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青山區鋼城第十一小學:讓黨史學習教育學“活”走“實”
在武漢市的城市邊緣,有一所歷史悠久卻獨具創新性的老校,這所學校,因力求突破學校教育圍墻,關注學生的自然天性、全面發展,著力開展自主探究式學習而聞名,因改變傳統教育模式,充分利用“教育云”平臺曬課而收獲好評,這所學校,便是武漢市青山區鋼城第十一小學(以下簡稱“十一小”)。今年,為慶祝建黨百年,這所不斷革新的學校不僅用“線上+線下”的方式,把黨史學習教育學“活”走“實”,還以省級科研課題為抓手,構建出黨史學習教育立體化網絡,形成支部引領、黨員先行、全員參與,班主任主導、學生踐悟、家長聯動的教育體系,把愛黨愛國情懷由教師傳導到學生、家長,守立德樹人初心,開教育發展新局,以實際行動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還未走進十一小的校門,就看到校門口名為“初心亭”的透明雨涼棚。這是學校為早到校的學生專門設置的一個遮風擋雨、就餐的場所。每天安排黨員教師、家長、學生志愿者值守,確保秩序井然、環境衛生。步入校門,左右兩邊各有一方紅色專題展覽墻,一面是“黨的100年光輝歷程”,一面是“學思踐悟學黨史”,歷史和現實交相輝映。踏進班級,門口的“展示欄”、教室的黑板報,隨處可見學生優秀的紅色主題作品。圍繞著紅船精神、長征精神等,有圖文并茂的手抄報、栩栩如生的主題畫,有摘錄的紅色經典、紅色故事、英雄人物事跡……每個班級,就像一座流動的黨史文化館,讓黨史知識隨處可見,讓黨史宣講無處不在,不斷擦亮著十一小的紅色文化底色。
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
十一小的黨史學習教育,從寒假起就伴隨著學校師生。早在2月底,學校黨支部、行政部門就精準部署全體師生加入到黨史學習教育的行動之中。寒假期間,組織師生線上學習戍邊英雄事跡,撰寫觀后感。開學第一天,舉辦戍邊英雄事跡展,錄制播放開學第一課“清澈的愛,只為中國——致敬戍邊英雄”,帶領師生學習英雄事跡,感恩邊防守護。開學后,全校師生在“學黨史念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爭做新時代好教師、好學生”巨型橫幅上簽字,以此正式開啟了十一小黨史學習教育的序幕。
為了發揮黨員教師帶頭學黨史、講黨史的作用,學校將“中國好人”“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葉靜老師的“名師工作室”打造成黨史學習教育微課課程體系的誕生地。在工作室里,微課制作團隊的教師們多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專題研討、集體備課,圍繞建黨百年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時間節點,將百年黨史劃分為4個篇章——開天辟地篇、改天換地篇、翻天覆地篇和驚天動地篇,擷取“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建國大業、兩彈一星、一國兩制、一帶一路、抗疫精神”等14個主題,精心打磨出14節黨史專題微課,凝結成了系列課程。
值得一提的是,微課的主講者,并非只有教師,校領導、學生及家長也積極參與到微課的錄制中。每周,學校微信公眾號會推送一期微課,當教師看到自己的領導和同事、當學生看到自己的好友、當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成為學習黨史的主講老師時,十一小學黨史的熱潮也隨之高漲。在這里,學黨史成了每個人的身邊事。
在線上,十一小還擴充家校協同的云端育人。每周,學校都會在線上推送“親子聽書紅色故事”專欄,引導家長和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聆聽紅色經典故事;每周,語數外學科教師都會在線上開展至少3次個性化輔導,班主任在班級群進行周反饋和云端家訪。
只通過線上,難以實現讓黨史學習教育“立”起來、“活”起來、“動”起來。帶著將黨史學習教育各項任務落地落實的思考,十一小開啟了“線上+線下”的立體育人模式。圍繞每周一期的線上黨史學習教育微課主題內容,十一小組織開展了線下“黨史+”系列實踐活動:“黨史+國旗下講話”,每周安排一名教師圍繞微課主題內容進行國旗下講話;“黨史+經典誦讀”,每周一的晨會,由一個班級進行紅色經典誦讀展示;“黨史+主題班隊會”,周五夕會觀看完微課后,各班組織開展主題班隊會,深入挖掘微課內容,暢談觀看感受;“黨史+心得體會”,制作下發《黨史學習教育微課學習心得手冊》,讓師生、家長看完后寫下心得體會,真學深悟。
此外,十一小在“六一”兒童節還開展了“紅領巾心向黨、紅色基因代代傳”慶祝“六一”紅色主題文藝匯演,師生同臺演繹《王二小》《滿江紅》等經典優秀劇目,展示了師生昂揚的精神風貌,激發師生的愛國熱情。
事實上,“線上+線下”的黨史立體育人模式源自十一小“線上線下有機融合”教育教學的結合。上學期伊始,學校組織全校教師開展省級科研課題“線上線下教育教學有機融合的方式研究”,學校打破科研課題常規研究模式,全員參與課題研究,全體教師都成為課題研究人員。一個學期的實踐,收獲了明顯的教學效果。2021年,結合建黨百年主題,學校還創新學習形式,拓寬教育途徑,開發紅色資源,將黨史學習教育從學校延伸到家庭,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
讓黨史學習教育走出校門
十一小的黨史學習教育還融入了“家校協同育人”的先進理念。在“小手拉大手”的帶動下,黨史學習教育走進了上千個家庭:親子共唱紅色歌曲,親子共學紅色故事,親子共話紅色感悟……鏗鏘有力、激昂奮進的紅色歌曲,激情年代、崢嶸歲月的紅色故事等優秀紅色作品隨著學校微信公眾號的推送,讓更多的學生和家長共同感悟到理想信仰的力量。
學黨史、辦實事。十一小的黨史學習教育,走出了校園。校領導、黨員教師、班主任多次走訪、慰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庭,把師生的真愛傳遞到學生心里,把學校的溫暖送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中。積極尋求共建單位、社會愛心人士、社會愛心企業的幫助,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送溫暖、送物資,傳遞愛心與希望。今年年初,學校還聯系愛心企業確定資助6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每月定向捐助,持續一年,累計捐助金額4萬余元。今年“六一”,結對共建單位的志愿者們也來到學校,給學生送來兒童節祝福和禮物。
“學史增信明理、知史催人奮進”,十一小的黨史學習教育,實現了“線上和線下”的有機融合,實現了從校內到家庭、社會的延伸,實現了紅色文化在學校每個角落的滲透,激勵領悟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將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陳衛平 呂璐)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