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 ——中國人民大學落實教育強國建設的示范擔當
建設教育強國要“堅持改革創新,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中國人民大學著力打造立德樹人的思政“金課”,帶頭推進大中小學上好“北京中軸線上的大思政課”,建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教育基地、實現大學與中學聯學機制,全面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在探索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支撐教育強國建設的可行路徑、深刻領悟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的重要價值方面,走在了前列。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支撐教育強國建設的可行路徑
教與研相結合。高校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通過中小學思政課的教學科研創新來回應實踐問題、解決現實困境,是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帶頭落實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使命擔當。中國人民大學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教育學科、社會學科等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的科研優勢,為高校以教研結合的方式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作出了示范。其一,以科研、人才優勢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頂層設計研究提供支持。中國人民大學主動建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領導機制和統籌推進方案,有效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發展。其二,通過科研創新為回應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實際教學問題提供支持。中國人民大學組建了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研究團隊,依托“先修研學”課程群和學科營,支撐課程目標、課程體系、課程內容的一體化建設。其三,通過思政課教師集體學習與集體備課為貫通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提供支持。中國人民大學以“同備一堂課”的方式,創造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互通互鑒的機會,率先建設“思想道德與法治”“金課”體系,重點建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金課”體系,提升大中小學思政課的育人合力。
強教必先強師。建設教育強國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建設教育強國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中國人民大學將教師教育體系的建設作為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協同創新、開放聯動的目標,在平臺資源方面服務全國思政課教師,為打造高精尖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教師隊伍貢獻力量。其一,依托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共享教育教學資源。中國人民大學現有的思政課資訊平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文獻支撐平臺、思政課教學資源共享平臺,打破了教師之間、師生之間、學校與社會之間的交流壁壘,為思政課育人提供資源支持。其二,以舉辦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師資暑期研修班等方式助力師資培訓。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中國人民大學通過建立高標準的師資培訓體系、全方位的實踐育人共建體系等方式,為思政課教師創造實地尋訪、理論學習、教學比賽等成長土壤,豐富“講活道理”的素材,提升“講深道理”的素質,增強“講透道理”的技能。
堅定理論引領。大中小學思政課要統一思想,必須堅定理論引領。這就要充分發揮高校科研人才優勢,組織專家學者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成果進行全方位、深層次、多角度的闡釋,為理論進課堂、進課本、進頭腦奠定基礎。中國人民大學凝聚理論宣講、理論研究、理論學習的合力,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成果為大中小學思政課協同育人指明前進的方向。近年來,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了“首都百萬師生同上一堂黨史課”“首都萬名思政課教師同備一堂課”等系列活動,使學習領悟理論成果成為大中小學思政課的主旋律,使知名專家的理論闡釋成為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講道理的智力支持,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入教材和教學體系。
加強實踐賦能。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離不開“大思政”的加持與賦能。中國人民大學充分開發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融通建設,打造優質“大思政”實踐課,健全實踐教學工作體系,以實踐成果反哺教學科研。其一,學校有效統籌、協同貫通大中小學思政課的教育資源和社會力量。與延安中學聯合啟動的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實踐育人項目,就旨在充分開發學校校史的紅色資源、紅色基因中蘊含的思政育人價值。其二,學校開創了延河講師團、“千人百村”、“街巷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脫貧攻堅史”等系列實踐調研活動。實踐活動以學生為主體,不同成長階段的學生在增強使命擔當、提升政治素養、打牢思想基礎和啟蒙道德情感方面各有所悟,科學有效地提升了大中小各學段思政課的針對性。
完善平臺機制。大中小學思政課的全面推進依托于跨領域、跨學段、跨學校、跨地域的平臺機制的建設和完善。其一,中國人民大學主動搭建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與科研的合作平臺。不僅打造了全國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示范基地,而且積極創建課程教學資源共享平臺、網絡集體備課平臺、虛擬在線教學平臺等多個技術平臺。其二,中國人民大學著力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課程標準、課程教材、課程內容體系完善機制。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不同于其他課程的重要特點就在于教育內容是隨理論和實踐創新而不斷豐富發展的,這就需要構建創新機制,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課程體系不斷完善。2023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牽頭舉辦了“新課程背景下中小學思政課骨干教師一體化研修班”,凝聚各校骨干教師的集體智慧,總結當前思政課教育教學、大中小學思政課銜接的有益經驗和現實問題,切實推動北京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的重要價值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是教育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重要體現。建設教育強國“要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不斷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領導體制”。中國人民大學具有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光榮傳統,要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20世紀50年代,中國人民大學不僅開創了工農速成中學以銜接高等教育,而且將政治理論課作為所有學生的必修課程,承擔著全國思政教師培養的“工作母機”責任和使命。2023年6月5日,中國人民大學以學校黨委帶頭、系統部署,及時發布了貫徹落實建設教育強國的動員令,為全面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貢獻人大智慧、人大力量和人大經驗堅定了方向。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支撐作用。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的內在統一性,決定了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不僅具有民生意義,更蘊含著民族復興的重大意義。歸根結底,教育強國建設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全面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以教育堅定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的高度統一。中國人民大學在貫徹落實“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強國建設的核心課題的過程中,充分重視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的主渠道作用。2022年9月,中國人民大學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教育基地正式揭牌,通過教師團隊、教育資源、育人平臺的共建共享,整體規劃、全面推進。11月7日,中國人民大學與延安中學聯合啟動了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項目,落實思政課有機貫穿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探索了系統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塑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能擔重任的強國先鋒的有效路徑。一方面,中國人民大學的思政“金課”為中小學開展思政課提供了示范,通過輔助中小學思政課,為教育實現民生意義上的“滿意”增添助力;另一方面,中小學思政課與中國人民大學思政課集體備課、共建共享,通過助力高校培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時代新人,為教育實現民族復興意義上的“滿意”提供支撐。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保證。高質量發展是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有賴于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系統的銜接與有機協調,形成立德樹人全過程、全方位的長效合力。中國人民大學對標對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根本目標,在理論方面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助力。2021年3月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首都百萬師生同上一堂黨史課”活動共開展理論講座11場,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首講直播線上瀏覽量超過85萬人次,總線上瀏覽量近240萬人次。2022年9月,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邱吉教授承擔“北京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研究”橫向科研課題,對縱向貫通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思政課進行深度調研,為各級教育根據各學段學生的認知能力、思想狀況和實際需要,系統協調地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理論支持。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接續的過程,立德樹人需要建立長效機制。中國人民大學通過發揮高校的理論科研優勢,將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之情,悟透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之意,踐行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之志有機銜接起來,為形成適配性好、漸進性強、實效性高的高質量教育體系提供重要助力。
(王可心)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