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視角下文化產業的信息化發展
大數據視角下文化產業的信息化發展
王義立 盧君紅
南京藝術學院文化產業學院 210000
【摘 要】大數據視角下,信息化、智能化推動文化產業數字化創新發展;學科創新推動文化產業高端復合型人才資源出現,加速了各級黨委、政府引導下的文化產業鏈跨界融合發展,促進現代化城市提質增效。各級黨委、政府為文化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提供了足夠的應用場景及發展空間,同時,對數字化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不良現象進行有效監管,促進數字化文化產業鏈良性循環。
【關鍵詞】大數據 文化產業 信息化 藝術管理
引 言
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首次提出,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把文化產業的數字化發展新業態提到了國家層面。不論是文化產業的思想內涵擴展,還是文化產業學科內容的創新,都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文化強國理論賦予的時代要求。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是全球大數據時代的必然,是文化產業信息化發展的必然。文化產業的信息化發展,重塑了文化產業的新模式、新業態,展示了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業態、新場景,也促進了大數據數據要素的技術創新及文化產業鏈的創新。
一、大數據視角下,文化產業學科創新及人才資源重要性
以文化產業的學科創新藝術管理為例,它不是單純人們認為的“動詞+名詞”管理藝術,或是藝術方面的管理,這只是藝術管理學科研究的一方面。其屬于公共管理學范疇,是運用管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多學科理論與方法專門研究公共組織,尤其是政府組織的管理活動及其規律的學科群體系;藝術管理,一方面,是對從事藝術類相關的一些人或活動進行管理或者監管,另一方面,是政府對文化藝術組織及文化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新場景的監督管理活動,所以屬于公共管理學范疇,而非藝術學范疇。國家高等教育院校招生對象為文化課考生,而非藝考生;高等教育院校課程設置多以經濟學、統計學、財務管理、創新管理、毛概和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幾大管理學主干學科為主。我國高等院校由于學科交叉原因,大多“普招”高等院校(相對藝術類院校來講)也設置藝術專業,藝術類院校也設置管理類專業,例如藝術類院校的藝術管理即是相關管理類學科。這是一種非常高級的學科創新設置,大多設置在文化產業學院。我國的藝術管理專業可以說是一種新型管理學,是多維度的文化產業發展方向。
國家藝術修養的范疇包括:樂器、美術、音樂、鑒賞活動等內容,從“高校”課程設置來講,如藝術概論,中外流行音樂史、中外美術史,藝術鑒賞等。即可看出當代“高校”對大學生藝術素養能力培養,這是對今后從事藝術管理專業能力的提高;文化藝術法律法規、毛概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對藝術管理從業者監管能力的再提升;觀眾拓展與票房、藝術市場學、市場營銷學、經紀與代理、藝術籌資與實踐等等課程是強專業性內容學習,則是普通大學生所不能倫比與兼顧的。所以,我國目前“高校”文化產業藝術管理專業的發展方向,是非常前沿與必要的,是大數據視角監管下,網絡智能化發展時代,政府信息化、娛樂界、影視界、網絡新媒體、廣電新聞等監管人才的搖籃。
二、大數據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現代化城市提質增效
大數據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具有先天優勢。一方面文化產業本身是一個基于數據和內容的產業,涵蓋了以電子信息技術為支撐的電影、數字創意、數字出版、游戲、動漫、網絡文學、網絡視聽、在線教育、沉浸式體驗等行業,積累了大量可以作為原材料的數據資源,可復制低成本的文化產品,具有效益和可消費性。據有關資料統計,文化產業的數據量排名第二,僅次于政務數據。另一方面,我們已在《后疫情時代文化產業發展策略探討》一文中已經研究過,新一代高速、移動、信息化、智能化泛在時代,短視頻、自媒體及新型網絡傳播平臺等海量數據行為,這也是文化產業藝術管理范疇。
