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自覺教育點亮生命之光 ——聚焦深圳市翠園教育集團松泉實驗學校跨越式發展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09-17  閱讀:次   |
42.9K

  在深圳市羅湖區鐘靈毓秀的圍嶺山下,有一所學校的教育場景分外勵志:從整齊劃一的晨會跑操到繽紛多彩的大型展演,從永不言棄的攀巖賽場到名揚全國的古詩新詠,這里的學生總是展現出積極的生命姿態。在一張張青春洋溢的臉上,那種朝氣,那種自信,那種熱血沸騰,那種熱淚盈眶,無時無刻不感動著每一個人。

  這里是深圳市翠園教育集團松泉實驗學校。事實上,這所生命激昂的學校曾經舉步維艱。從“沉默的大多數”到每一個生命的閃耀,從讓片區孩子“有學上”到“上好學”,是什么讓松泉實驗學校實現了一場華麗蛻變?

  德育為先喚醒思想自覺

  深圳市松泉實驗學校原名深圳市松泉中學,創辦于2002年,是深圳市羅湖區為解決部分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問題而創辦的一所公辦中學。辦學之初,學校生源80%以上為流動人口子女,基礎參差不齊,家庭教育不容樂觀。

  2017年,學校正式更名為翠園教育集團深圳市松泉實驗學校,改制為九年一貫制學校,依托名校資源探索全新辦學模式,全面提高辦學品質。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學校秉持“創造適合學生自覺發展的教育”的辦學理念,倡導全體教師以教育家葉瀾提出的“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為己任,豐富學生精神世界,啟發生命內在覺醒,實現生命質量的提升。基于此,學校切實落實“德育為先、質量為重、全面發展、特色立校”16字方針,開啟了自覺教育的新征程。

  “學生基礎薄弱,根源在思想。”以曾挺宇校長為代表的校領導班子一針見血地剖析了問題的癥結。問題就是課題,課題就是方向。因此,學校率先從德育著手發力,制定出以“走好每一步”為主線的生本德育指南,通過一系列德育主題教育喚醒學生的思想自覺。

  曾校長身體力行,每天清晨在校門口鞠躬行禮迎接師生到來。當1000多聲問候落在師生的心靈深處,也就將真善美的種子種在了他們心里。漸漸地,從來不打招呼的學生跟老師打招呼了,值崗師生主動接過了“愛的接力棒”,學生們還成立了自律委員會,參與學校管理,督促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習慣……

  松泉人相信,每名學生都有向好的天性和無限的潛能,正因如此,他們尊重每名學生,努力尋找每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他們的生命從此不同。

  學校大膽改革晨會形式,將體驗式德育融入班級晨會展演,由學生們自編自導自演歌舞、小品等多彩的節目,展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內容。而運動會、藝術節等大型展演更是讓校園沸騰起來。深圳改革開放40周年成就展演,信步200米跑道,細數40年巨變;向建黨100周年獻禮主題展演,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我們每一次團隊活動都是全員參與,一個都不能少。”學校德育副校長成卓說,“團隊活動既是一場鮮活的思想教育,更是一次自我的發現和成長。”

  榜樣是一個人心中的標本,它會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做更好的自己。每年9月底,松泉實驗學校“獻禮祖國”學生表彰大會都會如期舉行。在用紅毯鋪就的榮譽殿堂上,進步飛躍獎、成績卓越獎、優秀畢業生以及經班級推薦、年級選拔、校級投票脫穎而出的“十佳陽光少年”一一揭曉;綜合量化優秀班集體、晨會展示優秀班集體、跑操優秀班集體、優秀社團悉數亮相,全校師生和家長代表共同見證這些校之驕子的高光時刻,用豐碩的育人成果表達出培育國之棟梁的決心。

  當學生們的精神世界漸漸被喚醒,校園中的不文明現象逐漸消失,講文明、懂禮貌、有擔當的學生越來越多。正如曾挺宇校長所說:“我們的學生一定是健康陽光、精神豐盈的。”

  質量為重推進課堂革命

  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提升教學質量一直是松泉實驗學校的重中之重。學校摒棄將質量等同于應試的“唯分數論”,注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通過課堂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的變革,向課堂要效率、要質量。

  通過外出參觀學習、邀請專家指導和多輪實踐總結,彰顯松泉特色的教學模式——數據驅動下的“一中心三習得”課堂逐步落地。

  “一中心”即以培養學科思維為中心;“三習得”,即課前習、課中習、課后習3個環節。“課前習”通過預習檢測的形式培養學生預習能力,“課中習”通過在課堂教學中設計2—3個有效教學活動的形式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等,“課后習”通過當堂訓練和檢測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積極思考的能力。而隨著智慧課堂的建設,學校引進了愛學堂、“AI學”、UMU平臺等教學智能系統,讓課堂如虎添翼。

  走進松泉實驗學校智慧平臺使用先行班,學生人手一臺平板電腦,通過云平臺實時書寫錄入、解答問題、實現師生交流。學生深入參與課堂,培養學科思維,時而上講臺當小老師,時而是“兵教兵”的好朋友;教師可隨時看到學生操作情況,進行個性化輔導。教學應用還延伸到課前預習、課后作業等教學全過程,真正實現了“教”與“學”的改革。

