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座談會舉行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陳明)近日,中宣部、中央文明辦、中央紀委機關、中組部、國家監委、教育部、全國婦聯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要求要加強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重要論述的學習宣傳,讓新時代家庭觀成為億萬家庭日用而不覺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
為貫徹落實和深入解讀《意見》精神,8月31日,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發起主辦、健坤慈善基金會承辦的“新時代的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座談會在北京舉行。中國關心下一代教育基金會理事長王衛國在發言中闡釋了新時代家庭觀的豐富內涵。他說,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牢固樹立新時代的家庭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樹立新時代的家庭觀,必須把握升華家國情懷的根本方向,把握建設相親相愛家庭關系的重要內容,把握弘揚向上向善家庭美德的價值取向。應當著力加強理論研究與創新,不斷豐富新時代家庭觀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載體,努力創建社會主義家庭建設理論體系和有利于家庭發展的法律法規政策體系。
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傅國亮以“家庭教育的發展更要重視政策指導”為題,談了他學習《習近平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和《意見》的幾點心得體會:一是貫穿“一條主線”,即家國關系,這是總書記“三注重”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二是突出了家庭教育的“兩大任務”,即品德教育、做人教育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三是提出了家庭建設的“四個標準”,即“愛國愛家的家國情懷”“相親相愛的家庭關系”“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為家庭建設指明方向。
在如何落實《意見》的措施和路徑方面,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國學經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勇以“家教、家風及其相互關系”為題,從中國傳統家訓的定義及分類說起,對如何更好理解家訓、家風的內涵及兩者的關系,做了深入簡出的辨析。
對于如何提高學校的家庭教育指導能力,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如平在發言中提出三個觀點:一是需將家庭教育指導作為學校的新職能;二是要著重提升學校的家庭教育指導能力,特別是要細化學校家庭教育指導的內容,促進其規范化、標準化,并通過有效的路徑和恰當的方式傳授給家長;三是學校要不斷創新探索家庭教育指導的形式和載體。
光明日報出版社總編輯鄧永標談到,一是要做好新時代愛國教育主題圖書出版,二是要做好新時期家庭家教家風圖書出版,增強吸引力,三是要做好家教家風讀物的多樣化出版,增強實效性;四是要做好家庭家教家風圖書閱讀推廣,增強感染力。
座談會承辦方健坤慈善基金會理事長喬遷以“用家風傳承筑牢相親相愛的家庭關系”為題做了發言。在過去五年家風傳承實踐中,健坤慈善基金會推出了家風傳承的四大項目:家風叢書、聆聽父母一刻鐘、親子話家和青少年公益夢想。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