根據技術與產業融合理論,融合發展主要通過信息化技術滲透產業,使產業內部延伸、重組、實現跨界融合,促進現代化城市提質增效。所以說,大數據既是一種海量多源異構數據資源,又是一種數字技術【1】。例如,2023年第四十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運用AR 、VR、XR等數字化技術手段,創意虛擬影棚拍攝、制作、演示洛陽元宇宙之“牡丹城之夜”生態,將洛陽厚重的歷史文化、美好的現代化光網城市生活完美融合,增添游客特別是青年群體對河南洛陽的認同感和體驗感,帶觀眾沉浸式徜徉在牡丹幻城,享受洛陽獨有的神秘浪漫。
三、大數據與文化產業鏈跨界融合,促進鄉村振興經濟體系優化升級
大數據是一種數據集合,其獲取、存儲、管理及應用數據的能力都遠遠超過傳統通數據庫軟件,其可以提升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從而提升全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
結合國家網絡強國建設、5G、云計算、區塊鏈、信息化智慧社區建設,探索數字化基礎設施文化產業鏈相結合的商業應用場景,促進文化產業信息化發展,廣泛使文化產業鏈作為重要內容,融入國家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強化產業鏈各個環節對于數據信息的獲取、存儲、分析和預測能力,促進文化產業鏈條的統籌優化、協同發展。 例如,河南鄭州馬寨鎮“區委書記項目”,就是充分運用大數據信息技術,分析農村社區地域特色、發展優勢、歷史文化資源條件,及轄區周邊一百多家企業資源優勢,充分進行數字技術融合,利用大數據分析、預測機制,不但準確判斷區域文化產業發展優勢和特色所在,設置農村電商項目;而且實現本區域資源共享,同時解決各企業資源不平衡問題,從而提高了農村文化產業生產效率和個性化發展,進而加快縮小城鄉文化產業發展鴻溝。另外,培育荊胡社區云直播項目;賈寨社區著重培育發展農村電商、抖音項目孵化、短視頻創作、云直播、云演藝等新模式、新業態、新體驗的信息化文化產業鏈項目,充分發揮大數據賦智賦能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引導激發農村集體經濟創新和居民發展轉型的數字化潛能。形成文化產業領域欣欣向榮、萬物競發、競爭有序的發展局面,促進農村社區產業鏈全面升級。
四、大數據視角下,政府對文化產業鏈信息化監管創新
一是大數據做“安檢門”,信息化審查、治理 提升當前泛娛樂化的短視頻、自媒體、微影視等UGC模式、平臺發布的無限制性及消費者畸形落后的審美等,是限制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我們首先應該充分利用大數據把好“核心價值觀取向”關口,以大數據技術作為文化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的“傳送帶”和“安檢門”,防范暴力欺凌化宣揚、惡俗化宣揚、貧瘠出名化宣揚等以“數據流量陷阱”為目的的泛娛樂文化產品,廣泛宣揚、推薦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文化強國精神面貌的文化精品、時代精品,不斷提升我國文化產業信息化審查水平和治理水平。例如,我國在今年3月21日發布網絡表演領域首個團體標準:《網絡表演直播與短視頻術語》,針對短視頻、網紅節目、自媒體直播等新興行業化媒體做出規范化約定。
二是大數據檢測、監控網絡平臺 大數據檢測、規范網絡直播平臺落實管理主體責任。網絡服務平臺發現用戶發布、傳播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內容的不良信息,應當起到“防火墻”作用,立即停止傳輸,采取斷開連接、屏蔽、刪除等處置措施,保存有關記錄,并向網信、公安等部門報告;嚴禁過度推送、稿源失序、內容適當、價值失范等一系列網絡視頻、網絡小說等環節軟色情圖文、網絡游戲內容;加強網絡直播賬號注冊管理和賬號分級管理,每半年向網信、稅務部門報送存在直播營利行為的網絡直播發布者個人身份、直播賬號、網絡昵稱、取酬賬戶、收入類型及營利情況等信息,配合執法部門開展執法活動。不允許網絡直播平臺和網絡直播發布者通過虛假營銷、自我打賞等方式吸引流量,誤導消費者打賞和購買商品。要求網絡直播平臺、網絡直播服務機構依法履行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義務;不得策劃、幫助網絡直播發布者實施逃避稅;網絡直播發布者開辦的企業和個人工作室,應依規定設置賬簿。要求網絡直播平臺、網絡直播服務機構依法履行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義務;不得策劃、幫助網絡直播發布者實施逃避稅;網絡直播發布者開辦的企業和個人工作室,應依規定設置賬簿【2】。