  “數據驅動下的‘一中心三習得’課堂,通過AI人工智能手段,進一步激活課堂、解放師生、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學習力。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全程記錄數據進行可視化處理,確保對教與學進行精準監控和評價。”學校教學副校長向鳳德說。

  課改成功的關鍵在教師。近年來,松泉實驗學校抓住機遇,引入一批年輕教師,為隊伍補充了新鮮血液。學校推行數據驅動的梯隊研修,對不同年齡、不同專業水平的教師分別提出四格“層級自主發展”要求,并通過成立青年聯合會、學術委員會,實施“青藍工程”,推進校本培訓“四大工程”,組織教學比武等,推動教師自覺追求專業成長。近5年來,松泉教師多次獲得國家、省級、市級重要獎項。

  全面發展構建課程圖譜

  松泉實驗學校始終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構建全面的課程圖譜,以課程打造助力學校全面發展。

  學校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確立“六力”“六好”課程發展目標,基于學生興趣愛好開發特色課程,兼顧普惠與精品特點,為學生們打造了課程的盛宴。

  翻開學校課表,攀巖、足球、帆船帆板等課程赫然在列,這是學校為學生們準備的特殊挑戰。為了傳承“直面困難、永不言棄”的精神內核,學校從“大體育”課程入手,啟動了以“上山下海陸上飛”為龍頭的學生綜合素養培養計劃。

  “人為什么要攀登?因為山在那里。”從“上山”的意象出發,首次進入奧運會的攀巖項目進入了松泉人的視野。學校積極推動攀巖運動進課堂,啟動轟轟烈烈的攀巖聯賽,大力弘揚“巖續夢想,攀登未來”的學校文化。

  為滿足學生們“擁抱大海,揚帆起航”的夢想,學校還開設了帆船帆板選修課程,組建了學校帆船帆板隊;校足球隊成立5年多來,從一支青澀稚嫩的“菜鳥”球隊成長為球技精湛的文明球隊,成為松泉精神的象征……

  近年來,探索大學科融合的“融合式學習”是松泉課程建設的一大亮點。如果說攀巖、足球等是體育與德育融合的嘗試,那么“古詩新詠”便是語文與音樂等學科的親密接觸。

  多年前,考慮到學生基礎薄弱,語文組的教師與音樂教師合作,將課本中的古詩詞配上音樂,用唱誦的方式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目前,學校已編寫出版了《古詩新唱》《古詩新韻》兩本教材,涵蓋人教版初中語文全部古詩詞配曲。2018年,“古詩新詠”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創新成果,在多部門組織的“教育創作成果展”中獲邀參展。

  今天,特色課程的火種已在松泉實驗學校形成燎原之勢,作為全國創新教育基地校,學校還開設了創新發明、科學小實驗小制作等科創類課程,而領導力課程、生涯規劃等前沿課程及社團活動,也不斷為學生打開探索天地萬物、展示生命自覺的新窗口。

  特色立校爭做智慧先鋒

  地處信息發展高地的深圳,松泉實驗學校以建設“面向未來的教育”為己任,致力于以數據創造、累積、分析、應用為核心的智慧校園建設,成為羅湖區智慧校園建設的先鋒學校。

  走進松泉實驗學校,從校門口的人臉測溫系統,到辦公室的人臉門禁系統,再到每個教室的云電子班牌等,令人目不睱接。打開手機,38個應用模塊將學校管理網絡連成一體,便捷又高效。學校還建設了統一的數據管理中心,為教育教學管理提供精確的數據服務。

  隨著人工智能不斷掀起課改浪潮,師生們的信息技術應用也日益嫻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學校使用“企業微信+希沃+微校互聯”3個平臺完成線上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采用“希沃白板5+云課堂直播+知識膠囊+易課堂測試反饋”形成教學閉環模式。全校教師總備課量達41612次,合計3322小時,上傳資料8910項,直播課堂參與學生18萬人次,知識膠囊總點擊量25萬人次。

  “未來,我們將通過大數據分析形成更好的教學策略,更客觀地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等,讓數據說話彰顯辦學特色。”學校負責智慧校園建設的李政主任對智慧校園充滿信心。

  “數據驅動的自覺教育”作為學校辦學特色,以數據的應用、累積、分析等為學校發展、教師提升、學生成長有效“減負”,實力護航,讓“雙減”政策更快更好地在松泉落地生根。

  德國教育學家斯普朗格說,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松泉實驗學校正是以腳踏實地的“自覺教育”喚醒生命自覺、青春激情與創新力量,點亮每一個生命之光,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近年來,隨著周邊舊城改造,環境不斷優化,學校也進入全面重建期。內外合力的作用,推動學校向著“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不斷前行。學生家長宋垚女士說:“在松泉,我的兩個孩子在為人、交友和學習上,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立足“灣區樞紐、萬象羅湖”的戰略新定位,羅湖區提出打造“智慧教育創新區”“教師發展示范區”“素質教育先行區”和“教育治理樣板區”的戰略目標,不斷推動轄區教育高質量發展。松泉實驗學校必將與羅湖教育一起揚帆遠航,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美好未來貢獻全部力量!

  (高博 劉素華)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