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級中學德育工作掠影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09-01  閱讀:次   |
42.9K

  “只有打動學生,才能影響學生” ——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級中學德育工作掠影

  《中國民族教育》雜志記者 徐楊 趙小雅 本報記者 楊文軼

  從拉薩貢嘎國際機場出發,沿著雅魯藏布江向東而行,大約100公里就能抵達西藏自治區山南市。山南是藏民族的搖籃和藏文化發祥地,被稱為“藏源之地”。

  山南市第二高級中學是山南唯一一所自治區級示范高中。作為一所寄宿制高中,該校的2400多名學生中有98%是來自自治區各地的藏族學生,95%的學生來自農牧民家庭。這里也是安徽省“組團式”教育人才對口支援學校。2019年7月,來自安徽各地的20名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在山南市教育局副局長、安徽省教育廳援藏干部張英明的帶領下,開始了新一批為期3年的對口支援工作。

  雪域高原上學校的德育工作該如何開展?如何把愛我中華的種子根植于學生心靈深處?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兩年來,在山南二高,安徽省“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隊用他們的真情與愛心給出了答案。

  系統布局

  全方位全過程突出思政特色

  在山南二高教學樓前的空地上,一個大大的中國結圖案醒目地鑲嵌在地面上。“中國結是中華文化的標志符號,這也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山南二高校長、安徽省巢湖市第二中學副校長李敏介紹。

  新一批教育援藏工作隊到任后,在學校建設中設計了許多校園文化符號。兩座教學樓之間建起了黨建文化長廊,將黨史知識以生動可讀的方式呈現出來;李敏特意從內地移栽而來的兩棵石榴樹,讓學生能認識到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樣緊緊地抱在一起”;常年開放的德育室建有偉大祖國、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人民領袖、社會主義新西藏、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的榜樣、美麗的校園等7個板塊,生動展示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和黨領導下的西藏發展史。

  高一(3)班丹增拉姆是德育室的講解員之一,她不僅能流利地使用國家通用語言進行講解,還對德育室里的內容有著自己的理解。“是中國共產黨讓西藏的百萬農奴翻身成了主人!”她指著德育室里的榜樣人物說,“革命導師、科學家、英雄等人物才是我們這一代青年該追的星。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就到德育室,看看他們的事跡我就有了力量。”

  “面對山南二高的學生實際,我們更加注重厚植學生的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懷,培育學生愛我中華的真摯情感。”李敏介紹,該校制定了《山南二高德育三年行動計劃》,并細化了配套方案,確定了“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親、愛師、愛科學知識”的“六愛”育人理念,從校園環境和認同教育兩個方面著手,構建“浸入式”德育生態。

  除了硬環境的建設,包括李敏在內的20名援藏教師以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六愛”教育。他們遠離家鄉,放下在內地的工作和家庭,來到遙遠的雪域邊疆。在這所寄宿制的學校中,援藏教師既在三尺講臺上教書育人,又似父母對學生百般關愛。“援藏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學生有感動,才有感恩,更加感受到中華一家親的同胞情誼。”該校德育主任、蚌埠市第三中學教師張強認為。

  以文化人

  構建雙向融通的特色活動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做好文化嵌入式發展,一起過同樣的節、唱同樣的歌、吃同樣的飯、跳同樣的舞。”山南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臨時黨委書記、領隊汪華東說。

  山南二高的學生對汪華東很是熟悉。兩年來,每逢傳統佳節他都會來到學校,端午節與全校師生一起包粽子、吃粽子,中秋節與全校師生一起賞月、吃月餅、跳鍋莊。

  每逢重要節日,該校都會精心組織各類主題活動,援藏教師與藏族師生一起在寓教于樂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說起山南二高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主題活動,張英明仍然激動不已:“師生們在運動場上用方陣組成漢藏雙語的文字‘愛我中華’和數字‘70’,3000名藏漢師生同唱一首歌、共跳一支舞表達對偉大祖國的祝福。當《我和我的祖國》唱響,嘹亮的歌聲響徹云霄,場面特別激動人心。活動結束時,學生們在操場上久久不愿離去。”

  “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這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的黃梅戲《女駙馬》和《天仙配》唱段。在山南二高,藏族學生們用藏漢雙語演繹出來,別有一番風味。

  “只有打動學生,才能影響學生。”該校音樂教師、安徽省梅城中心小學教師金慧琳介紹,學校發揮援藏教師的人才優勢,利用學生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皖藏兩地文化交流。除了黃梅戲社團,學校還設立了美術、書法、剪紙、太極拳、鍋莊舞等學生社團,希望可以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更多地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如今,山南二高的特色課間操已經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這套課間操名為“舞操”,由援藏和在藏的音樂、體育教師合作,將西藏7個地市的特色樂舞元素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徽巢湖民歌結合在一起創編。當音樂響起,2400多名學生伴著獨具特色的曲調在操場起舞,踏地為節、揮袖旋轉。在社團活動之中,漢藏文化獲得了更深層次的互通與融合。

  以行立人

  探索開放的全方位德育體系

  “應該有開放的大德育觀念,德育工作才能有實效。”汪華東介紹,在做好學校品牌活動的同時,針對德育工作專業人才不足、教學內容不夠鮮活等問題,山南二高把目光放到了學校以外,整合各方資源,拓寬思政教育渠道,引入專業人才激活思政課堂,引入社會大課堂,多方開辟校外教育基地。

  校外思政課師資“源頭活水”的引入,為學校思政課堂帶來了全新的面貌。作為市領導和援藏領隊的汪華東帶頭去學校為學生講黨史、上思政課;山南當地公安、部隊等單位的工作人員和市、區級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走進校園,為學生們講思政課;安徽省12所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擔任校外思政課教師;通過信息化手段與巢湖二中、合肥一六八學校等安徽省結對學校開展皖藏同上一堂網絡思政課活動。

  電影《我的喜馬拉雅》中飾演用一生踐行“家是玉麥、國是中國”男主人公的仁青頓珠、脫貧致富帶頭人張亞東、安徽省首批援鄂醫療隊隊長陳紅、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吳學琴先后走進山南二高的課堂,讓學生透過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事跡,透過一個個村莊的發展變遷,深刻認識到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青年一代必須以年輕的肩膀擔當起守邊固土、國家復興的大任,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有國才有家,有國境的安全,才有大家的平安。未來,我想去警察學院學習,當一名守邊衛國的好警察。”高三(7)班丹增措姆說。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波瀾壯闊的發展歷史本身就是一部生動的德育教材。該校就近取材,充分利用身邊的紅色資源,將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山南市革命烈士陵園、山南市博物館及周邊的部分軍營作為德育、歷史文化和國防軍事教育基地,帶領學生了解祖國和西藏的發展歷史,從不同角度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中華民族自豪感,使學生發自內心地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山南二高政教處主任次旦多吉表示,隨著學校德育工作的不斷推進和深入,學生對黨、國家、民族的真摯情感慢慢被激發出來,很多學生開始踐行李敏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做好人、做中國好人,上大學、上好的大學”,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漸入學生內心。

  在安徽“組團式”援藏團隊兩年來篤行不怠、傾盡全力的培育與愛護之下,愛我中華的種子已悄然在學生心中生根。這一顆顆種子經過時間的孕育,必將如同堅韌的格桑花一樣在邊境之地、雪山之巔處處盛放。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