打造出在自治區乃至全國多年來保持領先水平的獨竹漂、板鞋競速、田徑等優勢項目,形成了“小校強隊”的新格局。

  區域體育拔尖人才培養改革成效凸顯

  (一)區域體育拔尖人才培養卓有成效

  2014年以來,河池學院體育學院榮獲國家賽事金牌12枚、省部級賽事金牌154枚。在2015年、2019年兩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中,廣西代表團榮獲金牌總數達11枚,其中獨竹漂隊獲得7枚;2017年,學生韋楊遮榮獲第十三屆全國學生運動會廣西代表團大學生組金牌;2018年,榮獲廣西高校田徑錦標賽團體總分冠軍;2018年,在199所高校參加的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中,榮獲團體總分第十五名;2019年和2022年,分別榮獲廣西學生運動會體育專業組團體總分第二、三名。河池學院體育學院歷年來培養出了陸春桃、韋楊遮、黃適驥3名獨竹漂全國冠軍及韋楊遮、覃鈺鴻等9名國家一級運動員。

  (二)區域體育拔尖人才培養模式得到廣泛認同

  2013—2020年曾兩次獲評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2019年體育教育專業獲批為自治區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021年民族傳統體育學學科入選自治區第四批民族院校特色學科建設立項建設學科。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廣西科技師范學院等高校在學校體育工作建設中,通過到;蚓W絡交流學習等形式借鑒了該成果的經驗和做法。2019年9月,獨竹漂隊被媒體譽為廣西代表團的“夢之隊”。

  (三)服務地方發展取得顯著社會效應

  近年來,運動隊共獲國家媒體報道6次、省部級媒體報道24次。2016年6月10日,中央電視臺到學校錄制“‘競技’端午·‘水上輕功’獨竹漂”節目,在CCTV-13新聞直播間播出。2018年8月24日,多家媒體報道了田徑隊榮獲第十八屆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團體總分第十五名、廣西冠軍的賽況;2019年9月,多家權威媒體報道了獨竹漂隊在全國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中榮獲5枚金牌的賽況。2022年4—5月,學校發布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課程“獨竹漂”訓練微視頻,在抖音、微博、視頻號等平臺被80余家權威媒體關注轉發,討論熱度較高,其中微博閱讀次數達4113.4萬次、河池學院抖音號播放量為34萬次。(羅強 藍建卓 韋寶)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