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初中語文學科陳建源名師工作室 構建“語用型1+1+X” 力求教學評一致性
“福建省初中語文學科陳建源名師工作室”是福建省教育部門第二批建設的48個中小學名師工作室之一,也是3個省級初中語文學科名師工作室之一,由永春縣教師進修學校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陳建源領銜,以及9名團隊成員和26名研修教師組成。工作室立足永春,毗連泉州,輻射到漳州、龍巖、南平和寧德等地市,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共享優質資源,推動教師專業化區域協調與高位發展。
上下求索,日就月將
秉承“教研的基地、交流的平臺、輻射的中心、名師的搖籃”這一理念,工作室創設民主交流、合作探究的氛圍,給每位教師提供親身實踐的機會和交流展示的平臺。2018年7月啟動以來,工作室組織了兩場跨省學習交流活動,舉行了7次集中研修和6次“研讀統編教材”專題活動,聘請專家講座24場,開設公開課60節、專題講座50次。
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成果帶給農村地區、薄弱學校的教師,也是工作室傾力把握的一個重心。工作室赴武平、云霄、石獅、福鼎、連城、松溪、政和、泉港、順昌、平和等地開展了17次送培送教活動,參與赴寧夏等地的3次送教活動。活動都是聚焦主題、根植課堂,采用“問題導向,課例先行,理論跟進”的模式,立足于解決教學中的具體問題,更是為當地教研活動作了示范。
初心如磐,篤行致遠
“教師清清楚楚地教,學生明明白白地學,能力實實在在地提高”,這一直是工作室的追求。工作室以“主線語文”為教學主張,結合統編教材重構“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始終如一地做好一件事——聚焦“1+1+X”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堅持帶著理念進課堂,立足實際搞研究,通過系列主題活動不斷地做細、做實、做深,使研究的內涵不斷豐實,研究的外延不斷拓展,研究的成果不斷積累。不僅構建了“語用型1+1+X”閱讀策略,更是致力于研究成果的轉化和物化的工作,研發具有普適性、系列化的應用成果,組織編寫體現“1+1+X”閱讀教學策略的《“名師1+”統編教材同步教學設計》《“名師1+”統編教材同步讀寫訓練》和《“名師1+”統編教材同步質量檢測》將正式出版,逐漸構建“教學評一致性”的有效體系,為初中語文教學改革提供了一攬子解決方案,讓多數教師“拿得來”“用得上”,還能“用得好”,應用于教學,服務于教學。
在收獲滿滿成果的同時,工作室的影響也從福建走向全國。2020年6月,工作室入選《海峽讀寫研究》“一室一品”欄目;同年7月,與全國21個優秀名師工作室一同獲得全國中語會會刊《語文教學通訊》的推介,成為僅有的登載4項研究成果的工作室。體現工作室研究核心成果的論文《“語用型1+1+X”:統編教材閱讀教學的愿景》發表在《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1年第2期,后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初中語文教與學》2021年第7期全文轉載。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統編初中語文教材執行主編王本華認為,工作室“通過對教材‘1+X’設計理念的思考,然后創立自己的教學實踐‘1+1+X’,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探索”,研究項目“教材整體意識很強,單元意識很明確,課文教學價值清晰”。
春華秋實,桃李芬芳
3年的光陰猶如白駒過隙,團隊里的老師,既是播種人,又是豐收者,成長成就了一批名師。工作室有《語文教學最需要的是方法和實踐》《統編教材“教讀/自讀”與傳統“精讀/略讀”之辨》《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使用中的三個關鍵問題》等80多篇文章分別發表在《語文教學通訊》《福建教育》《福建基礎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多篇被《初中語文教與學》列入索引,主持的“深度學習視域下統編初中語文教材‘1+1+X’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等30項課題被確定為省市級研究課題,開設縣級以上公開課或專題講座260多次。應語文報社的邀請,與全國36位名師共同編寫的《名師同步教學設計》和《同步作文名師導寫》兩套系列用書均已正式出版。工作室有5人次獲省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鄭雅萍老師獲得全國“統編本語文教材”模擬課堂比賽二等獎;蒲志輝老師評上特級教師和正高級教師,另有4人評上省級學科帶頭人,7人評上市級教學名師,9人評上市級學科帶頭人。
“一個人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得更遠。”工作室全體同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奮進,在不斷的切磋與交流中打造高層次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工作室雖然結業了,但思考不會結束,行動更沒有結束,研修永遠在路上。展望未來,工作室將致力于實驗,著眼于實用,著力于實效,圍繞著“語用型1+1+X”閱讀教學策略這個研究成果,進行有規模、有計劃、有組織的教學實驗,促使其真正轉化為“生產力”,形成真實、扎實、樸實的教學成果。
(林章漢 康秋實)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