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教協同育人才 校院融合共發展——周口職業技術學院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成效顯著
本網訊 周口職業技術學院于2016年開始進行現代學徒制模式探索,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與周口惠濟康復醫院協同育人,構建 “校院”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在人才培養目標確立、課程體系構建、實施方案制定、師資隊伍培訓等方面的深度融合,2021年12月成功獲批為河南省首批現代學徒制示范點。
一、“雙主體”育人,構建人才培養新模式
周口職業技術學院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與周口惠濟康復醫院建立“雙主體”育人機制,搭建校院雙方參與、雙向服務、雙方獲益的可持續發展人才培養平臺,形成了“四階段三對接四合一”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四階段”即職業認知、基礎學習階段,崗位訓練、理實結合階段,師傅帶徒、工學交替階段,頂崗實習、考核評價階段。
“三對接”即課程內容與崗位技能對接,專業課教學與病人康復過程對接,人才培養方案與康復治療師、康復護理師等職業資格標準對接。
“四合一”即教室與病房合一,教師與師傅合一,學生與學徒合一,教學與科研合一。
二、“雙基地”輪訓,培育未來新工匠
探索專業課“上課即上崗、上學即上班、入校即入醫”協同育人模式。采用“理實交替、工學結合”的方式授課,授課過程中將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理論和實踐相融合,突出工匠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第一階段,學生主要在學校學習,期間每2周進醫院見習1次,并邀請臨床專家講授部分課程。第二階段,臨床專業課程分別在學校(理論知識)和醫院(臨床技能)內完成。第三階段主要在醫院內完成,訓練學生(徒)的理論與技能綜合運用能力。第四階段主要在醫院內完成,學徒以準員工身份進入醫院,由師傅指導,為成為一名康復治療師做準備。由此形成校院深度融合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目前,校院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日臻完善,已經在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全面推廣開來,經這種模式培養的學生(徒)由最初21人的試點班,發展到每年培養規模達到298人,為地方康養產業輸送了大量技能強、素質高、下得去、留得住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構建校院一體化的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依據崗位能力的實際需求,分析原有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共建共享校院銜接的優質課程教學資源,構建以“公共課程+核心課程+教學項目”為主要特征的適合現代學徒制培養的項目化專業課程體系。校院雙方以共建河南省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項目為抓手,共同對6門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優化,開發建設開放式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共錄制專業課微課視頻287個,總結典型臨床實訓案例83個,修訂課程標準6門,編制標準化課程知識圖譜6套,編寫習題庫3000道,制作高清專業教學圖片1200張以上。課程主要圍繞 PT、OT、ST、假肢矯形技師、傳統康復治療師、心理治療師等主要崗位領域,共同制訂康復治療師崗位相關課程標準。將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教學、康復治療師資格考試內容相互融合,形成“課程模塊化、內容項目化、項目崗位化”的課程體系,實現課證融通、精準育人。
推行科學合理的學生考評體系。學校與醫院共同研討考核評價體系,建立“學生”評價標準和"學徒"評價標準。主要體現在:考評內容多樣化,過程評價、增值評價、結果評價等相結合,形成綜合評價;考評主體多元化,學校、醫院、第三方評價機構等多方參與;考評結果科學化,動態考核和靜態考核相結合,作出更為客觀和科學的考評結果。畢業生需達到學生和學徒評價雙重標準,方可畢業。
三、“雙導師”互聘,建強專業教學團隊
實行“雙導師”制度。學校與醫院聯合實行“雙導師”的“互聘共用”制度,將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教研室的15名教師和醫院臨床帶教經驗豐富的的35名康復治療師優化組合,構建了一支能適應現代學徒制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的“雙導師”團隊,“雙導師”團隊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相互合作、相互學習、持續提升。
開展校院專兼職教師結對活動。組織醫院職業道德優良、業務能力過硬的高素質人員,以導師身份與學校臨床課程教師結成15個師資幫扶對,通過“傳、幫、帶”方式,營造“互幫互學,共同成長”的良好氛圍。
得益于首批現代學徒制示范點建設探索,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師生在教學、科研、技能競賽等方面碩果累累。現代學徒制相關理論研究取得較大突破,省市級教科研項目取得多項成果;發表相關學術論文20余篇。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教學科研團隊把成果轉化應用到實際中,助力學校獲批全國學校急救教育試點,河南省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基地、河南省職業教育示范性專業點、河南省專業教學資源庫。教師的教學能力進一步提升,獲省級教學能力大賽二等獎4項,市級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學生獲國家級專利創新大賽三等獎1項,市級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1項。
周口職業技術學院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以醫教協同育人創立了產教融合新特色,實現了校院融合共發展,在學校各級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和重點專業建設中全面推廣,得到政府、院校、企業、社會等方面普遍認可。(周口職業技術學院供稿)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