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管好手機 收獲專注和智慧 ——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以手機管理撬動養成教育的探索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08-16  閱讀:次   |
42.9K

  近年來,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著力探索學生手機校園帶用的系統化管理,形成了手機依規帶用管理的局面,譜寫了全校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新篇章。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規的出臺,全校學生的手機校園帶用管理工作進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

  管到什么程度?制定什么措施?如何制定措施?——

  學校手機管理首先應凝聚共識

  有一句話流傳得非常廣泛:“如果想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智能手機。”近年來,因為手機使用不當,導致不少學生的視力和學業受到不良影響。我們對此深感憂慮,并在一系列會議上進行討論,得到的共識是:目前最讓老師感到頭疼、家長感到揪心的是亂班、亂課、亂手機,以至于學校把“手機依規帶用”確立為五大校園常規之首。

  多年的實踐告訴我們,校園手機管理所面臨的最大困難在于,手機校園帶用應該管到什么程度、為此該制定什么措施、如何制定這些措施,如何與學生和家長達成高度共識并開展統一行動。為有效解決這一難題,2018年暑期,學校德育干部團隊更新教育理念,制定計劃,出臺措施,逐漸走上了一條教育引導學生成長、評價促進學生成長,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手機管理之路。

  當年9月,在初一年級家長大會上,就“您是否同意‘原則上不能帶入學校、特殊情況需要審批、違規帶用進行懲戒’等三個學生手機校園帶用管理細則問題”現場征求家長意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本討論的三個問題逐漸變成了讓帶與不讓帶兩個問題。該年級425名家長現場舉手表決結果均為“不讓帶”。可見,家長對于手機管理問題不僅高度重視,而且與學校態度一致,甚至比學校態度更堅決。

  此后,學校制定了《北京理工附中學生手機校園帶用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在給全體學生和家長進行解讀后,于今年春季學期開學第一天實施。在制定細則過程中,各校區分別召開了由班主任、學生代表、家長代表、年級組長和學生發展中心全體人員參加的聽證會,反映出了許多焦點問題:放學后、到家前,學生能否用電話手表?老師能否不用手機處理作業?學校能否加強手機過程管理,避免學生手機出現損壞?學校一一作了回應。考慮到部分學生和家長在一些時段確有進行聯系的客觀需要,在電話手表的智能性越來越強、禁止使用又沒有其他更好替代手段的情況下,“對學生電話手表的校園帶用管理完全等同于對手機的管理”的解決意見逐漸統一起來,并最終納入了實施細則。

  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一禁了之——

  手機管理細則制定要科學合理

  學校自2018年開始在東校區進行手機管理的探索。多年來的實踐反映出,學生手機校園帶用問題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一禁了之,而是要在滿足全體學生普遍、真正需求的同時,滿足不同學生的特殊需求。

  因此,在今年制定實施的細則中,學校加強了以下環節的管理:原則上講,學生不得將個人手機等智能電子物品帶入校園;具備攜帶手機入校資格學生的手機須以班為單位交至學生發展中心統一保管;加大學生手機校園違規帶用的教育懲戒力度;由宿管老師對每天下午放學后、次日早晨上學前的住宿生手機加強過程管理;申請、審批、使用、管理等手機入校各環節行為主體各負其責,互相配合;統一編制學生手機校園帶用申請書、不帶不用承諾書;學校各部門、各年級須與學生發展中心通力配合,共同教育引導學生科學理性對待并合理使用手機;切實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確保學生在校期間與家長聯系渠道暢通。

  今年3月1日起,在三天的申請期限內,東校區初一至初三1200名學生共上交智能手機申請書91份、電話手表申請書108份。在手機校園帶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我們堅持學校統一管理和班級自主管理相結合,既發揮老師們的教育引領作用,又培養學生們的自主管理能力。隨著手機智能服務柜的啟用,逐漸形成了“學生自主存取—班級自主管理—學校宏觀管控”的管理模式。

  對申請、使用和收交工作實行閉環管理——

  形成手機依規帶用的良好風氣

  在學生手機校園帶用系統化管理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我校學生逐漸形成了手機依規帶用的良好行為習慣和校園精神風貌。

  2019年1月,我校金帆樂團赴日本東京參加第一屆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藝術節比賽。由于以前每次組織學生外出,老師們都發現有學生在自由支配時間里打游戲,所以學校這次提出“搞一次不帶手機的國際交流,來一場心馳神往的音樂對話”。學校之所以這樣做,不僅因為老師、家長和學生團長的手機完全能夠滿足全團學生外出交流的手機使用需要,而且因為家長的關注點與學校的關注點高度一致。

  2019年5月,學校700多名初二學生赴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參加為期6天的全市學農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全程不帶手機。由于全體學生不帶手機,每名學生白天上學農課、晚間上自習課都能夠像平時在學校上課一樣做到心無旁騖。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遠離手機的專心之美帶來了列隊往返的秩序之美、整潔干凈的宿舍之美、安靜有序的就餐之美、激情投入的學習之美、互諒互助的合作之美、知農愛農的創造之美,贏得了家長的贊美。

  學校手機管理不實行“一刀切”,除了學生和家長可以填報學生手機校園帶用申請書外,學科教師如有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需要,也可以填報申請書,經班主任、年級組長審核,報請學生發展中心審批,且對相關學生攜帶手機入校的申請、使用和收交工作實行全程閉環管理。如,在初一生物學實驗課上學習“植物細胞”時使用手機輔助光學顯微鏡實驗教學,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手機遠了,距離近了!”幾年來,這種切身感悟在學校師生內心深處升騰。孩子們遠離了手機干擾,接近了現實中的你我他,更收獲了專注、智慧和執著。上述種種探索,使得學校開展的校內外各種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更加回歸本真,充滿無窮魅力,鼓舞著我們深入踐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定信心與堅強決心。

  (作者趙欣 張德寶分別系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黨委書記、德育主任)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