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學上課時間調整!學校每天提供至少2小時課后服務!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8月31日訊(記者 施劍松 禹躍昆)今天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北京市教育“雙減”工作第三場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過去一周全市“雙減”工作推進情況、新學期防疫和校內教育教學、升級課后服務等方面的工作。會上,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介紹,明天,140萬中小學生將開啟新學期,學校已做好各方面準備。
新學期,教育教學工作重點是推動日常教學回歸課堂,回歸零起點。在規范教學秩序方面,義務教育學校按規定安排教學時間,小學上課時間不早于8時20分,中學不早于8時。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小學一年級堅持零起點教學,各年級都要嚴格按照教學計劃開展教學,學校不得利用晨午檢和自習課進行學科教學,不得利用寒暑假、周末、法定節假日組織學生開展任何形式集體補課。義務教育學校嚴禁組織任何形式的分班考試,不允許分重點班、實驗班。
自2018年起,北京在義務教育學校全面啟動課后服務,著力幫助家長解決放學后接管學生的困難,受到廣泛肯定。李奕介紹,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全面落實中央“雙減”文件精神,北京研究形成了北京市升級版義務教育課后服務。
北京的總體考慮是:充分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積極回應學生和家長的需求,統籌課內課外兩個時段、校內校外兩種資源,豐富校內課后服務供給,提高服務質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主要有幾個關鍵詞,第一個關鍵詞是面向人人,指的是課后服務的對象是校內全體學生,課后服務各類育人活動是面向所有學生全面平等開放。第二個關鍵詞是整體設計,是把課后服務納入學校教育教學整體規劃,統籌安排好學校教育教學和課后服務活動的協同。第三個關鍵詞是提高質量,就是要堅持五育并舉,以學生需求為導向,加強投入和保障,切實增強學校課后服務對學生的吸引力。第四個關鍵詞是突出重點,是指學校要統籌資源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后育人活動,尤其要做好課業答疑、輔導、鞏固和提高,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回歸校園。
主要工作措施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全覆蓋開展課后服務。
新學期課后服務要做到三個層面的全覆蓋,第一是實施范圍全覆蓋。全市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包括民辦學校都要開展好課后服務。第二是時間全覆蓋。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都要開展課后服務。第三是服務對象全覆蓋。課后服務要面向所有學生提供,學校向全體學生提供菜單式課后服務項目和內容,供學生自愿選擇,增強課后服務吸引力。
二是保證課后服務時間。
學校每天課后服務至少開展2小時。對個別確有需求的學生,學校可在和家長協商一致的基礎上,適當延長課后服務時間。
三是豐富課后服務內容形式。
學校要主動做好家校溝通,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學習和成長需求整體規劃、系統設計課后服務內容,結合辦學特色,統籌開展課業輔導、體育鍛煉、綜合素質拓展等豐富多彩的課后育人活動。在做好課業答疑、輔導方面,課后服務的答疑、輔導要打破班級、年級界限,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作用,幫助學生解決學科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也可以面向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在組織開展體育鍛煉方面,要落實學生每天1小時體育鍛煉的要求,學生當天沒有體育課的,要在課后服務時間段安排參加體育鍛煉。在組織開展綜合素質拓展類活動方面,要包括德育主題教育活動、學科講座、勞動實踐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科普活動以及娛樂游戲、拓展訓練、社團、興趣小組等活動。
此外,在治理校外培訓機構方面,李奕介紹說,一是執法檢查方面。市級專班成員單位對培訓機構開展周末聯合執法檢查,一方面針對媒體曝光等情況和線索進行實地檢查和復查;另一方面,對無證培訓機構進行現場檢查。針對檢查中發現的疫情防控措施不到位、違規開展線上線下培訓活動等問題,專班及時進行通報處理。
二是各區陸續公布學科類培訓機構白名單。東城、豐臺、房山、通州、昌平、大興、懷柔、密云等區陸續公布第一批學科類培訓機構白名單,同時對家長進行消費提醒提示。列入第一批白名單的機構是按照“1+1+3”(資金監管+辦學許可證+《校外培訓機構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指引》《校外培訓機構行為規范》《北京市民辦教育培訓機構辦學標準(暫行)》)標準進行嚴格審核,具有合法合規的辦學資質、符合辦學標準的非營利性學科類培訓機構。各區將結合自身區域特點進行合理規劃,后期將根據實際情況分批公布白名單。
會上,西城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區教委主任王攀介紹了西城區堅持以“三率、三性、一特色”為著力點,推進區級課后服務、減輕作業負擔;以提質增效五大工程為載體,推進校內提質增效工作,大力推進西城區校內提質增效工作,做有溫度的西城教育。
朝陽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區教委主任肖汶介紹了新學期朝陽區在實施“五項能力提升行動計劃”的基礎上,深化中小學課后服務工作,以課后服務這個小切口,推動“雙減”大改革;出臺《朝陽區2021年秋季學期中小學課后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堅持需求導向,實現“四個全覆蓋”;堅持育人導向,實現“四個突出”;堅持問題導向,實現“三個引入”,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精確的“升級版”課后服務。
【資料拓展】
西城區:
“三率”是指學生參與率、課后服務滿意率、課后服務時段學生作業完成率,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和主體作用,強調學生的參與度和獲得感;“三性”是指活動的豐富性、作業的個性、作業的彈性,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強調教師的創造和專業能力;“一特色”是指學校的特色,突出學校的主動性,強調學校的主陣地作用。
