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陽城縣第三中學:開創“三品教育” 建設特色名校
陽城縣第三中學坐落于山西省晉城市,是縣域內僅有的一所省級示范初中,始建于1982年,由原來的東方紅學校初中部與東關學校初中部組建而成。經歷了規模發展階段,辦學影響力不斷增強,但同時也面臨新的形勢和挑戰。學校秉承“繼承中發展,傳承中創新”的發展理念,以創建“三品三中”為目標,提出了以“三品特色文化”建設為引領的辦學新理念,推動學校邁向優質均衡發展的快車道,取得了顯著成績,教育教學質量穩居全縣之首,成為教育領域的一張亮麗名片。
理念先行
創“三品”教育
“品”字有三口,口代表人,本義是眾多的人。在陽城縣第三中學,其內涵更為廣博深厚,“三品”,指的是“品質、品位、品牌”,“三品”之間是遞進層次的關系,同時又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每個人都是“三品”的綜合體。其中,品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是“三品”之源,有什么樣的品質,就有什么樣的品位和品牌;如果“三品”是一棵樹,那么,品質就是樹根,品位就是枝干,品牌就是樹花和樹果。
校長張建新介紹,“三品教育”的對象是“人”,“三品教育”的本質是“品”,“三品教育”是基于學生持續成長、教師持續提升、學校持續發展的科學辦學體系和行之有效的教育實踐體系。
2019年秋,學校提出“打造三品文化特色名校”方案,經過大會討論,最終確定了《陽城縣第三中學創建特色名校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根據這一計劃,學校圍繞“三品文化”這一主線,結合校情,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在“名生”“名師”“名校”“名黨建”工程創建方面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
先鋒引領
促“三品”黨建
學校用黨建統領各項工作,不斷完善黨組織的陣地建設,通過“三會一課”不斷加強黨員干部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陣地建設。開展以“我宣誓、我承諾、我奉獻”為主題的“看鄉村變化,話學校發展”系列活動,讓全體黨員進一步堅定了理想信念、明確了工作方向;走進陽北革命紀念館、寺頭三利生態園開展“回眸歷史,走進田間”主題活動,把課堂延伸到田間地頭、紅色基地,為黨員干部上了豐富生動的思政課、歷史課、勞動實踐課,進一步強化使命感、責任感。
學校黨總支將各支部建到學科組,讓黨員教師在教學一線起到引領、帶頭、輻射作用,切實走在特色名校創建的前列;疫情防控期間,各年級組黨員干部積極帶頭學習網絡技術,停課不停教、不停學,在搞好線上教學的同時,積極入戶家訪,對學困生具體指導,并自愿為疫區捐款共計6400元,以涓滴之水,共抗疫情;結合學校實際,學校黨總支還設置了“樹亮品牌,全面達標”黨員志愿崗,28名黨員走進班級,與64名重點學生進行了結對幫扶,對班級“三品”文化建設、“名生培塑”工作起到了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立德樹人
育“三品”學生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學校啟動“‘走向卓越’名生工程”,在七、八、九年級分別啟動了“卓越啟航班”“卓越遠航班”“卓越領航班”,由校長任名譽班主任,各年級主任擔任執行班主任,卓越班學生擔任組長,在各班級組織構建卓越小組,開展各種競賽,為學生研討交流、競爭合作、互助幫扶提供平臺,化平凡為優秀,促優秀成卓越,形成了以卓越引領優秀、以優秀促進優秀的良性發展模式,起到了共同進步、共同成長的作用。
為培育基礎扎實、品學兼優、有競爭力的“三品”學子,實現“品學為先,全面發展”育人目標,學校積極探索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育人方法和途徑,進一步加強和創新體育、美育,加快勞動實踐基地的開發與建設,積極開展各類勞動教育、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促進課內外結合、學科間整合、活動中融合。通過開展“閱讀一批好詩文”“掌握一門好才藝”“鍛煉一個好身體”“學寫一筆好漢字”“訓練一副好口才”“爭取一個好成績”等活動,不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實踐能力、健康人格和個性特長得到培養和彰顯。
此外,學校還進一步擴大“名生”培樹對象、創新培養方式,加強對文學、藝術、體育、科技等各類特長生的培養,積極開展各類培優和研學活動,使學校“名生培養工程”再上新臺階。2021年,學校被確定為“陽城一中優質生源初中”。
