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經貿學院實踐團赴夢祥銀創小鎮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本網訊 為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在學思踐悟行中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傳承弘揚工匠精神。7月3日,鄭州經貿學院智慧制造學院“匠心智造 非遺傳承”實踐團赴新密市來集鎮夢祥銀創小鎮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研”——深耕銀藝初探,深悟非遺精髓
7月3日,實踐團成員順利抵達夢祥銀創小鎮。首站來到集展覽、教育、研究功能于一體的夢祥銀宮博物館——這座跨越古今、融匯中外的文化殿堂,館內設6大展廳,藏有上千件珍貴文物,系統展陳了歷代中國銀飾、銀器的經典之作。跟隨著講解員的腳步,成員們漫步展廳,細細觀賞器物上精美細膩的紋飾與質樸本真的色澤,在銀器制作的精妙工藝里觸摸歷史的厚重,在每件藏品的故事中梳理白銀發展的脈絡,沉浸式感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為深入探究銀制品的生產奧秘,實踐團隨后走進白銀智能車間,實地探訪產品從設計到成型的全流程。在銀飾制作區,“一錘一鏨一匠心 一師一界一乾坤”的標語格外醒目:鏨刻工藝在銀器表面雕琢出細膩如絲的紋理,掐絲工藝將細絲勾勒得精巧靈動,點藍工藝讓色彩在釉料中流轉生韻,琺瑯工藝更將器物裝點得精美絕倫……每一道工序都令成員們驚嘆不已。然而這般精美背后,是工匠們指腹磨破、老繭層疊的付出。一位深耕行業十余年的老師傅坦言:“沒有這層層老繭,哪能敲打出紋路清晰、肌理分明、質感十足的器物?看著自己親手打磨出的新飾品,心里才叫踏實。”此情此景,讓實踐團成員真切體會到“守”藝人精益求精的堅守,更讀懂了大國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活動尾聲,團隊走進夢祥黨建室,通過一張張照片、一段段文字,了解了企業發展歷程中浸潤的紅色基因,深切體會到黨組織在企業成長壯大中的引領力量。
實踐團成員進行參觀
“學”——踐學非遺技藝,弘揚工匠精神
7月3日,實踐團于非遺體驗館開展實踐體驗。鏨刻現場,非遺大師演示鏨刻全流程,成員圍聚逐道觀摩工藝細節,感受古人智慧,體悟匠人匠心的文化傳承。鏨刻過程中,成員在非遺大師指導下,結合專業特色與個人風格開展銀飾藝術創作,依繪畫圖案于銀片運用鏨刻技藝,伴著一錘一錘的敲擊聲,陸續完成鏨刻手工藝品。隨后,實踐團分小組開展點藍技藝體驗,成員充分釋放創意、結合專業知識,繪出個性鮮明、逸趣橫生的圖案。最后,成員跟隨編織老師學習手鏈編織,從選線、打結、穿引學起,初始手法略顯生澀,經指導逐步掌握,體悟非遺匠心。此次非遺體驗中,成員不僅對非遺技藝精髓有了更為深刻的體驗,更推動傳統與創意融合、工藝與現代設計融合、專業特色與個人風格融合,在研習傳統文化中深切感悟“工匠精神”傳遞的堅守初心、執著追求。
實踐團成員學習非遺技術
實踐團成員成品展示及合影
“傳”——非遺大師進課堂,匠心傳承潤童心
7月4日,實踐團深入銀宮博物館與工廠一線,以非遺傳承為主題展開專項采訪實踐。上午,成員們先后拜訪第六代非遺傳承人劉曉錳師傅與5位一線產業工人,圍繞夢祥銀特殊鍛造技藝傳承、產業工人代際故事及企業助殘就業實踐展開深度交流,從技藝脈絡到從業心得,從堅守細節到行業溫度,深切體悟到匠人們專注篤行、守正創新的工匠精神。午后則以座談形式,與金銀器制作技藝(新密銀飾鍛制技藝)河南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河南夢祥純銀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杰石展開對話,聆聽其講述品牌從初創到成長的生動歷程,感受創業初心的熾熱。返鄉后,實踐團成員將學習到的非遺文化知識、工匠精神、結合暑期安全知識對小朋友們展開宣講,在思想碰撞中進一步深化非遺傳承、弘揚工匠精神。
實踐團成員進行采訪
實踐團成員進行宣講
“聯”——校企共探傳承路,合作賦能啟新篇
7月5日,實踐團成員于夢祥公司二樓會議室舉行校企交流會,雙方圍繞非遺傳承創新、人才培養、產學研合作展開深入探討,一致認為活動為學生提供了接觸非遺的寶貴機會,更為校企深度合作奠定基礎。會上,實踐團與夢祥銀創小鎮協商長期合作,成功掛牌“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隨后,實踐團成員對全國巾幗文明崗代表路英霞進行專訪,路董事長寄語青年:“要持續學習,以專注帶動身邊人深耕一件事。”
掛牌儀式及訪談
合影留念
智慧制造學院“匠心智造 非遺傳承”實踐團暑期社會實踐的順利開展,既讓師生深切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非遺魅力,更堅定了團隊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的信念。未來,學院將持續引導師生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悟“兩個結合”核心要義,探索工匠精神與專業學習、人才培養融合的育人路徑,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注入新動力。(鄭州經貿學院供稿)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