在這一思路的實踐路徑上,西城區將大力推進五大工程。
一、學生素質提升工程。
堅持面向人人,統籌開展德育活動、學業輔導、體育鍛煉、美育實踐、勞動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等多樣化的課后服務活動,實現所有義務教育學校、所有學生、“5+2”課后服務時段“三個全覆蓋”。課后服務關注“兩率、一性”(學生參與率、課后服務滿意率、活動豐富性),形成本校特色。區域層面將整合區屬12家少年宮、科技館等校外教育資源為區域學校提供課后服務課程菜單,滿足學生個性化、多元化成長需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統籌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社會資源,為學校課后服務提供有益補充。同時,學區、集團層面將打破學段、校際壁壘,組織學區內、集團內優秀教師資源按照學段向下兼容原則,貫通輻射,讓優質教師資源惠及更多的學生。
二、作業質量提升工程。
以作業研究與管理優化為切入點,充分發揮區教育研修學院、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的作用,將作業設計、布置、指導、反饋、應用及管理機制納入研究領域,切實提升作業管理水平。通過布置科學合理有效作業,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培養習慣,切實發揮好作業育人功能;幫助教師檢測教學效果、精準分析學情、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質量。作業管理中重點關注“一率兩性”(課后服務時段學生作業完成率、作業的個性和彈性)。使之與課后服務一起,形成西城區“三率、三性、一特色”整體思路。
三、教師成長關愛工程。
針對不同發展階段教師的特點與成長需求,分層設計制度支持系統,創新教師評優、管理、激勵機制,引導學校關注每一名教師的成長,給予每一名教師重要感與價值感;充分尊重教師的差異性和創造性,拓寬教師的發展空間,促進教師多元化發展;不僅關注教師專業成長,更關注教師職業幸福感,為做有溫度的西城教育積蓄人才資源。
四、家校協同育人工程。
為促進家長家庭教育觀念轉變和家庭教育能力水平提升,推動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西城區中小學家長學校網上課堂將新開設“雙減”專題課程,課程包括政策解讀、家教指導、學生成長三個模塊,將就“雙減”政策、中小學校“五項管理”等政策面向家長進行深度解讀,并就家長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回應。學校層面還將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成才觀,掌握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為學生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五、“互聯網+”基礎教育工程。
兼容打通北京西城數字學校、少年宮、科技館、美術館等校外教育單位線上平臺,探索建立西城區課后服務線上平臺。組織區域內優秀教師開展免費在線互動交流答疑。構建與每個學生學情精準匹配的智學平臺,讓免費線上優質教育資源惠及每一名學生。
朝陽區:
“雙減”的關鍵在校內,充分發揮學校主渠道作用,讓學生在校內學會、學足、學好,全面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新學期,朝陽區在實施“五項能力提升行動計劃”(即提升課程管理、教學管理、作業管控、課后服務、家校溝通等五項能力)的基礎上,深化中小學課后服務工作,以課后服務這個小切口,推動“雙減”大改革。出臺了《朝陽區2021年秋季學期中小學課后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堅持需求導向,實現“四個全覆蓋”;堅持育人導向,實現“四個突出”;堅持問題導向,實現“三個引入”,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精確的“升級版”課后服務。
一是堅持需求導向,課后服務安排上實現“四個全覆蓋”。
全面進行學生需求調研,根據學生實際接送情況和發展需求,編制可選擇的服務“菜單”,提供與學生需求相匹配的課后服務,實現新學期課后服務的“四個全覆蓋”。
第一個全覆蓋是周一至周五每天全覆蓋,每天結束時間不早于下午五點半,五點半后小學可提供延時服務,初中可根據需求工作日開設晚自習,解決家長接送困難。
第二個全覆蓋是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將課后服務作為學校整體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學校課程規劃統籌設計、整體謀劃。
第三個全覆蓋是所有有需要的學生全覆蓋,滿足學生補短、提優、拓展等個性化學習需求。
第四個全覆蓋是所有學科全覆蓋,在“五育并舉”上下功夫,滿足學生全面發展需求。
二是堅持育人導向,課后服務內容上實現“四個突出”。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課后服務內容上實現“四個突出”。
第一個突出是突出校內課業輔導:學校安排各學科優秀骨干教師,打破班級、年級界限,進行個性化、針對性的課業輔導,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同時組織優秀教師開展在線互動交流答疑。
第二個突出是突出校內作業完成:持續關注學生學習習慣養成、學科思維培養,優化作業設計和批改,力爭做到小學生作業不出校門,初中生作業大部分在校內完成。
第三個突出是突出體育鍛煉:課后服務與體育鍛煉一小時相結合,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
第四個突出是突出勞動教育:小學高年級和中學各年級開展值日、大掃除、垃圾分類、校園美化等校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
三是堅持問題導向,資源調配上實現“三個引入”。
為進一步增強課后服務的吸引力,破解資源不足的矛盾,我們將通過“三個引入”豐富課后服務資源、拓展服務渠道,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
第一個引入是引入區內青少年活動中心和教輔中心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藝術、體育等綜合素質拓展活動。
第二個引入是引入跨校優秀教師力量。加大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力度,最大限度發揮優勢學科、優秀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借助雙師課堂、教師跨校流動、課程資源共享等,實現課后服務高水平提升。
第三個引入是引入社會資源。加強與社會資源的聯動,用好文化藝術場館、體育場館、科技館、博物館、高校科研機構等,以“走出校園”或“走進校園”等形式,開展多樣態的拓展活動、職業體驗等社會實踐活動,豐富課后服務內涵。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