研修培訓
塑“三品”教師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是學校發展的第一要素,沒有好的教師隊伍就辦不好學校。學校以教師隊伍建設為抓手,積極構建“魅力型、學習型、科研型、名師型”教師團隊。
一抓師德建設,構建魅力型教師團隊。每月一次師德培訓會,要求教師以“三品標準”規范自己;每學年一次師德報告會,引導教師樹立“五種精神”,用“四面鏡子”對照自己,即學生發展的鏡子、家長內心的鏡子、社會認可的鏡子、自己反思的鏡子,并以此引領教師鑄師魂、修師德、樹師表、正師觀。
二抓讀書培訓,構建學習型教師團隊。學校每年為師生購書3萬余元,積極組織教師開展“四季悅讀”“讀書沙龍”活動;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形成“階梯式培養”的梯隊;創建“三品論壇”,定期邀請名人、名家、名校長、名師登上“三品論壇”舉辦講座,全方位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打造“三品名師”。
三抓課題研修,構建科研型教師團隊。學校建立了學校課題研究與開發機制,對不同學科、不同類型的課題進行系統規劃,要求每位教師都有適合自己的研究課題,形成“人人有課題,年年出成果”的良好格局。同時成立共同體校學科教研大組,積極吸收優秀學校的教研思想和成果,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為教師專業發展助航。
四抓骨干培養,打造名師型教師團隊。學校實施了“雙培養”工程,積極籌建“名師工作室”,由學校各學科的優秀教師組成,多次聘請專家到校講學,派教學骨干外出北京、廣州、江蘇、太原、晉中等地學習培訓,著力打造一批教學名師和領軍人才,使一批教學骨干脫穎而出。
特色興校
建“三品”校園
“特色興校”是增強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也是豐富學校文化內涵、提升學校品位、追求學校發展的重要舉措。學校以特色活動為載體,以“詩意”“籃球”“科技”這“三駕馬車”帶動名牌學校創建。
一是創建詩意校園。本著“人育環境,環境育人”的原則,學校把校園環境與“三品”文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構建了以“品”字為主題的“三品”文化廊、“三品”文化墻、“三品”讀書吧、“三品”大講堂,讓校園內每一面墻壁都是文化景觀、每一個角落都包含育人元素、一草一木都是教育資源、一磚一瓦都體現出思想文化,讓師生在各類精彩紛呈的詩意活動中成長,用詩意的眼光審視生活,用詩意的心靈點亮生活,最終形成詩意的人生態度。
二是創設籃球文化。精心設計校園“三品”籃球景觀元素,營造濃厚的籃球運動氛圍;開發了籃球校本課程,編排了“三品”籃球操,使籃球運動課程化、常規化;成立“三品”籃球“雛鷹隊”“金鷹隊”“雄鷹隊”,力求做到班班有球隊,組組有籃球,天天有訓練,人人有發展;定期舉辦籃球競賽周和籃球文化周活動,每年評選“三品球星”,授予“三品球衣”和“三品勛章”。2020年,學校“三品”籃球“雄鷹隊”受晉城市教育部門邀請參加晉城市中學生籃球賽,成為晉城市僅有的受邀參賽的縣區校園籃球隊。
三是打造科技校園。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2020年,學校把科技校園的建設納入了學校發展規劃,將科技教育活動與新課程改革相結合,形成科技教育特色;積極外派教師到北京、晉城學習創客、編程課程,組織電腦制作、科技小發明、小創造等興趣小組積極開展各類活動,讓學生的科技學習、創新研究與科普講座、觀摩活動同行并進,形成了課堂教學、實驗研究和創新活動相互促進、共同推進的機制,使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創新能力得到了極大的鍛煉,設計制作的“液壓機械手”“蔥汁的妙用”分別榮獲晉城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二等獎。
品質是人生的底色,品位是人生的暖色,品牌是人生的亮色。“三品教育”是陽城縣第三中學的辦學之道、育人之道和發展之道,成效顯著。學校先后榮獲“山西省義務教育示范學校”“山西省文明學校”“山西省素質教育優秀學校”“山西省德育示范學校”等光榮稱號,連年被評為全市教育教學工作先進集體。
明年,陽城縣第三中學將迎來建校40周年校慶,欣逢盛世,學校全體教師會一如既往,不忘教育初心,勇擔育人使命,在建設“有態度、有溫度、有高度”的品質三中道路上奮力前行,努力把學校建成一所特色鮮明、全市領先、全省一流的現代化品牌學校。
(徐春斌)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