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龍泉小學 “五育并舉”鑄特色 文化治校育新人
“全面構建體現時代特征的勞動教育體系”的目標要求,為在新時代實現“五育并舉”、培育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提供了科學的指導。多年來,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龍泉小學始終堅持文化治校、“五育并舉”,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使勞動教育充分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立體化、多面性、全程性的“五育”模式。
堅持以文化人
崇尚勞動立校
龍泉小學坐落于擁有深厚紅色文化底蘊的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是一所現代化的智慧型小學。歷經十八載光陰,龍泉小學將立德樹人貫穿于發展和育人全程,以“由外到內、浸潤陶冶”的方式,凝練出了詮釋學校辦學理念和育人思想的“和雅宣言”與“和雅銘文”,培育了浸潤師生精神世界的“和雅”特色校園文化。始終堅持以文化人、文化治校,樹立師生行為儒雅、語言文雅、情趣高雅的良好精神面貌。在袁先軍校長策劃下,學校成立了《和雅泉》校園文化讀本編寫組,對文化治校進行了全面的理論梳理,為厚植學校文化底蘊奠定了扎實的基礎。與此同時,龍泉小學堅持不懈地傳承紅色經典,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這一過程中,龍泉小學聚焦勞動教育,堅持“以勞潤德、以勞促智、以勞創美、以勞健體”,著力通過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培育學生的終身勞動觀念,樹立學生正確的勞動觀,使學生在勞動教育中涵養道德、珍惜生活、升華情操。
推進勞育生活化
引導學生動起來
如何讓學生“動”起來,是龍泉小學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的育人命題。正是對當代青少年安于現狀、勞動能力弱化、勤儉節約意識不足等問題的透徹理解,龍泉小學多措并舉,積極推進勞動教育的生活化,構建了“手、腦、心、神”四位一體的勞動教育體系。一方面,龍泉小學不斷豐富和完善學校勞動教育的內容及方法體系,構建了學校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充分利用校園邊角地帶和空余土地,帶領學生進行農耕作業。全體教師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形成了良好的榜樣示范效應。
與此同時,龍泉小學深挖學科課程中的勞動教育資源,在不同的學科內容中滲透勞動教育,使勞動教育貫穿于學科教育的全程;另一方面,學校更建立了與家庭之間的橫向勞動教育合作關系,通過家校合作,推動著勞動教育的常態化、日常化發展。為此,學校充分利用寒暑假時間,鼓勵學生們在家庭生活中加強勞動體驗,為每名學生布置了以勞動為主題的“特別假期作業”。勞動作業涉及物品整理、洗衣做飯、農具應用等多個方面。并充分運用新媒體平臺,為學生們呈現勞動過程、展現勞動成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學校培育出了141名“勞動之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勞動熱情,增強了學生對勞動價值的深刻認識。
聚焦特色打造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五育并舉”是培育時代新人的重要舉措和基本途徑。“五育并舉”融合了德智體美勞五重教育內容,涉及青少年成長成才的方方面面,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由之路。為此,龍泉小學創新性地打造了勞動育人辦學特色,著力推進勞動教育與課程開發、隊伍建設、學校管理、文化建設的有機統一,建立了立體化、多面性、全程性的“五育”模式。在袁先軍校長的帶領下,學校及時成立了勞動教育課題組,2020年10月,龍泉小學申請湖北省規劃課題“從學科課程中開發勞動教育資源”成功立項,并形成了勞動教育活動的一系列經典案例。
經過多年的艱辛探索,龍泉小學打造了勞動育人的特色品牌,先后被授予“全國綜合實踐課題實驗先進單位”“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湖北省“藝術教育先進單位”“綠色文明校園”“少先隊紅旗大隊”,黃岡市“文明校園(十星級)”,紅安縣“先進基層黨組織”“教科研先進單位”“教育工作綜合獎”等諸多榮譽。近年來,龍泉小學在多方力量的傾力幫助之下,在不輟地鑄造特色、推進創新的過程中,持續傳承著紅安縣的紅色文化基因,真正實現了以文化人、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書寫出了新時代特色教育的時代篇章。
(袁先軍 陳麗芳 吳建波)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