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 助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 ——成都市大彎中學構建“五育并舉”育人體系
■憶崢嶸歲月 譜教育新篇——成都市青白江區教育改革發展巡禮
時間之上,歷史的坐標清晰而有力。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立足陸港樞紐優勢,錨定打造現代化和國際化成都北部中心的青白江區,也吹響了走向更好未來的集結號。城市發展,教育為基。多年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青白江區政府部門始終把教育作為城市能級躍升的重要支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促進教育和城市的互動與融合。
黨的十八大以來,青白江區積極擔當教育改革的探路者,先后承擔國家教育云規模化試點,率先在四川省探索“普職融通”教育模式、全面實施“區管校聘”教師人事制度改革……2020年,青白江區順利通過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督導評估認定,成為首個“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迎著建黨百年的恢宏華章,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青白江區正在更高起點上回應百姓對優質教育的新期盼,以優異成績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憶崢嶸歲月,譜教育新篇——成都市青白江區教育改革發展巡禮”,本期走進堅持立德樹人,秉承“盡性化育、自然天成”辦學理念的成都市大彎中學。
挖坑、填土、澆水……2021年植樹節,在成都市青白江區的不少小區里、公園旁、田野邊,隨處可見大彎中學學子們興致勃勃植樹的身影。當天,為倡導全校師生養成環保低碳的生活理念,積極踐行綠色生活,成都市大彎中學組織各年級學生積極參與到植樹增綠活動中來。“親身參與才知道種樹育苗的不易,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積極為建設美好家園、共筑美好藍天,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高一(2)班的溫璐瑤同學在活動中深有感觸。
“大彎中學一直堅持立德樹人,在‘盡性化育、自然天成’辦學理念的引領下,以學生活動為抓手,以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為根本,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為落腳點,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大彎中學黨委書記、校長趙澤高表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是學校的首要任務和永恒主題。建校以來,大彎中學始終重視教育的均衡化與多樣化,在培養學生發展的目標中,將“立德樹人”“五育并舉”作為生態德育的目標,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開創踐行生態教育——在點滴中將德育潤化于心
自1957年建校以來,大彎中學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適合學校發展、獨具特色的生態德育。“生態德育是一種生態教育活動,學校以生態價值理論為指導,發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育人資源,推動德育內容、德育方法動態良性發展,按照學生的成長規律確定目標分層推進,促使學生不斷提高道德素養。”大彎中學副校長陳權介紹。
2021年6月,又一批大彎學子在期望與祝福中依依不舍地離開校園。畢業典禮的大屏幕上,播放著由學生精心制作的畢業視頻,各班班長在主席臺感恩致辭,教師發言流露出欣慰贊賞……大彎中學把“生態德育”定義為自然、和諧、人文的德育,以促進學生德性成長為出發點,與學生的生活經歷息息相關,于點點滴滴中將德育潤化于內心。
大彎中學科學地規劃了各年級的德育目標、內容和實施途徑。在縱向上,對各個階段的教育目標、內容提出相應的要求,由淺入深,分層遞進;在橫向上,每個階段層面上的教育內容和各種教育力量、途徑整合一致,產生共振效應。
例如初中一年級的德育目標是,在思想政治方面要達到愛班級、愛學校、愛家鄉,初步具有愛黨愛國的思想感情……在道德行為方面要初步學會尊重人、關心人,講文明禮貌,遵守社會公德,初步形成良好的個人道德品質……在個性心理品質方面要初步形成誠實、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心理品質……隨著年級的升高,德育目標都會相應提升、逐漸升華。
如何讓“生態德育”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大彎中學通過開展節典活動、校園文化活動、行為習慣達標行動、綠色消費活動、環保活動、珍愛生命活動、“從關燈做起,樹立節約能源意識”活動等實踐活動,讓生態德育“潤物細無聲”地滋潤每一個學生的心靈。
目前,大彎中學已形成“精神引領以文化人自然體驗自我教育”的生態德育特色,許多活動甚至課程都由學生自己組織。文化藝術節、科技節、模聯等大型活動都由學生自己策劃,運動會、慶祝晚會也由學生自己運行,社團里更是學生自己“當家”……在自主實踐中學生譜寫著“綠色”人生。
“立德樹人”“以勞育人”——注重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為弘揚勞動精神,2021年3月,大彎中學組織學生志愿者到青白江區部分社區公共區域清理綠化帶內白色垃圾、建筑物的“牛皮癬”。“加強學生勞動教育,就是要以勞樹德,讓學生通過勞動切身感受美好的生活需要雙手來創造,培養愛勞動、懂感恩、重節儉、勤奮斗的良好行為習慣,不斷錘煉其道德品質和人格魅力。”大彎中學德育中心主任張蓓璐表示。
