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育紅小學打造現代“小先生制”
促進課堂教學樣態優化升級
無錫育紅小學打造現代“小先生制”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依據“即知即傳人”的原則,倡導并推廣實施的“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教學制度。在當下推進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如何促進課堂教學樣態優化升級?江蘇省無錫市育紅小學重新挖掘“小先生制”的實踐價值,探索現代“小先生制”。
基于現實問題,建構課堂新樣態。傳統課堂教學存在諸多弊端,學校首先對此進行了梳理與反思。形式上只見“群體”不見“個體”,傳統課堂的教學形式是教師對學生集體的單項傳輸,學生個體缺乏質疑精神和創新意識。內容上只見“符號”不見“真實”,傳統課堂的教學內容是由課本和練習題中的字符、單詞、數字等組成的“符號”,學生缺少主體間的真誠交流與合作分享。因此,建構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習真實發生、提倡學生交流合作的課堂新樣態勢在必行。
明確內涵定義,開展參與式教學實踐。現代“小先生制”是對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堅守與踐行、創新與發展。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個體特長,通過互為“小先生”的多主體互動合作,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全面發展、共同進步。現代“小先生制”的課堂教學,不僅關注學生學力的“習得性”,還關注學力的“活用性”,轉變知識的“授受觀”,以“參與式”作為教學的基本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互動,以學生之間的互教互學、互評互議,促進學生主動學、深度學。教師從學習活動的主導者向引導者、服務者、參與者轉變,將課堂營造成一個互幫互學、互惠互利的學習者共同體。
打造“三大策略”,促進學習共生。一是以角色促共生。小組學習是課堂教學的常態化組織策略,分組時,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能力差異等多方面因素,力求異質組合發揮最大效果。二是以規約促共生。有小組分工,就要有學習和角色職責的規約,學校在課前預習、課堂傾聽、課堂發言、課堂評議以及小組共同體學習等方面建章立制,為學習共生提供有序環境。三是以支架促共生。在現代“小先生制”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學、共學和研學離不開學習支架的幫助,學校研制了“課前預學單”“課堂研學單”和“課后拓學單”,三大學習支架貫穿學習全過程,力求讓每位學生都能獲得基于自我、超越自我的學習共生。
(無錫市育紅小學尤吉、張天舒撰稿)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