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紅領:科學構建高校黨建與業務發展深度融合的六大運行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前進道路上,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要“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各級各類學校黨組織要把抓好學校黨建工作作為辦學治校的基本功,把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到學校工作各方面。”《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202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修訂)規定“堅持高校黨的建設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并將其納入新時代高校黨組織工作應當遵循的五大原則之一。王滬寧在第二十七次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要著力健全高校黨建工作體系,壓實高校黨建工作政治責任,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推動高校黨建與高校事業發展深度融合。” 作為黨和國家事業重要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事業,承擔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職責,擔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
2021年9月份召開的河南省委工作會議提出,全省要錨定“兩個確保”,全面實施“十大戰略”,明確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創新源頭供給能力”。省委書記樓陽生2021年9月主持召開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座談會時強調:“當前河南發展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兩個確保’,建設現代化河南,離不開高校高質量發展;實施‘十大戰略’特別是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高校責無旁貸、首擔其責。”
因此,推動高校黨建和高校業務發展深度融合,對于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全面領導,確保黨的教育政策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在高校有效貫徹落實和激發高校發展動力、確保提升創新源頭供給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當前,推動高校黨建和高校業務發展實現深度融合,關鍵在于科學構建一套相互支撐、形成合力的有效融合運行機制。
一、科學構建推動高校黨建和業務發展深度融合的理論學習與能力提升的有效融合機制
保持理論的清醒才能做到政治上的堅定。做到政治上的堅定才能確保為實現高校黨建和業務發展深度融合提供思想政治基礎。
1.堅持及時跟進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遵循”,黨的二十大報告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還要系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尤其關于學校黨建工作的重要論述,結合學校實際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精神。學校要加強頂層設計和工作部署落實,做好和落實好各級各層面的理論學習規劃,要對這些相關理論進行系統研讀、梳理,深刻領悟其精神要義和實踐要求,尤其要突出對全體師生的堅定理想信念教育和師德師風教育,從思想認識上解決高校部分領導干部和師生員工思想認識的偏差問題,營造重視理論、學習理論和運用理論的氛圍。沒有對這些黨的創新理論進行系統及時的學習,實現黨建和業務發展深度融合就缺乏最新理論的支撐和全局性方向性指導,容易陷入“事務主義”。
2.提升理論學習成效轉化能力。黨的創新理論的生命在于運用到工作實際之中。理論學習的成效最終要體現在是否能夠形成推動高校黨建和高校業務發展深度融合的工作理念、思路、措施和成效上來,能否解決制約深度融合的現實問題和瓶頸問題。讓理論學習的成效體現在解決高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問題上,確保高校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同時彰顯高校自身特色優勢。
3.形成實現理論及時學習和成效轉化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環。立足新時代新征程,面對世界百年未有大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高校應首先從黨的創新理論和黨中央關于高校發展的決策部署這一大局中來思考、解決高校黨建和業務發展深度融合的問題,實現針對問題從理論上深度思考和從現實上具體解決的良性循環。避免理論學習時缺乏問題意識,解決深度融合問題又缺乏理論指導這一現象。
二、科學構建推動高校黨建和高校業務發展深度融合的問題調研與決策制定執行的有效融合機制
每個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優勢和辦學差異,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所遇到的問題既有相同的更會有不同的。
1.深入調研,找準制約深度融合的問題癥結。高校圍繞立德樹人開展各項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既涉及高校內部各級黨政機構設置、崗位設置、部門職責等結構性框架設置問題,又涉及高校黨政人員職務職級晉升、教師職稱評審晉級和教學教輔及后勤人員等不同群體的具體利益問題。這就必須通過各種形式的調查研究,在立德樹人大目標下來發現、解決當下制約深度融合發展的具體問題,疏通思想理念認識上的堵點,打通深度融合發展的流程和環節。
