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幫扶富了寨子村
近日,得知陜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組織咸陽地區10所高校與淳化縣舉行2021年促進消費幫扶簽約儀式,潤鎮寨子村沸騰了,村民們興奮地奔走相告:“今年村里的農產品銷路不愁了。”
寨子村地處陜西省咸陽市淳化縣潤鎮東部,共有335戶1245人,農民收入主要依靠種植、養殖及務工。長期以來,村里基礎設施滯后,產業基礎薄弱,村民思想觀念落后,尋求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因貧窮落后被全縣群眾戲稱為“東大荒”。
“當地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瓜果蔬菜品質好。蕎麥曾被農業部門定為地理標志產品。當地許多群眾都種有大路菜、蕎麥等農產品,卻因無處售賣或賣價太低,有些只能爛在田間。”2018年,經過多方調研,陜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派駐寨子村第一書記田民正提出,“只有將貧困戶和群眾生產的農產品賣出去,增加他們的收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寨子村貧困戶的脫貧問題!”
陜西是高教大省,高校師生達150多萬人,是農產品消費的大市場。于是,田民正帶領村干部積極聯系高校,又動員村里的致富帶頭人組建蔬菜銷售團隊,想方設法把村里的蔬菜賣出去。不到兩個月,村民種植的4.5萬多斤葫蘆、蔥、辣椒等時令蔬菜運送到了西北大學等6所高校食堂,村民們當年增收6萬多元。貧困戶王廣哲種了10畝大蔥,一季獲利2.4萬多元,樂得合不攏嘴。
“一直以來,農產品銷售始終面臨著缺乏品牌知名度、產地偏遠、物流成本高等難題,導致一些本土優質農產品賣不出去、賣不上價。而高校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只要建立長效機制,就能拉動村上的產業,進而帶動脫貧。”駐村工作隊的想法得到陜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的支持。
2018年10月,陜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在咸陽舉行2019年優質農產品進高校直通車消費扶貧活動,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減少環節、降低成本、互利共贏”的原則,咸陽的9所高校與淳化縣現場簽訂購銷協議256萬元,通過“點對點”供應等形式,建立起田園到餐桌的銷售模式。2020年,咸陽10所高校又與淳化縣簽訂了總額269萬元的優質農產品購銷協議。
包扶寨子村期間,陜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近5年來先后協調省市縣各類項目資金近千萬元,積極探索推行“黨支部+村集體+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幫助寨子村成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建設潤鎮(寨子村)現代農業產業扶貧示范園、淳化潤鎮淳鮮源扶貧產業園、淳化蕎麥花兒香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等產業項目,帶動集體經濟從無到有,促進多元化經營,連續三年向貧困戶每年每戶固定分紅2000元以上,村集體分紅7萬元。同時,依托高校資源,幫助寨子村注冊“淳樸寨子”商標、設計產品包裝、建設網站和公眾號、研發特色系列產品等,搭建農產品“線上+線下”“訂單+市場”銷售模式,幫助村民增收。累計組織委廳機關、有關高校、廳直屬單位采購村內農產品930多萬元。
消費扶貧帶動了產業發展,堅定了寨子村村民通過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信心。村黨支部書記郭益鋒感慨地說,往年農閑時節村民就聚到一塊諞傳、打牌、曬太陽,如今大家都爭著到合作社勞動,村里風氣也變好了。
“黨的扶貧政策不僅治好了我的病,家庭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好,我要加入黨組織,為群眾服務,為黨作貢獻。”貧困戶劉宗會三次遞交入黨申請書,多次向組織表達自己的愿望,并于2019年8月光榮入黨,在當地傳為佳話。
“推進消費幫扶可持續發展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關鍵舉措。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將繼續關注支持寨子村,做到‘扶上馬送一程’,促進村民穩定增收致富和特色產業提質增效,激發發展內生動力,助力鄉村振興。”陜西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陳乃霞表示。
【鄉村名片】
寨子村簡介:陜西省咸陽市淳化縣潤鎮寨子村地處我國西北,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黃土層厚度200米,常年溫差16攝氏度以上,生產的蔬菜品質優,口感好,也是蘋果、蕎麥的優生區。全村335戶1245人,2014年貧困發生率16.5%,2018年摘帽脫貧。2019年,時任陜西省省長劉國中曾兩次視察、指導寨子村的扶貧工作。如今,寨子村的淳化蕎麥花兒香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全縣獨樹一幟,居咸陽市前列。曾經的“東大荒”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文明村(2018年淳化縣委縣政府命名)。寨子村的扶貧事跡入選全國教育扶貧典型案例。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