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鄉村教師教育的“曉莊模式”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0-17  閱讀:次   |
42.9K

  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鄉村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鄉村教師教育處于嶄新的發展階段。但是新舊問題交織出現,如鄉村教師“離農”傾向比較突出,鄉村教師教育信念、鄉土情懷以及執教能力亟須提升,鄉村教師教育課程體系過于陳舊等,導致我國鄉村教師教育實效與需求差異較大。

  鄉村教師奉獻鄉村教育內生動力不足,呼喚中國鄉村教師教育模式創新。10月18日,是陶行知先生誕辰130周年,我們在這個時機來反思鄉村教師的問題,以“學陶師陶研陶”,致敬先賢。南京曉莊學院發軔于1927年陶行知先生創辦的“曉莊試驗鄉村師范”,是近代鄉村師范教育發源地,具有94年“師范辦學史”和23年“本科教育史”,1985年在全國首辦“五年一貫制”小學教育專業,1998年在全國首辦小學教育本科專業。2019年南京市人民政府與江蘇省教育廳共建南京曉莊學院,打造具有全國影響的教育項目和教育品牌,共建“教師教育綜合改革示范區”。

  曉莊作為地方師范院校教師教育品牌,始終堅持以弘揚陶行知教育思想、傳承陶行知先生培養百萬鄉村教師宏愿為己任,以大愛精神鑄師魂為引領,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互動為兩翼,校地協同為保障,推動職前、入職、職后教師教育一體化發展。

  育師德銘師德鑄師魂,建構鄉土教育情懷的師德養成體系

  在強調高質量教育體系背景下,社會對鄉村教師的定位從“合格”走向“卓越”。“曉莊模式”以行知精神培育學生大愛精神,致力于卓越師資隊伍建設、卓越課程體系設計、卓越實踐體系建立,打造品牌教師教育團隊,造就大國鄉村良師。

  為彰顯曉莊教師教育特色,培養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鄉村教師,曉莊學院始終堅持以陶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大愛精神鑄師魂,將“學陶師陶研陶”融入鄉村教師教育課程教學體系全過程,在實踐中形成和凝練鄉村教師教育“曉莊模式”的關鍵要素,用陶行知教育思想精髓激發師范生從教為農的教育情懷和實踐智慧,彰顯曉莊獨特的育人模式。

  “曉莊模式”以行知園和師德館為育師德的載體平臺,以行知大愛精神銘師德鑄師魂,厚植鄉土教育情懷,培育鄉村教師愛鄉村,愛鄉村少年兒童,發揮鄉村教師新鄉賢示范引領作用。陶行知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曉莊”,愛是曉莊的靈魂,亦是師魂之根基。行知園、師德館、犁宮舊址、五柳村故居、八卦洲鄉村教育實踐基地等是曉莊教師教育重要陣地,是曉莊教師教育模式獨特之處,以此為依托,將具有鄉土教育情懷的師德養成貫穿鄉村教師教育全過程。

  以陶文化濡養為核心,建構鄉村教師教育浸潤式課程體系

  陶行知先生認為,鄉村振興呼喚活的鄉村教育,而活的鄉村教育需要鄉村教師具備多方面素質,憑著一專多能,扎根服務鄉村。曉莊以陶文化濡養鄉土情懷為核心,回歸鄉土、堅守鄉土,從通識課程、專業課程、教育課程、實踐課程、拓展課程、校本課程入手,構建了顯性與隱性相融合的“六位一體”富有特色的教師教育課程架構。設計了“陶文化融入通識課程,鄉村文化融入校本課程”的雙融入教育模式,創建了陶文化體悟、教育課程領悟、見習實習感悟三大浸潤式涵養教育模式,大膽創新鄉村教師教育理念。曉莊不斷拓展鄉土知識課程、鄉土文化課程、鄉土環境課程、留守兒童教育課程等,旨在培養鄉村教師適應鄉村教育實際,遵循鄉村學生尤其留守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成長規律。