2.系統高效決策,提出解決深度融合問題的有效措施。黨對高校的領導是全面系統的。高校黨建和高校業務發展的深度融合也是系統全面的。針對調研發現的問題,既要從理想信念上、思想認識上、工作理念方法上加以解決,更要從黨政機構設置、崗位職責設置以及人員配備、經費保障、科研支撐等方面進行全面系統性保障,這樣才能確保調研出的深度融合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3.形成基于實事求是地調研進行科學決策的良性循環。《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規定高校黨委每屆任期5年,院(系)黨組織每屆任期一般為5年,黨支部委員會每屆任期一般為3年。高校每屆各級黨組織換屆和開展工作中,都會遇到深度融合發展的一些具體問題,有的是老問題被新一屆黨組織遇到,也有黨組織在守正創新中遇到的新問題,最終還是要通過調查研究、走群眾路線來發現和解決。這樣,才能確保避免黨建和業務發展“兩張皮”現象,才能長期實現黨建和業務形成合力,實現深度融合發展。
三、科學構建推動高校黨建和高校業務發展深度融合的工作體系與責任落實的有效融合機制
高校業務在黨的領導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展工作,在工作層面實現深度融合的關鍵在于健全高校黨建工作體系和壓實黨建工作政治責任。
1.健全高校黨建工作體系。黨建工作體現在校級、院(系)級和師生黨支部三級工作體系和高校紀委工作體系,還涵蓋高校黨委對高校共青團、婦女組織等群團組織和學生會、學術組織等等領導。黨建工作體系一定要實現對高校業務機構工作、人員全覆蓋,各級黨組織工作職責要按照《條例》要求結合實際進行細分,做到職責明確清晰可操作便執行。
2.壓實高校黨建工作政治責任。一定要強化和突出政治建設和政治統領,突出各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屬性是第一屬性、政治責任是第一責任。高校黨委管黨治黨、辦學治校的主體責任、院(系)級單位黨組織的政治責任一定要始終強調。教職工黨支部、學生黨支部更要履行好規定的職責,切實發揮應有作用。高校紀委履行好監督執紀問責職責,尤其加強政治監督和問責。對校級、院(系)級和黨支部三級黨組織的組織設置、人員配備、辦公經費、換屆選舉、人員職務職級晉升等方面給予切實保障,有效消除高校黨建與高校業務融合發展作用遞減現象。
3.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政治建設是統領,各基層黨組織要切實加強政治理論學習,通過定期的系統的有針對性的政治理論學習提升本單位和全體人員的政治領悟力、政治判斷力、政治執行力。要教育廣大教師黨員首先善于從政治上看待判斷重大現實問題、熱點問題,切實解決教育者首先要接受教育、始終堅定理想信念的問題。克服避免部分基層黨組織弱化邊緣化形式化地進行政治理論學習和政治活動的現象。
四、推動高校黨建和高校業務發展深度融合的學校工作與社會聯動的有效融合機制
高校是大學生進入社會從事職業工作的系統性試驗基地。高校本身所肩負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等職責都是在與國家社會的密切聯系互動中實現的。
1.強化地方黨委和有關部門、有關國家機關黨組(黨委)同高校的密切聯系。高校自身黨建工作是高校所在地方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方黨委和有關部門、國家機關黨組(黨委)理應對包括高校黨建在內的黨建工作進行通盤考慮、整體謀劃、綜合考核、一體支持,按照《條例》規定的工作格局加強高校黨建工作。高校更應積極主動爭取地方黨委等在學校黨建和業務發展深度融合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并加強各項工作的對接銜接。
2.加強高校教育與社會大學校的密切聯系。高校要充分利用好社會大資源、社會大課堂,加強教師與社會的聯系溝通,豐富教師閱歷,提升政治素養,強化師德師風教育;加強學生通過社會實踐認識社會、認識國情、認識世情,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四個自信”,增強政治覺悟,把個人理想融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
五、推動高校黨建和高校業務發展深度融合的具體工作開展與特色品牌創建的有效融合機制。
1.以黨建工作特色品牌創建為抓手。高校黨建工作和高校業務工作都有相對獨立的機構、責任和人員,每個高校既要做好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規定動作,履行好擔負的政治責任,更要結合學校業務實際和自身優勢,以黨建工作特色品牌創建為抓手,抓好深度融合的特色和優勢,真正實現黨建工作引領業務發展,以實際成效增強深度融合的現實吸引力和實際效果。
2.突出深度融合的特色亮點。黨建工作和業務發展深度融合的特色品牌創建的層級和形式內容多種多樣,可從校級、院(系)級和黨支部三級同時開展創建,特色品牌的展現形式可以有單位層面的項目和品牌,這一定要突出黨建和具體業務深度融合;也可以有廣大教師黨員的課題和論文,這一定要突出對黨建與具體業務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思考。創建工作同時應納入學校黨建和思政工作的科研項目中,在管理服務部門、人員、經費和成果宣傳等方面給予充足的保障。
3.形成可復制能推廣的深度融合品牌。黨建工作特色品牌創建,重在突出黨建工作引領和具體業務開展的有機統一,其創建在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正常開展情況下,結合各單位具體實際和特色優勢,充分調動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教師的積極性,實現日常工作總結提升和深度融合的科研能力提升相結合,堅持久久為功,重在融合創建,切實解決深度融合問題,形成獨具特色亮點的深度融合品牌,確保深度融合在特色品牌創建中實現和升華,成為高校黨建和業務發展深度融合的亮點、特色、品牌。
六、推動高校黨建和高校業務發展深度融合的綜合考核與結果運用的有效融合機制
1.強化綜合考核。高校要對標對表教育部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重點任務和省級教育主管部門等制定的相應的黨建工作任務臺賬,結合高校業務特色優勢和黨建工作特色品牌創建,研究完善本校的黨建工作任務清單,細分指標體系,明確責任內容、責任部門、責任領導和具體人員等。同時,要從校級、院(系)級和黨支部等各個單位層面和領導干部年度述職評議等方面進行年度述職評議和綜合考核評定。
2.用好考核結果。綜合考核目的在于激勵在深度融合方面做得好的基層黨組織和領導干部,更在于發現制約深度融合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同時一定要對那些弱化黨的政治建設等現象和問題給予應有的糾正和處理,同時要真正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用考核結果倒逼推動高校黨建和業務發展深度融合。
【作者:尹紅領,鄭州職業技術學院教授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教育系統黨建創新項目“推動高校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機制研究”(2021-DJXM-187)成果】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