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廈門市鴻漸中學:“閩南磚雕”進校園 非遺文化潤少年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08-27  閱讀:次   |
42.9K

  創建于1958年的廈門市鴻漸中學(以下簡稱“鴻漸中學”),原名馬巷農業中學,是愛國華僑李禮閣先生捐資所建,1969年2月,更名為“巷東中學”,現又更名為“鴻漸中學”,學校占地面積38586平方米,建筑面積12013平方米,教學設施完善,功能齊全,擁有計算機房、多媒體教室、電子備課室等現代化教學設施。學校以“德育為首、育人為本、和諧發展”為指導思想,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一切為了教師的進步、一切為了教育的和諧”為辦學理念,提出“突出教學抓質量、強化管理抓養成、團結拼搏創特色”的總體思路和“激發興趣、弘揚個性、培養特長、全面發展”的辦學目標。學校的“校園磚雕”獲批為2019年廈門市中小學勞動實踐教育特色項目和2020年福建省中小學勞動實踐教育特色項目。

  “閩南磚雕”雕出傳承責任

  “閩南磚雕”歷史悠久,是閩南地區紅磚文化的重要載體,積極引導非遺文化走進校園,對于教育工作者而言任重而道遠。“閩南磚雕”進校園,為廣大愛好繪畫、雕刻的學生提供一個提高繪畫、雕刻水平和互相交流的平臺,使學生通過磚雕本體及其涉及的文化情景來理解閩南文化,理解美術作品中所蘊含的豐富的人文精神,并通過磚雕勞動培養“會好好做事”的匠人精神,傳承沉心靜氣、精益求精的品格。2017年,鴻漸中學結合“閩南磚雕”,開啟了“校園磚雕”“文創+勞動”實踐活動。

  在活動中,學生們或體驗民間藝師巧奪天工的磚雕技術,或聆聽教師賞析磚雕寓意美好的表現形式以及流暢的線條美感,或靜靜感悟紅磚的精湛工藝和匠人精神,根據紅磚的不同規格進行創作,雕琢出各種磚雕藝術品。學生們創作的紅磚雕分為窯前和窯后兩種,窯前就是利用本地老房子拆遷的廢舊紅磚,融入現代美術元素創作雕刻而成。窯后則是用泥土創作雕刻后再放進窯里烈火燒制而成。兩者創作形式和手段不同,形成了兩種藝術風格不同的紅磚雕作品。學生磚雕作品不僅能參加各級藝術節作品展,還能用于校園文化墻的裝飾。

  此外,鴻漸中學還組織教師研發了“閩南紅磚雕”特色校本課程,開展了3D創新課堂項目。2017年,鴻漸中學青少年科學工作室(3D創新課堂)建成并投入使用,自此該項目納入學校基礎課程,初一年段每周一個班級一節課,每名學生都有機會體驗3D技術和課程。走進正在講授磚雕課的班級,能看到教師正在引導學生觀察閩南古建筑中的“門當”與“戶對”,能看到小組合作運用紅磚雕窯前方式進行“戶對”的設計創作。2021年,學校利用夏令營開展“百相風獅爺創作營”活動,通過采風,學生思考融入閩南文化的風獅爺如何進行創新,古典、現代、未來的造型語言如何選擇?守正創新開展這樣“做中學”的課程,不僅很好地踐行了“美術學習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的課標理念,同時承擔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

  閩南的傳統文化如今是何現狀?未來如何保護和傳承閩南的傳統文化?課上,學生們尋找著家鄉的美,默默誓言要做閩南傳統藝術的傳承者。這樣的課程無疑深化了校園藝術與人文教學活動的內涵,充分發揮了輻射功能的人文課程作用,激發了學生美術綜合學習的欲望和保護意識,強化了學生的傳承意識與合作等情感體驗,著眼于認識人與藝術、藝術與社會辯證發展的關系,促使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形成和提高。

  “宋江陣”打通體育精神

  除了校園磚雕,鴻漸中學還開展了頗具閩南鄉土文化特色的社團活動——“宋江陣”。學校所處的廈門沿海,歷史上常受到外夷騷擾,當地居民為保家衛國,通過練習“宋江陣”,強身健體,抵御外侮,這一民俗世代相傳,沿襲至今,被譽為閩南文化的“稀世之寶”和“國寶級”的民俗藝術形式。

  一方面,通過“宋江陣”,學生可以了解地方武術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在全面提倡核心素養、重視體育的當下,“宋江陣”還能強健學生體魄,讓他們在未來競爭環境中逐步形成“敢拼搏、能吃苦、守紀律、懂禮儀、講和諧”的良好習慣。同時,在眾多學科當中,體育一直是鴻漸中學的“拳頭”學科。鴻漸中學并不僅僅把體育當成一門學科,而是以此為抓手培養學生“愛拼敢贏”的精神,錘煉學生刻苦拼搏的品質。鴻漸中學從2017屆至2020屆連續4屆榮獲“翔安區教學質量提升獎”。

  廈門市鴻漸中學用實踐和時間證明,不忘出身的沃土、挖掘當地被忽視的特色、注重家國情懷教育是極其重要的。

  (蔡永燦 許慶靈 王順安)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