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辦學理念 深化內涵發展 ——福建省泉州晉江市陳埭民族中學管理改革紀略
福建省泉州晉江市陳埭民族中學是泉州市僅有的一所民族完全中學,學校秉承“平等教育,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以提高學校教育教學成效為重點,立足民族教育辦學特色“五育并舉”,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健全、完善管理機制和分配機制,充分調動全校教職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逐漸形成學校平等教育的意識、積極教育的心態、豐富多彩的課程、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以正向激勵為主的多元評價等,從而達到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學校、教師和學校“和諧發展”的管理文化氛圍。
科學籌謀
完善管理體系
學校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精神為指導,根據晉江市政府部門提出的“優先發展教育”、建設“教育強市”的目標要求,立足晉東新區區域優勢,主動搶抓發展機遇,科學規劃,規范辦學,通過依法治校,實現了學校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和法治化。
完善學校管理制度。學校按照有利于調動教職工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學校的辦學活力和競爭力、規范治理結構和權力運行規則的原則,認真落實校長負責制、層級管理制、教師聘任制、集體議事決策制、崗位責任制、績效考核等制度。學校的規章制度健全,定期修訂,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制度均由教代會審議通過,切實做到有章可循,依章辦事,可操作性強。
完善學校管理體制。學校進一步加強“民主、合作、精細、務實、高效”的管理體系建設,做到“決策科學、分工合理、權責一致、執行順暢、監督有力”,夯實管理過程,實現管理精細化、高效化,形成“校級帶動、行政推動、黨員聯動、教師主動”的四級聯動,建設“德才兼備、務實高效、主動作為”的行政管理團隊,引領學校走在前列、創出業績。同時,落實“4421”管理機制,即決策指揮、執行運轉、參謀咨詢、監督反饋4個系統,目標、層級、文化、激勵4項管理,教師工作手冊、學生現代教養兩本手冊,教師業務檔案和教職工人事檔案一個檔案室,不斷推進學校管理的科學化、現代化、民主化進程。
開拓創新
構建教學模式
學校課程是踐行辦學思想的基本載體。為加強對課程質量的把控,學校對現有課程進行了頂層設計,根據“平等教育,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確定育人目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和諧發展。
學校依據《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結合晉江精神和學校的育人目標,經充分調查和反復論證,確定了“自強樂觀、人文底蘊、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的校本化學生核心素養。為落實育人目標與核心素養,學校啟動了“和諧互助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構建。和諧互助是學校秉承的辦學理念,致力于打造和諧校園文化,在課堂教學中提倡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自愿結成對子,在教師的指導下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和諧發展。學案導學,是指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以教師的指導為主導,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旨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率。該模式分為6個步驟:讀書自學、自主探究—完成學案、訓練應用—互助合作、討論解疑—展示點評、總結升華—當堂檢測、清理過關—歸納小結、查漏補缺。
合作共贏
拓展交流平臺
2017年8月,學校與泉州五中簽訂合作辦學協議,并以此為契機分批派出全校行政人員及教師到泉州五中掛職鍛煉或跟崗學習,在學校管理、隊伍建設、高考改革、課程設置、青年教師培養、資源共享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邀請泉州五中名師蒞校指導教學、開設講座和學生培優等。學校還與大田一中、僑光中學、英林中學建立“四校校際教學聯盟”,與季延中學、永和中學、荊豐中學開展聯合教研。通過與泉州五中、大田一中等學校搭建交流平臺協作辦學,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平臺,通過掛職鍛煉、主題教研、專家引領等形式,推進學校教育科研、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化,增強了學校活力,為全面提升教育質量提供了動力引擎。
強化激勵
做好師生評價
加大對師生參加各級各類比賽的獎勵力度,完善師生發展性評價。一是加強激勵管理。發揮學校教育基金會作用,完善考評制度和激勵機制,出臺《陳埭民族中學初中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激勵方案》《陳埭民族中學績效管理方案》《陳埭民族中學班主任績效考評方案》等制度,在評優評先、崗位聘任、干部選拔等方面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競爭機制,增強了教師工作活力。二是注重隊伍建設。學校制定了《晉江市陳埭民族中學中層干部管理方案》,實施中層輪崗制,強化中層干部管理,認真落實好“一崗雙責”;先后選拔4批中層干部參加晉江市學校中青班管理干部培訓,設置處室主任助理,注重中層干部的梯隊建設。三是完善學生評價機制。結合新中考、新高考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進評價方式和操作方法。創建學生、班級和班主任三級成長檔案,通過成長檔案,加強學生成長的過程性評價,形成學生評價體系。每學期,對照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標準,開展校園“民族之星”評選活動。
提升效能
搭建信息平臺
為實現教育教學現代化、信息化、網絡化,學校投入450萬元,推進學校硬件建設。一是建立校園網絡平臺。開設了固定資產登記及報修、學校教學場所預約、教師檔案、校級課題、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及評價、學分認定、學生社團、選課系統等網絡管理欄目,校園網教學資源庫、圖書資源庫已初具規模。二是推行網上辦公制度。全體行政工作人員都能熟練地運用信息技術,各項工作運轉暢通、高效。三是借助網絡平臺助推教育教學。借助智學網、學科網為教師提供網上命題、組卷、閱卷、質量分析的平臺,為學情查詢提供服務,并利用校訊通、微信等平臺加強家校聯系,形成教育合力。四是開通微信公眾號。及時發布學校新聞及各類重要消息,不僅拓寬了宣傳渠道,向外界展現良好學校形象,提升了學校影響力,也為社會人士參與學校管理提供了途徑,使學校管理效能得到提升。
完善設施
構建校園文化
學校整體搬遷以來,積極規劃與推進校園建設,完善功能設置,對校園文化、環境布置、綠化布局進行優化組合,校園布局合理,使得人與物、物與物實現和諧共處,構建集綠化、美化、凈化、文化于一體的校園環境。學校現已形成“一中心兩基地三園區三場館”的校園文化格局,包括800平方米的學生發展中心、晉江市生態司法教育基地、泉州市示范禁毒教育基地、民族文化園、地理園、生物園、世中運比賽場館安踏體育館、400米標準田徑運動場、省級中小學示范圖書館。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陳埭民族中學將繼續秉承辦學理念,發揚奮斗精神,以改革之力,鑄發展之魂,進一步深化內涵建設,實現持續跨越發展,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現代化、窗口化的國內一流民族中學!
(黃祖銘 許明哲 邱文韜 莫洪君)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