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江華:瑤族孩子制龍舞龍鬧元宵
“騰云般翻滾著,或躍,或飛,或揮。”2月15日,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大路鋪鎮(zhèn)神崗村的少年舞龍隊,正舞動著白龍,用獨特的方式慶祝元宵佳節(jié)。
“神崗村是典型的瑤族聚居區(qū),舞龍、打瑤家拳的傳統(tǒng)風俗已有500多年歷史。2017年就將舞龍作為孩子們的必學項目,每年盤王節(jié)都要參加縣慶祝活動,特別是走上了省、市舞臺。”該縣民族宗教文旅局尹亮介紹。
在神崗村的祠堂內(nèi),孩子們正在做龍頭上的裝飾粘紙。“先在制作好的龍頭骨骼上糊上彩紙,再將裝飾粘線粘上去,然后把下顎的部位用布包裝縫制好,再按牙齒、舌頭、龍珠、嘴唇、眼睛、眼線、龍角、腮、胡須的順序依次完成。”神崗村少年龍隊隊長李銘章邊說邊示范龍頭的制作方式。
另一邊,只見隊員們正在一條長白布上印著龍紋制成龍被,用竹片一點一點蘸著墨蓋印上去。“傳統(tǒng)手工制龍看似簡單,但有幾百道工序,一條白龍全身有上萬條龍紋,最少耗時半個月才能完成。”一名隊員說。
正說著,鼓點響起。孩子們在龍珠引領(lǐng)下,伴隨著咚咚的鑼鼓聲,或前滾后翻,或側(cè)手翻,或彈跳空翻。與此同時,一條白龍搖頭擺尾地舞動起來,孩子們高舉龍身,上下翻飛,變化出各種花樣,擺出“中國”等字樣,用獨特的方式慶祝元宵佳節(jié)。
據(jù)了解,寒假期間,江華各學校結(jié)合學校所在地舞龍舞獅、瑤族武術(shù)等民族文化實際,開展“雙減”背景下的民族體育運動、傳習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習俗等活動,將“五育并舉”落實到村寨。“傳承龍文化,讓我們遠離了手機,舞龍能強身健體,還能給我們的寒假帶來歡樂。”神崗村少年龍隊隊長李銘章興奮地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記者 陽錫葉 通訊員 唐世日 黃春華 )
(正文結(jié)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