  以“教學做合一”為核心,實施曉莊鄉村師范生能力提升行動。曉莊加強教育理論鮮活性和教學實踐創造性,將鄉村教師教育課程全程嵌入教育實習,系統訓練教學技能,深刻領悟教育價值,涵養教育理想和信念,堅定終身從教的意志。

  曉莊文化是一種隱性教育資源,是師范生學會教書育人的一本活教材,是導引、習染、催化、感召師范生追求卓越的獨特渠道。多年來,曉莊通過組建行知實驗班、“小先生”技能訓練營、陶子藝術團、陶子大講堂,將行知精神和行知文化落到實處。精心設計教師教育課程,組成“行知名師工作室”,以人民教育家、優秀教師、杰出校友等為榜樣,鼓勵鄉村師范生做“行知路上后來人”,營造“學陶師陶研陶”濡養文化氛圍,注重激發鄉村師范生內生從業動機。

  推行“小先生制”“藝友制”,建構鄉村教師教育校地協同基地

  陶行知先生創辦曉莊師范之后,將“藝友制”和“小先生制”創造性運用于鄉村教師教育,今天的曉莊人將其貫穿于目標引領、榜樣示范、伙伴協同、實踐導入的行動指南并轉化成實踐成果。

  在校地協同創新發展戰略實施中踐行雙導師制。曉莊積極推動鄉村教師教育課程專業教師、縣(市、區)教育局或教科所、鄉村中小學(幼兒園)多方聯動,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資源開發、教學方法改革、實踐基地建設等方面深入研討交流,著力改進,實質性推進多方協同創新。曉莊已與37個縣(市、區)教育局、182個鄉村中小學(幼兒園)協同推進教師教育課程資源建設,已開發符合卓越鄉村教師培養實際情況的校本課程和鄉土文化課程。

  以鄉村教育實踐基地為平臺踐行“小先生制”和“藝友制”。曉莊在宿遷、睢寧、宜興、江寧等縣(市、區)建立15個鄉村教育實踐重點基地,專注于卓越鄉村教師教育實踐改革。在新時代辦學實踐中,曉莊創造性轉化陶行知先生發明的“小先生制”和“藝友制”,“藝友制”教育采取“教學做合一”的方法,改變了傳統教師教育中教師在書上教、學生在書上學、缺乏真實鄉村教育的情景。

  職前入職職后一體抓,建構鄉村教師職業寬廣路徑

  “曉莊模式”創設了協同、融通、全程跟蹤、職前職中職后一體化教師培養體系。職前教育解決鄉村師范生“教什么”和“怎么教”問題,為師范生專業自主發展等提供“腳手架”;入職教育解決新入職教師對于鄉村教育的適應性和職業勝任力等問題,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潤滑劑”;職后教育解決鄉村教師個性化教育需求、探索教育前沿問題以及教育情懷信念等問題,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加油站”。

  曉莊以教師教育一體化發展為根本考量,推進層級式課程結構改革,橫向層面將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和教師教育課程相互融通,實現全程跟蹤一體化培養,縱向銜接教師職前教育、入職教育與職后教育。倡導項目式教學和“微型工作坊式”教學,增添名師成長論壇和鄉土教育等研討課程,強調教師善于反思、提煉經驗等。創新教師教育課程群,推進卓越鄉村教師師德情懷、知識素養、鄉土情懷、實踐智慧協同共生,為破解我國鄉村教師培養共性難題提供“曉莊模式”樣本。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我們培養千萬名優秀的鄉村教師,讓他們做中國鄉村振興的先行者、示范者和帶頭人,讓他們肩負起中國鄉村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使命擔當。面對新時代新的發展格局,我們應攜手并進,共同探索中國鄉村教師教育發展模式,共同開創中國鄉村教師教育的美好前景。

  (作者張策華系南京曉莊學院院長、教授)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