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丹陽市練湖中心小學“人人微科技”品格項目探索
悠悠京杭運河之畔——丹陽練湖,因三國名將周瑜曾在此演練水兵而得名。這里有一片美麗的練湖生態新區,丹陽市練湖中心小學正坐落于此。學校創建于1913年,是一所具有百年歷史的現代化小學,學校秉承“崇德、崇文”的校訓,堅持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形成了以“開發兒童良能,激活兒童良知”為理念思路、以“學用科學,快樂成長”為辦學思想的校本化德育推進新范式,有特色地實施開展省級品格項目“人人微科技”,實現學校科學教育從育“技”向育“人”發展,構建一條從校內到校外的通道。
為何開展“人人微科技”
學校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著力提升學生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
練湖中心小學具備濃厚的科學教育文化氛圍和實踐基礎,建造了象征開啟科學之門的“金鑰匙”教學樓、獨立的科技樓、種植園、小小氣象臺、苗苗畫廊、科技文化廊道和校園科技雕塑。與鎮江農科所、萬新光學集團、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丹陽市氣象臺等社會科技單位聯合建立了校外科技活動基地。自1986年起,學校依托學生社團活動,開發了科教方面的系列活動,涵蓋科學知識類、科學實踐類、科學創新類等多方面活動。豐富的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人類科技發展的過程,初步培養了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創新精神,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為項目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載體。正是在這種科技環境背景下,學校進一步聚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出以“人人微科技”為抓手,涵育具有“真享創”品格的新時代兒童。
什么是“人人微科技”行動
“人人微科技:小學生‘真享創’品格提升行動”是省級品格提升項目,是指由教師、家長、社會科技人員共同參與、支持,以兒童為主體,充分利用“家、校、社”三方資源,圍繞一定的科技項目主體,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的系列微實踐探索活動。旨在引領兒童在實踐活動中體悟宏觀世界的構成,同時便捷地展示兒童微小的改變和進步。
“真”即“求真”,是指秉持兒童本身善良、樸實的天性,積極認識生活自然規律,做自在兒童。“享”即“樂享”,是指兒童能夠并愿意把在微科技活動中取得的經驗和成果與同伴分享,與他人共享。“創”即“善創”,是指兒童與伙伴在微科技活動中共同探尋世界組成和事物規律的新方法、新途徑,并勇于設計與制造優化生活的新事物。
“求真”“樂享”“善創”是中華兒女五千年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勞動精神的延續,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仁”的繼承和發揚。“求真”是出發點和歸宿,“樂享”和“善創”是“求真”的自然延伸;“善創”是“求真”品格的自然結果,“樂享”是“求真”品格的自然體現;“善創”是“樂享”的前提,“樂享”是“善創”的結果。在“創”中“享”,在“享”中“創”,“樂享”和“善創”共同貫穿微科技活動的始終,二者互為條件,相互促進,密不可分。
如何建設“人人微科技”內容
“人人微科技”主要通過“三大行動”鑄品、“微科技場境”潤品和“爭章晉級”評品,為兒童“真享創”品格的形成構建一個有力的系統支撐。
“三大行動”具體包括“三微”養正行動、“1+N”學科支持行動和“家校社”三方智聯行動。“三微”養正行動指的是家庭、社會、學校共同參與,兒童合作伙伴自主開展的,旨在踐行“求真”品格的“微種植、微養殖、微制作”等微實踐活動,旨在踐行“善創”品格的“微項目、微設計、微采風”等微探究活動,旨在踐行“樂享”品格的“微科技運動會、微科技創新賽、微科技成果展”等微展示活動。“1+N”學科支持行動項目立足于活動之上,更需要緊扣課程的育人功能,尋求各門學科的支持,努力尋求“道德與法治”“數學”和“科學”3門學科的支持,以科學的視角認識世界,激活學生對科技的好奇心。“家校社”三方智聯行動是指社會、家庭、學校三方交互融合,貢獻智慧,為兒童發展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指導兒童在具體場景活動中自我發展,調整兒童自我發展與目標的重合度,以促進兒童“真享創”品格的發展。
“微科技場景”包括家庭微科技空間、學校微科技環境、社會微科技體驗點三大部分。家庭微科技空間包括家庭微閱讀區、家庭微實踐區和家庭微分享區,共同提升家庭成員的科學素養和信息技術能力。學校微科技環境包括班級微科技文化、廊道微科技文化、微科技場館和微科技景觀,為兒童提供創意、交流和分享成果的空間。社會微科技體驗點包括科學院所、科技場館和科普基地,通過研學,使兒童習得科學知識,體驗科學精神。通過家庭、學校和社會固有場景共建共享人人微科技項目,互通德育資源,讓兒童在多維立體場域中學習科技、參與活動、發展能力、提升品格。
“爭章晉階”主要通過引導兒童活動爭優,取得科技小微徽章;鼓勵兒童多樣發展,兌換“真享創”科學品質獎章;鼓勵兒童全面發展,爭取“練湖小院士”科技榮譽稱號,為品格提升行動導向。
人人微科技項目為涵育具有“真享創”品格的新時代兒童,以身邊或生活中兒童能切實感受的“生活微科技”作為切入點,在活動實踐中構建“家校社”一體化的德性場域,在科學育人理念基礎上培養出既有“動手動腦、實踐探究”的“行動”能力,又能“自主發展、品格育人”的“慧心”學生,開辟出了科技與德育相結合的育人新模式,學校特色進一步彰顯,內涵進一步豐富,逐步形成特色品牌。
(湯英峰)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