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濟南市營市東街小學:優化設計助作業控量提質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0-16  閱讀:次   |
42.9K

  ■落實“雙減”政策聚焦高效課堂③

  濟南市營市東街小學以“雙減”為契機,從改進作業設計入手,建立作業布置整體協調、總量控制機制,讓作業成為提高學習質量的重要環節。

  優化設計,提高作業質量

  “1+1+1”教研保障設計的精準性。這三個“1”包括:每學期的第1次大教研,教師在通讀整本教材的基礎上,研判學情,細化作業進度,進行整體作業備課,實現一科一案;每1周的學科及學情分析,將作業設計由周細化到日,具體落實每日作業設計,及時總結上一周的作業情況,進一步完善作業設計與實施;每1日的微教研,通過教研的鏈條管理,不斷調整,真正設計出適合班情的有效的學科作業。

  如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教師們通過交流研討,將這一要素拆分為三個知識能力點,對應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和知識能力點設計作業。作業設計從初步學習、體會好處到有意識地關注、自覺積累,形成梯度。這樣的作業設計,由教材解讀而來,基于教材的語文要素、單元目標,避免了作業布置的隨意性,讓作業設計有標可依,切實提高語文作業的有效性。

  “1+N”整合促進作業設計的多樣性。首先是圍繞1個核心,N個學科融合,設計探究性、實踐性的項目作業,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學校的秋千特色作業,要求學生融合科學、工程知識制作秋千,與詩歌融合尋找關于秋千的詩歌,朗讀并制作成卡片懸掛在秋千旁。其次是圍繞1個核心,采取N種作業形式。如設計學科思維導圖,語文用思維導圖制作“閱讀寶典”,數學用思維導圖將課堂所學到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英語學科不僅可以用思維導圖梳理,還可以開展“英語演講—趣說中國”“我和外教逛泉城”等活動,鍛煉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再其次是圍繞1個核心,從N個維度進行設計。作業的設計者,有本班的執教教師、本教研組的教師,還有本校名師工作室的教師。同一內容的不同版本、不同名師的多樣化作業設計拓寬了視野。學生們也經常成為小小作業設計者,時常呈現出令人驚喜的作業。實踐類作業多來自學校熱心家長們的奇思妙想,學生樂在其中。走出學校,走進科技館、博物館等場館式學習場域,場館的專業人士也會給孩子們布置專業的項目式作業,集綜合與專業于一體,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量身定做,提高作業設計的針對性

  營市東街小學教師把握學情,因材施教,探索設置“基礎+拓展”“基礎+彈性”“基礎+特色”等多種模式的分層作業。

  基礎+拓展:語文學科根據教學內容,適時拓展名著的閱讀,如讀完《西游記》后,鼓勵學生繪制取經路線圖、制作閱讀分享卡、編排武器排行榜、撰寫閱讀感悟,以不同形式加深對書籍的理解和感悟。

  基礎+彈性:建立錯題集是營市東街小學教師堅持20余年的好做法,學生對錯題進行整理,找準錯因,進行針對性分析,然后舉一反三,總結出同一系列題目的解決思路,這樣做避免了機械重復,增強了針對性,實現了作業選擇的彈性。

  整體協調,對作業布置進行總量控制

  對于作業的總量控制,學校同樣采取了鏈條管理。學校建立起以教導處為總協調部門,級部組長、教研組長協助,學科教師、班主任為具體負責人的學科作業“123”管理協調機制。

  “1”是指一個學校作業平臺,借助網絡平臺,實現了作業公示、作業協調、作業監督三合一。“2”是指雙輪把關,每天的作業由任課教師上報平臺,由班主任老師進行總量協調控制,教研組長進行質量審核,級部組長進行時長審核,合理調整各學科作業比例結構,最后上報教導處審核通過。“3”是指截至每天下午3點前,完成全部審核,倡導教師盡早將作業布置給學生。為減輕學生及家長課后作業負擔,學校鼓勵學生盡量在校完成家庭作業。

  (作者董慶峰 丁莉系山東省濟南市營市東街小學)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