“一德立而百善從之”。近年來,大彎中學始終堅持“以勞育德,潛移默化;以勞育智,健全人格;以勞育體,全面發展;以勞育美,個性突破;以勞育心,感恩傳承”的理念,將“立德樹人”“五育并舉”作為生態德育的目標,開發出“123+N”以勞育人模式。即:1個意識——用課程樹立勞動意識;2個目標——“立德樹人”“五育并舉”;3個方向——學校勞動、家庭勞動、社會勞動;N個活動——多元化活動。
橡皮圖章雕刻、“一葉知秋”、剪紙、明信片制作、手賬本制作、陶藝制作等課程已成為學校勞動課程特色。周末和節日里為家人制作美食、打掃房屋,寒暑假完成社會實踐作業等活動,增強了學生動手能力,增進了親子情感,促進家校共育。學校掐絲畫團、紙藝團更為喜歡手工的學生提供了創作和展示平臺。
跟著大屏播放的音樂節奏,身體坐直,雙手放桌面,腰部脊椎上下屈伸,用呼吸帶動身體運動……去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成都市大彎中學積極創新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內容和方式,開展室內課間操活動,確保學生每天都有課間操的體育活動時間。
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大彎中學的藝術活動主要源于兩個部分,一是校園藝體節,二是外出藝術展演及比賽。學校現有15個社團,其中初中特色社團8個、高中7個,包含管樂社團、舞蹈社團、民樂社團、合唱社團、排球社團、話劇社團、繪畫社等。
“每個社團都有專業的教師進行培訓與指導,通過社團的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學習了知識,豐富了課余生活,促進了友誼,拓展了興趣愛好,培養了情操,形成了責任與擔當意識。”大彎中學負責社團管理的譚椰霖老師說。
“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科創教育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發展
創新是大彎中學的底蘊和傳承。自1998年以來,全校學生設計創作了357件作品,其中“磁防滑拉鏈頭”等6項創新設計還獲得了國家專利。1992年至2017年6月,大彎中學學生在國家、省、市青少年科技活動中獲得獎項共379項,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得獎次1443次,斬獲諸多榮譽。
近年來,大彎中學延續“兩重兩發展”(重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學生主動發展和和諧發展)理念,在科創教育上更進一步。為落實成都市菁才計劃和青白江區一流教育強區的目標,大彎中學決定實施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
2021年3月14日上午,成都市大彎中學高2019級“拔尖創新人才”開班儀式舉行。儀式上,學校領導和教師殷切鼓勵入選“拔尖創新人才”的30名學生珍惜機會、夯實基礎、拔尖創新,為成為領軍人才而奮斗,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為選拔優秀苗子,大彎中學會在新入學的初一學生中選拔具有拔尖創新潛質的學生100余人,組成“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班”進行早期培養。經過3年培養,再次挑選60名創新能力突出的學生,重新組建“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班”和“未來科學家實驗班”,每班30人,實行小班教學。
在師資配備方面,大彎中學通過引進學科奧賽教練和科創專門人才、聘請專家授課、配備專任師資、購買社會服務實施聯合培養等方式,為選拔出的創新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和指導。
同時,大彎中學還注重優化課程安排,兼顧個別培養。通過整合基礎性課程,開發拓展型課程,實施研究性課程,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積極探究的思想和能力,擁有更寬廣的視野,能夠在自己所喜愛的領域當中進行深入研究。
2019年,高一年級拔尖創新班崔皓錦、李逸凡在WER2019賽季世界錦標賽中斬獲積木教育機器人普及賽(高中組)一等獎;在2021年全國少年硅谷—天梯挑戰賽中顧楊致遠、候宗仁兩位同學榮獲全國三等獎;在2019年成都市第三十五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活動和2020年成都市第三十六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活動中,大彎中學均獲得“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成都市團體一等獎……大彎中學學子們不負眾望,拿下一個又一個榮譽,在成才創新的路上篤行致遠。
“新的時期需要新的格局與高度,大彎中學將責無旁貸繼續以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促進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為重點,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繼續在‘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的路上大步前進。”大彎中學黨委書記、校長趙澤高表示。
(周麗莉)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