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聊城市莘縣東魯中學 以習慣養成為抓手 提升教育發展增值力
良好習慣的養成能讓人們習得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生活方式,形成卓越的能力和高尚的德行。為豐富新時期學校的角色內涵,以全新的姿態向名校目標跨越前進,山東省聊城市莘縣東魯中學以培養師生良好習慣為突破口,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拓寬學校發展之路,為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以身示范,潛心教書
教師是學生的鏡子,學生是教師的影子。從幼兒園起到步入社會,人的一生要在學校里度過重要和關鍵的時期,作為與學生朝夕相處的教師,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被學生當作榜樣。在學生成長成才的發展軌跡中,可以明顯看見學生潛移默化地留有教師道德言行的痕跡。東魯中學從教師習慣抓起,著重培養教師的讀書習慣、常規習慣和反思習慣,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
最是書香能致遠,作為一名教師既要傳道授業,又要解疑釋惑。這就決定了教師必須是一個讀書人,在讀書中進步,在實踐中發展,在反思中提升,在積累中豐富,才能使自己的工作閃耀睿智的光彩,充滿創造的快樂。在閱讀習慣方面,學校圖書室全天向教師開放,在辦公室建立圖書角,讓教師們可以隨時隨地“充電”;堅持開展“六個一”活動,即每天讀書一小時,每月結合教學實際撰寫一篇讀書感悟,每月舉辦一次讀書交流會,每學期精讀一本教育專著,每學期摘錄一本讀書筆記,每學期在縣級以上教育類報紙、刊物上至少發表一篇文章,讓終身學習成為日常習慣。
現在教師讀書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除了上課、備課、批改作業外,更多的教師在閑暇時間自覺投入到讀書學習中去。讀書洗滌了教師的心靈,激發了教師工作的靈感。這種讀書的好習慣也使得新課程改革和課題研究生機勃勃。
為了規范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追求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在教學常規方面,學校嚴把備課關,上課前一天由備課組長審查簽字后方可上課,一課一簽;要求教師課前5分鐘安排學生展示,教師精講點撥不超過10分鐘,課堂提問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每堂課學生發言不少于半數。同時,教務處嚴格查課、推門聽課,內容包括黑板利用、學生書寫、學生參與度、投入度、小組評價等。對于上課違紀的學生,學校要求教師課下處理,不能影響教學秩序。
教育家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堅持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為名師。在教學反思方面,每周的“教師論壇”,以備課組為單位,總結、交流、反思本周教學情況,研討布置下周教學內容;要求教師、備課組、教研組每周都要將反思內容寫在反思板上展示交流,力爭做到有內容可寫、有話可說、有經驗可談、有差距可找、有得失可鑒,反思板的交流由教務處進行檢查評比。
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教育固然不可能立竿見影,但只要耐心守護、方法得當,一定會收獲滿園爛漫。正所謂,教育如春起之苗,不見其長,日有所增。
久久為功,爭當表率
積久成性、司空見慣,是謂習慣。一點一滴地積累好習慣,就是一磚一石地堆砌自己的好品德,好習慣就像“燃油”,要持續地注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東魯中學為學生設計了以讀、劃、寫、記、練、思為核心內容的讀書“六步法”,引導學生運用這種方法認真讀書,進而培養他們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善于表達傾聽和敢于質疑的習慣。
學校各班以小組為單位,以學科長為負責人,對教師布置的“預習導讀評價單”的完成情況實行三級督查。學科長初查,小組長復查,最后科主任評價,評出優秀、良好、一般、待改進等4個層次,并把評價結果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定,激勵學生自我規范言行。
學校實行“日反思”和“周反思”制度,其中,“日反思”就是學生的每日十問,“周反思”就是寫反思周記。該制度的推行主要是讓學生對本周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反思,比如有哪些進步、有哪些困惑、希望教師或同學如何做等,其目的是讓學生在反思中歸納鞏固,提升自己的學業水平。
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產物,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經意的小事,卻蘊含了足以改變命運的能量。東魯中學有目的、有計劃地促成學生的養成教育,就是為了培養學生做人、做事和學習的好習慣。
深化課改,自主發展
好習慣的養成,是助力課堂改革的有效途徑。而課堂無疑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無論是備課還是反思,最終目的都是圍繞課堂展開的。自建校伊始,東魯中學就把打造高效課堂作為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在學習先進學校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形成了獨特的“三環六步”教學模式。
“三環”,即課前、課中、課后;“六步”,即導(導入與導學)、學(學生自主學習)、議(小組合作討論)、展(學生激情展示)、評(教師點評)、驗(由教師對學生所學內容驗收達標)。該教學模式以問題為任務,貫穿學生學習過程,教師只是組織者、指導者和引導者,由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單位時間內提高學習效率,全面實現了課程目標,有效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
每名學生都有一顆熱情、積極、向上的心,所以引導學生對學習與探究的興趣,就是激發學生發展的內在力量。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三環六步”教學模式踐行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把課堂交給學生、把實踐交給學生、把發展主動權交給學生,實現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整體素質的共同提高,有著持久的生命力和深遠的影響力。
初一(7)班劉云倉同學說:“來到東魯中學我十分開心,在這里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還和很多同學成了好朋友,我也學會了打籃球和乒乓球,我的性格越來越開朗樂觀了,感謝母校的培育!”學校首屆畢業生孫意森的母親說:“孩子在這么好的環境下學習,遇到這么負責任的教師,我們家長很放心,也很滿意。我的孩子剛上初一時,學習不是很好,在教師的悉心教導下,通過3年的努力考上了重點高中,感謝教師們,您們辛苦了!也祝東魯中學越來越好,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棟梁之材!”
得益于好習慣養成,東魯中學的課堂改革效果初顯。現在,駐足東魯中學的課堂,會感受到教學改革呈現出的勃勃生機:學生教學生、學生影響學生、學生引領學生,學生自主學習,互動交流,啟發思維;學生會自學了,會主動思維了,質疑創新能力強了,動手實踐能力提升了,會主動展示自己了,練就了自信,真正陽光了;學生們“飛”起來了,“動”起來了,每名學生都會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盡情地展示著自己的個性特長。教師這樣說:“過去上課是乏味的、無奈的,現在上課是充滿激情和活力的、主動的。”學生說:“我的課堂我做主,我展示我成功,我成功我快樂。”
只有播種習慣,才能收獲成功;只有播種習慣,才能收獲幸福。走進新時代,面對未來發展的需要,東魯中學全校師生斗志昂揚、精神飽滿,將繼續深化習慣養成教育,增強教師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和高尚德行,突出學校教育教學特色,努力辦一所讓教師成長、讓學生成才、讓社會滿意的優質學校。
(鮑學功)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