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齒重生:一眾青年焊匠勇攀“大國重器”守護新高度
在露天煤礦的巨型電鏟前,每日報廢的截齒堆積如山——這些價值數千元的工業耗材,曾因修復難度大、成本高,而被視作“一次性用品”。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智能焊接技術專業學生李明珅,于平頂山礦區實習期間發覺,這些被棄置的金屬殘骸之中,潛藏著巨大的修復市場。
實踐觸發團隊攻關勁
入學之后,在一次深入盾構機、掘進機等重型裝備現場的實踐活動里,李明珅深切體悟到異形截齒領域所面臨的巨大挑戰以及所蘊含的無限商機。“形狀愈獨特,價值愈高,修復需求愈迫切,然而技術門檻也愈高。”李明珅手持一顆磨損嚴重的截齒向記者展示,其特殊的螺旋刃口布滿蜂窩狀裂紋。正是這一困擾行業多年的技術痛點,點燃了由12名焊接專業學生組成的“智焊先鋒”團隊的攻關熱忱。
兩年苦研攻克修復關
懷揣著對產業前沿的深刻洞察,他返回學校,在教師團隊的鼎力支持與悉心指導下,歷經2年研發,通過激光熔覆與智能傳感系統的創新融合,使異形截齒的修復成本降低60%,使用壽命延長2.3倍。七百多個日夜,電光火石之間閃耀著奮斗的青春光芒。面對三維曲面修復這一棘手難題,李明珅帶領團隊一次次優化方案、進行迭代升級,最終成功研制出針對異形高端截齒的“光熔智補倉”智能化修復系統。該系統的核心在于運用創新方法,成功攻克了復雜異形磨損截齒的識別與高精度修復難題。
成果落地詮釋工匠情
團隊的探索不僅取得了豐碩的技術成果,還果敢地邁出了產業化的堅實步伐——成立了河南鐳弧科技有限公司。如今,身為焊接專業學生的李明珅有了新身份。他輕輕撫摸著盾構機上林立的異形齒,語氣堅定地說:“讓每一顆價值高昂的‘工業牙齒’重煥生機,便是我們對‘工匠精神’的最佳詮釋。”(河南職業技術學院供稿)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