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 “藝”心向黨 ——浙江省多地多校在美育中學習黨史
在東北師范大學南湖實驗學校的展覽館里,陳列著一排排學生設計的“光榮的獎章”。這些作品通過項目化美育課程,學生學習黨史,設計草圖,制作獎章,獻給心目中的革命英雄、抗疫英雄、航天英雄。
“對我們的學生來說,相比說教式的教學,在美育中學習黨史更具感染力。”東北師范大學南湖實驗學校副校長宗鋒說。
近年來,浙江省以開展面向全體學生、經常性的美育實踐活動為載體,推動全省學校美育工作改革向縱深發展。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各地各校以美育課堂為抓手,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
嘉興市南湖區在“紅色”主題的重大題材創作過程中,開展不同形式的紅船文化活動。紅船美育主題宣傳,讓學生了解紅船文化的起源;紅船美育拓展課,讓學生深入分析紅船藝術,進行主題先行的藝術創作;紅船美育繪畫比賽,讓學生以賽促學,更深切地理解紅船文化的基因;紅船美育展覽,豐富紅船文化氛圍,讓學生在藝術作品中深入體驗主題文化。
在陳望道的家鄉義烏,義烏市實驗小學原創了經典誦讀節目《中國脊梁》。大峰山下,陳望道雕像前,激越的誦讀聲將人們的思緒帶回到百年前那個火熱的日子。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師生編排了舞臺劇《陳望道》。全劇40分鐘,講述了經歷“一師風潮”后的陳望道回鄉翻譯《共產黨宣言》的那段歷史,前前后后70多名學生參與,演出近百場。
諸暨市則開展了“紅歌中的美育”系列培訓,全市140余名思政課教師現場參與,3000多名教師同步在線觀看直播。在聆聽紅歌、學習紅歌歷史中,教師們對黨史、國史、革命史及建設史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溫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在成立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的同時,還設立了“紅藝傳承”學生黨史宣講團。宣講團在美育公益課堂上,給學生講述了張思德“嘗百草”、陶鑄“巧施草鞋計”等故事。之后,宣講團教師指導學生以樹葉、卡紙為主要材料,輔以國畫顏料、輕黏土、不干膠貼紙等,創作出一幅幅樹葉粘貼畫、創意手工鞋。“學生在親自動手創作中,加深了對紅色經典故事的印象。”宣講員負責人說。
此外,寧波市40萬學生在線收看“美育云端課堂”,衢州市衢江區原創兒童紅歌,湖州市安吉縣的學校在實踐“藝術鄉村設計”等。就在不久前,浙江省各美術教育實踐基地的負責人齊聚南湖邊,聆聽作家黃亞洲、畫家安濱的“紅色創作”故事,現場展示“學黨史美育示范課”。正如一位代表所說:“紅船起航,美育初心。美育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賦予了他們成長的力量。”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