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為農村娃點燃夢想 ——“少年硅谷”比賽見聞
“現在有一臺大型造雪機要運到山頂的高山滑雪中心,搭建‘天梯’運送過程中遇到3個問題:提升造雪機的電機扭矩太小,需要設計一套裝置增加電機扭矩把造雪機提起來;實現‘天梯’提升造雪機到達指定高度、自動停止;滿足今后運送更多、更重設備的需求。”
接到“少年硅谷——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賽”之創意天梯挑戰賽的任務書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第一小學四年級學生馬瑞和小伙伴準備了半個多月,在賽場上顯得胸有成竹。
“這是電機和齒輪。電機啟動,齒輪運轉帶動這根線,線通過輪軸把砝碼提起來。”馬瑞一邊操縱手中的遙控器,一邊向記者介紹,“我們要先在電腦里編程,實現對電機的控制,才能讓‘天梯’說停就停。”
近日,由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主辦的2020—2021學年“少年硅谷——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賽”在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拉開帷幕。來自全國30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4000余名選手在此展開人工智能基礎算法、開源硬件創作、機器人競技、創客工具運用四大類14個賽項的角逐。
讓人印象深刻的不僅是精彩賽事,還有許許多多像馬瑞一樣來自中西部山區孩子、農村孩子熊熊燃燒的科技夢想。
在無人機障礙競速賽場地邊,山西省臨汾市隰縣第一小學的“飛行員”王煜雄、陳星宇,臉上帶著笑容。“平時我們訓練的難度比這大,所以賽起來很輕松。”賽后,兩個男孩有些意猶未盡,他們聊起了自己的夢想——進入無人機國家隊,參加國際大賽,為國爭光!
六年級學生馬偉來自青海西寧紅軍小學,從小浸潤于紅色教育中的他對學好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技術有著特殊的情懷。“我想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繼續探索,希望能早日做出自己編程、設計的機器人!”馬偉說。
孩子們的科技夢想,都得益于一個個建設在家鄉、學校里的創客教室和創客中心。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自2016年10月啟動“少年硅谷”公益項目,5年來投入近億元,為近千所中小學捐建創客教室和創客中心,組織培訓科技師資3000余人次,160萬名少年兒童受益。
在婺源縣紫陽第六小學,記者被3D打印、機器人、木工坊、無人機等科技設備吸引。作為婺源縣創客中心,這里是本次大賽的主賽場之一,也是“少年硅谷”的一個縮影。
婺源縣關工委主任呂和生清楚地記得一串數字:從2018年開始,婺源縣著手實施“少年硅谷”公益項目,當年受捐13個創客教室;2019年增加了16個;2020年新增10個創客教室和一個創客中心;2021年再受捐一個創客中心。“目前,全縣共建成39個創客教室和兩個創客中心。其中,31個創客教室分布在鄉、鎮中小學校,8個創客教室分布在城區中小學,實現了全縣中小學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覆蓋。”
婺源的變化,同樣發生在陜西、青海、甘肅等18個省份。科技教育的星星之火,密集地落在了山區、農村。
中國關工委副主任、教育部關工委副主任、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理事長王衛國介紹,2020年,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又發起“少年硅谷公益項目——手拉手計劃”,促進東西部地區中小學科技教育共同發展。“‘少年硅谷’有效推動和提升了項目受益學校、學生及家長對科技教育的認知水平和重視程度,對啟迪少年兒童的科學追求,傳承科學精神,培育科技人才發揮了積極作用。”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