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實驗中學:立德樹人 建樹八閩高品質辦學“新航標”
福建省泉州實驗中學是一所享譽八閩的民辦完全中學。學校創辦于2001年6月,始稱“泉州五中分校”,2004年5月更名為“泉州實驗中學”。辦學20年來信念堅定,初心不渝,始終把“立德樹人,追求卓越”作為學校各項工作的指南,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工作的重心,文化立校,銳意進取,收獲了出色的成績。學校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受到廣泛贊譽。
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泉州實驗中學深明核心素養要義,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以培養學生應具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為使命,帶領全校教師開展課程改革和育人模式變革。
選名師“百里挑一”,育新人專業引領。教師優秀,學生才能優秀。作為享譽八閩的民辦學校,泉州實驗中學堅定不移地走精英育人之路,以素質過硬的師資隊伍保障教學質量。早在學校創辦伊始,學校就提出“敞開大門廣納英才”,通過自主招聘、積極培養,不斷拓展優秀的教師團隊。學校現有教師500余名,為了使教師隊伍適應高品質教學的要求,學校持續跟進對教師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養培訓,通過嚴格的評價考核,不斷優化教師隊伍。
首先,建樹師德、強化師能。泉州實驗中學把師德建設放在師訓首位,制定多種考核辦法,從愛生奉獻、廉潔從教等方面樹立教師優秀形象,創先評優,實行“一票否決”。學校啟動“名師培養”工程,用高遠目標引領教師成為有風格、有思想、有智慧、有帶頭作用的卓越教師;用系列課程支持,以兩年為周期,開闊教師教育視野、提升教育境界、發展教育創新能力;通過共同體的研究和實踐,使教師形成合力,聚焦學科核心素養發展,探索學習方式變革,在深度互動、深刻體驗、共同創造中實現新的成長,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骨干教師;學校鼓勵教師發表論文、申報省市級科研課題,豐碩的科研成果充分展現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其次,建立梯隊、激發動力。學校實行教師隊伍梯隊培養,從“教學能手”到“骨干教師”再到“學科帶頭人”,構建了一整套老中青相結合、傳幫帶一體化的梯隊建設體系,并搭建多樣化的發展平臺,使中青年教師迅速成長,找準自己人生發展、事業發展的定位,在發光發熱的同時,還能看到自己職業生涯成長的軌跡。學校采取人事任免、教學質量、量化激勵“三管齊下”的措施,有力地調動了教師的教學科研積極性,促進了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
儀式感精心設計,助成長活動育人。學校不斷提升德育感染力,設立各種儀式,讓學生在儀式中受到教育。比如勵志遠足活動、刻入記憶的最后一個兒童節、畢業典禮、開學典禮等,每個活動都在學生心中打下深刻烙印。
初三、高三學業緊張,學生壓力大,學校別出心裁地組織遠足。不僅釋放了學生內心的壓力,也讓他們明白了“堅持才會勝利”的道理,知道了“再遠大的目標離不開一步一個腳印的付出”。遠足之后,學校還為學生精心準備了“愛心餐”,這樣的形式令學生津津樂道。更讓學生難忘的還有每年的畢業典禮。每名學生都要走到校長面前接過畢業證書、接受畢業祝賀,十余年來從未間斷。校長每年與上千名畢業生一一握手祝福,已成為學校固定的儀式。每名畢業生都在畢業儀式上聽到校長的殷切期望,領悟人生真諦,充滿前行動力。泉州實驗中學積極踐行“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的育人理念,引領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讓優秀融入骨血,求卓越創新德育。學校創新德育方式,以優秀的理念育人立人。自辦學以來,學校要求學生不僅要會求知,更要學會感恩和為人處世。學校既融合了公辦名校優秀的傳統,又發揮了民辦學校機制靈活的優勢,開辟德育新路徑。中學階段是人格形成、特質培養的關鍵時期。學校一直在探索有效的德育方式,并且持之以恒。
近年來,學校號召學生要熱心公益和志愿服務,敬業奉獻,具有團隊意識和互助精神;能主動作為,履職盡責,對自我和他人負責;能明辨是非,具有規則與法治意識,積極履行公民義務、理性行使公民權利;崇尚自由平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熱愛并尊重自然,具有綠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及行動等。早在2014年,學校就致力于打造校園志愿服務平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外志愿服務活動。學校制定了《泉州實驗中學志愿服務考核管理辦法(試行)》,每個學期每名學生都能拿到一張“志愿者服務證”。學校要求學生一學年內至少要完成兩項校園志愿服務和兩項校外志愿服務,逐步樹立自覺參與志愿服務的理念,積極投身于校內外志愿者服務行列之中。
