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陌上蠶桑,只此青綠

來源:中國教師報 時間:2022-05-23  閱讀:次   |
42.9K

  萬頃太湖水,千畝桑麻地。

  養蠶一般在春夏季,與桑樹生長周期一致,保證桑葉供應充足。采摘的桑葉十分講究,必須新鮮、潔凈、低溫、無毒,葉面又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枯萎、泛黃的葉片必須剔除,因為葉子的營養成分早已流失。人工揮撒桑葉的時候,動作幅度不宜過大,避免葉柄無意間傷害葉片。養蠶場所必須保持空氣清新,周邊環境無毒無菌,也要防止貓狗蛇鼠等伺機騷擾破壞。蠶寶寶名副其實,全身都是寶:蠶繭可以繅絲,蠶絲是優良的紡織纖維;蠶蛹可以食用,屬于高蛋白營養品;蠶蛾和蠶糞也有回收利用的價值,是多種化工和醫藥工業的原料。

  太湖之濱,我的家鄉,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太湖邊青翠欲滴的葳蕤桑葉。養蠶最興盛的年頭,農家還會“田改桑”,將稻田麥田改造成桑樹地,擴大家蠶養殖范圍。從四月下旬到十月下旬,一年可養蠶四五次。一年之計在于春,春蠶屬于“頭茬”蠶,就是第一批次的蠶,出繭率高,農民普遍重視。

  五月俗稱“蠶月”,是春蠶投喂的繁忙時節。蠶的一生從蠶寶寶開始,“蟻蠶”成長到五齡蠶,體重增加一萬多倍;長到五齡之后便停止進食,開始吐絲結繭;油菜梗、稻麥稈、柴龍,以及后來發明的“方格紙”,都是熟蠶最后的“歸宿”。

  作繭自縛,破繭化蝶;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生命輪回,生生不息。

  “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日日采桑葉,堅持一個月絕非易事。看著蠶蔟上雪白的蠶繭,蠶花姑娘心里樂開了花。所有的身心疲憊頓時煙消云散,唯有對田園生活的感激,對美好未來的期盼。在悠久的栽桑養蠶歷史熏陶下,江村娃都有采摘桑葚的童年回憶。五月桑葚成熟,桑果掛滿枝頭,紅得發紫。江村娃頂著炎炎烈日,也要把桑果送到舌尖之上。

  客居城市,桑樹罕見,更是日日夜夜牽掛著自己的學生——疫情原因,已經幾個月沒見到他們了。十分懷念沒有疫情的歲月,曾經多次帶著學生參觀太湖雪蠶桑文化園。一個以蠶桑文化為主題的生態公園,借助絲綢小鎮震澤古鎮深厚的蠶桑文化底蘊,打造了2000畝優質桑園以及4000平米蠶桑文化展廳。蠶桑園以蠶的生命歷程為主線,讓游客知曉栽桑、養蠶、剝繭、繅絲、制被等傳統技藝,傳承吳地千年特色的蠶桑文化。

  轉眼間,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到了。母親、祖母、外祖母就如舊日桑樹那樣遠離了我的視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前幾年,母親聽說我血壓偏高,居然在田間地頭尋到少得可憐的幾株桑樹,采摘嫩綠的桑葉洗凈曬干,讓我泡茶飲用。時光飛逝,我就像一粒桑籽,已經飄到百里之外,落地、生根、發芽。逢年過節,村坊上的長輩會講故事——我家老宅之南,原本也是有不少“先民”,可惜后來由于災荒、瘟疫等原因“銷戶”,只有我家幸運而堅挺地活了下來。于是,村民在我家老屋前面種植了一大片桑樹,“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前年春天,母親永遠離開了我,我的人生僅剩歸途——一種鄉戀,一種牽掛,氤氳而生。舊宅東側,寥寥無幾的桑樹也變成了“枯藤老樹昏鴉”,雖然其貌不揚,但卻頑強生長,深情地守望著故土。疫情“偷”去了三個春天,情系桑梓,思鄉之念也愈來愈深。

  不經意間,手機刷到朋友圈的“吃貨”,曬出巴掌大的桑葉裹挾著滿滿的桑果,令人垂涎欲滴,更是想起昔日采桑養蠶的情形,定格成一個個與母親“抬蠶笪”“鉸柴龍”的特寫鏡頭……

  陌上桑,羅敷女。笠澤沃野,只此青綠。

  (作者張金龍系江蘇省吳江實驗小學)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