三是大數據巡查、監控娛樂行業 不良萬象表現一,產業鏈(“飯圈”行為),粉絲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但非理性追星行為(“飯圈”追星)和不良粉絲文化是黑灰偶像產業鏈的土壤。“飯圈”亂象表現形式多樣:從誘導未成年人應援集資、高額消費、投票打賞,到通過號召粉絲、雇傭水軍、“養號”形式刷量控評,再到組織粉絲跟機跟車圍堵明星,妨礙機場、酒店等正常服務和秩序;人肉搜索、造謠攻擊、網絡暴力(欺凌)等行為時有出現;或制造話題、挑動對立、干擾輿論……諸此等等不良現象,既有盤根錯節的資本和利益鏈條,也有泛娛樂化等不良傾向和“流量至上”、拜金主義等畸形價值觀【3】。
表現二,數據造假、暗刷流量:這種行為主要發生在“網紅經濟”直播帶貨中。一些網絡主播進行夸大宣傳、過度營銷,甚至制假售假,所售產品質量甚憂、售后服務無從保障,侵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另一方面,業務數據造假、刷單注水、虛假流量等亂象,讓消費者難以在購物中放心。整治“刷單”“刷好評”黑灰產業鏈,到規范從業者年齡限制和行為紅線;從通過教育培訓網紅行為,到將直播活動的各
主體納入管理范圍……一系列組合拳,助力網紅經濟邁入法制軌道。
表現三,職業水軍、經紀公司是網絡黑灰產業鏈的主力軍、主要炮制者,必須嚴加整治。現今社會是全民觸網年代,“飯圈”謾罵互撕、挑動對立、黑公關、職業黑粉、惡意營銷的群組賬號等嚴重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擾亂網絡秩序等網絡暴力行為,要堅決處置縱容亂象的網絡平臺。
這些文化產業網絡領域不良現象,已經列入國家網信辦、國辦、中辦、公安部門等管理范圍,是今后管理的新領域。
結束語
大數據時代,文化產業的信息化發展蓬勃正舉,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新體驗層出不窮;數字化文化產業鏈、新業態正以嶄新姿態豐富著人們的生活;數字化政務、數字化人民幣等創新產業鏈的使用,大力促進人類全新生活科技含量及高素質人才鏈發展。
參考備注:
【1】許安明,大數據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內涵、機理與路徑[J].求索,2022-7-28
【2】部分內容選自,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網絡直播營利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Z],稅總所得發(2022)25號,2022-3-25
【3】鄒翔,治理飯圈亂象,營造風清氣正網絡空間[J](部分內容).人民日報,2021-8-17
作者簡介:
王義立,筆名Vox-Angel(天使之語),女,漢族,出生于2002年7月,河南省鄭州市人,鄭州市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新銳派小作家,曾榮獲第二十六屆“葉圣陶杯”全國中小學生新作文大賽(高中組)國家獎,中英文學交流協會CELCA主辦的“新青年之聲”系列征文活動優秀作品獎。2019年開始發表作品,曾有作品《齊心協力,筑夢遠航》、《志存高遠,心向藍天》、《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愿科學家精神氣貫長虹》等幾十篇文章見于報刊、雜志、新媒體等。作品《愿科學家精神氣貫長虹》入選學生語文試卷和考試題目,學術論文《后疫情時代文化產業發展策略探討》入選國家級雜志,榮獲國際青少年科學與工程創新學會主辦的“未來學者杯”青少年科研創新評選活動優秀論文獎。
盧君紅,女,筆名傾國傾城、無雨浪漫等,漢族,河南鄭州人,鄭州大學法學學士,鄭州市作家協會秘書長,河南公共關系協會副會長,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現二七區人和路街道辦事處應急管理辦公室主任。代表作有警示小說《MBC達人》、《心靈舞者》、《消防輕音樂》、《群眾工作》。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