打造志愿服務平臺,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學校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參與公益活動。初一年級學生走上街頭,為泉州烏嶼小學等學校的學生籌集“愛心午餐”善款1萬多元;師生在校園內舉行捐贈儀式,將收集、整理的千余件冬衣、棉被等暖冬物資移交“東南公益”愛心團隊,捐贈給西藏尼瑪縣卓瓦鄉和云南綠春縣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熱心家長的支持下,學生走進洛江區北斗星自閉癥兒童培訓中心,開展志愿服務,為兒童捐贈1萬多元;東南公益“愛心午餐”第五季啟動,學校舉行了公益捐贈活動,共籌得愛心款3萬余元……
榮獲2017年度福建省“最美學生”稱號的李蔓馨就是捐贈者中的一員,她長期堅持參與“稚愛童心”學生公益團隊、定期到福利院陪伴孤兒,春運時和志愿者到火車站協助工作人員檢票,深受好評。參與志愿服務已成為泉州實驗中學學子的自覺和日常。在這樣的活動中,讓“優秀”慢慢融入學生的骨血,成為泉州實驗中學學子的“優秀”基因。
讓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以德育隊伍建設為保障,用紀律規范行為,用文化健全人格,用榜樣引導主流”是泉州實驗中學德育工作的4條主線。在這里,薈萃了泉州優秀學子,由優秀教師團隊引領,形成了不斷追求卓越的泉州實驗中學精神。
制定規矩,確立標準。學校常年如一日嚴抓行為規范教育,成就了嚴明有序的優良校風;學校為每名學子提供了自由廣闊的個性發展空間,豐富多彩、張弛有度的文體活動成就了高雅博大、兼容并蓄的校園文化。
學創俱能,百花齊放。學校建校以來,培養了一大批品學兼優、藝有專長的學生,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獨領風騷,8000多人次獲得全國及省、市級獎勵。在2021年“大夢杯”福建省初中數學競賽中,泉州實驗中學共有108名學生獲獎,其中一等獎26名、二等獎37名、三等獎45名。自2005年至今,泉州實驗中學16次參賽,有10人次奪取全省個人冠軍,13次獲獎人數居全省之首。
2008年至2020年,泉州實驗中學在高中五大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中不斷突破,137人次榮獲省級獎勵,成為泉州五大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大滿貫學校之一。其中,吳子靖榮獲第33屆中國化學奧賽(決賽)國家二等獎、錢煒楠榮獲第36屆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省一等獎、許知攀榮獲第31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聯賽復賽福建賽區(CPS第三輪)一等獎、陳亮榮獲第29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福建賽區一等獎、黃文曲榮獲第34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復賽)福建賽區一等獎。
2017年2月5日,在第一屆“南湖紅船杯”中國青少年圍棋錦標賽的U21組決賽中,泉州實驗中學學生駱焯凡力克對手,以8勝1負的總戰績奪取該組冠軍并榮升業余7段,也由此成為福建省首位業余7段棋手,并榮獲2018年度全國“最美中學生”稱號。
學校通過豐富多彩的學科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完成特色寒假作業。繼2019年學校高二年級陳炫梓的特色寒假作業紀錄片《問故里》引起廣泛關注之后,2020年特色寒假作業依舊佳作頻現,初二(9)班莊鈺雯的紀錄片《泉州傳統文化影像化之聚寶城南》登上了“學習強國”平臺,吸引了大眾對泉州古民居文化與海交史的關注。影片用鏡頭向世人展示了封存在老街古巷之中的文明與記憶,為更多人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泉州古城文化和海交輝煌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探秘科技,超越自我。泉州實驗中學還把目光投向更廣闊的天地,讓學生放眼世界,不斷邁上更高的平臺,不斷實現新的超越。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亞太機器人世界杯(RoboCupAsia-Pacific,RCAP)是經機器人世界杯(RoboCup)國際理事會授權,負責亞太地區機器人賽事組織與協調的機構,亦是亞太地區具有很大影響力和學術水平及規模的機器人賽事與學術活動。RCAP旨在打造亞太地區機器人和AI創新與創業生態系統,致力于將人工智能覆蓋教育、研究與工業等方向。泉州實驗中學杜澤彬與搭檔吳丙巽組成的參賽隊伍先在亞太機器人世界杯CoSpace項目2019賽季中國選拔賽中斬獲佳績,而后在2019亞太機器人世界杯天津國際邀請賽中奪冠,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在莫斯科鮑曼大學舉行的2019年亞太機器人世界杯總決賽中,奪取CoSpace搜救項目冠軍,在莫斯科鮑曼大學升起五星紅旗。這一成績的取得,充分說明了泉州實驗中學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方面已經卓有成效。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在泉州實驗中學,學生有足夠的潛質與自信,找到脫穎而出的機會。取得眾人矚目成績的同時,學校更關注的是立德樹人,因為成績并不是學校最看重的,讓學生珍惜光陰,在充實、高效的校園生活中不斷體驗學習的快樂、進步的快樂,發展個性,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才是學校的辦學目標。
(福建省泉州實驗中學校長魏獻策)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