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聽優秀特崗教師講鄉村教師的幸福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人民教育》雜志 時間:2021-10-19  閱讀:次   |
42.9K

  2007年大學畢業,我選擇回到鄉村當一名特崗教師。從事鄉村教育14年來,我見證了學生的成長、學校的發展,也收獲了作為鄉村教師的幸福。苔米雖小,也學牡丹開。我雖然平凡,但我愿意去點亮鄉村孩子的夢想,讓他們逐夢飛翔。

  既然作出了人生選擇就一定要做好

  2007年4月,即將從三峽大學畢業的我,在湖北省教育廳組織的鄉村優秀教師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上,聆聽了幾位年輕教師在山野播種希望與未來的故事,我被深深感動,內心萌發一個強烈的愿望——我也要當一名鄉村教師,為鄉村教育貢獻一份力量。

  于是,我申請到湖北西部山區做特崗教師。幾個月后,我被分配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龍鳳鎮龍馬村的龍馬初級中學。從校名長長的前綴上,就知道學校很偏遠。這里山大人稀、交通不便,經常有野兔跑進校園,還有野雞飛進廚房。

  學校校舍面積不大、條件簡陋;師生規模也不大,只有500多學生。11位特崗教師占了學校教師總數的四分之一。校長從我失落的眼神里讀懂了我的心思,他說:“吳老師,別看咱們學校小,想當年幾畝薄地搞建設,一排瓦屋辦學堂,不還是托起了山里娃的希望?!只要有心,一切皆有可能!”

  我點點頭,跟隨校長進了校門。當我看到山坡上用樹苗種了兩個大字——“龍騰”時,隨口說出了“虎躍”。但一扭頭,卻看到另一邊山坡上種的是“馬躍”。我不解地問:“校長,為什么是馬躍?”

  校長笑著說:“咱們學校叫龍馬中學,只要有了精氣神,小馬駒也能長成千里馬,所以就叫馬躍啰。”校長的話讓我深感振奮,覺得渾身充滿了力量。

  同時,看著校外蜿蜒的山路、蒼茫的山色,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肩上的重任。這里,承載著無數個家庭走出大山的希望,我一定要加倍努力!艱苦的條件難不倒我們,青春的身影需要樂觀。

  第二天開學典禮,校長要我代表教師做大會發言。我特意挑了一件白西裝,還打了領結。那天天氣很熱,我站在臺上,面對500多名師生,緊張得一個勁兒流汗。令我沒想到的是,當我第二天走進教室時,卻發現學生比我昨天發言時還緊張。面對我在課堂上的提問,他們不敢舉手發言,非常缺乏自信。

  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刺痛了。我對自己說:“吳艷鋒,你是一名特崗教師,你不僅要教好書,還要努力改變這些孩子,讓他們變得自信、陽光!”

  在日常教學中我發現,如果不能走進學生的內心、了解孩子的成長環境,我們就很難被學生接納、很難改變他們。于是,我們嘗試跟學生結對幫扶,帶學生打籃球、野炊,與其他教師結伴家訪。球場邊、花壇邊、餐桌邊都成為年輕特崗教師與學生交心談心的場所。周末,我們和學生到學校后面的池塘捉魚;新年,師生一起攜手爬到高高的山峰上。

  同時,我們利用各種機會走進學生家庭,了解他們的生活和成長環境。課下,傾聽學生的心聲,開展學生喜歡的活動。我們通過各種方式去了解孩子,了解他們的家庭和每個孩子獨特的故事。

  家訪中我們發現,學生梁正君在家門口自制了籃板、籃筐,感嘆于他對籃球的熱愛、對學習的松懈。之后,我給他送了一個籃網,還組建了一支籃球隊,希望他從籃球領域實現自己的夢想。他有幸趕上了2019年秋季恩施市首屆校園籃球聯賽。在備戰過程中,我們幾位年輕特崗教師一起給他指導球技、與他交心談心。最終,學校球隊獲得第五名的佳績,梁正君當選為恩施市首屆校園籃球聯賽最佳陣容球員。這次籃球比賽一下子燃起了他進取的愿望,他給自己定了考上恩施市一中的目標。雖然他學習基礎并不好,但體育老師袁澤勇、班主任張壘和我都相信他,繼續陪他打籃球,借機給他鼓勁加油,持續關注他的學習,督促改錯、檢查過關。結果,他的中考成績比參加球賽時提高了100多分,如愿考上了恩施市一中。

  “親其師,信其道”。為了能更好與家長和學生溝通交流,我很快就學會了當地方言。每到周末,我就和其他特崗教師一起去走訪學生,很多學生的家在深山里,不通公路,我們翻山越嶺、跋山涉水,一走就三四個小時,從山頂往山谷看,白云就在我們身旁。十多年來,我們走遍了龍馬區域150平方公里的服務片區,成了一個個地道的“龍馬通”。每到學生家里,當淳樸的家長、可愛的孩子給我們遞上毛巾、端來熱水,讓我們擦臉洗手的時候,我們的疲憊在剎那間一掃而光。看到孩子開心,我們也很開心;看到家長憂傷,我們也會憂傷。在草垛邊,在火塘旁,我告訴每一個孩子,要努力主宰自己的命運,學會自信、學會自立、學會自強。

  家訪,讓我們真正走進了家長和孩子的心房,懂得了他們求學的不易,感受到了山村父母的渴望,更重要的是獲得了家長和孩子的信任。

  教育就是發現和發展每個孩子的不一樣

  教育是一個“發現、實現、呈現”的過程,教師首先要提升發現力。每一個孩子都有屬于自己的閃光點,我們要善于發現每個孩子的不一樣。我們要為孩子提供屬于他們的舞臺,讓他們站在舞臺中央,閃閃發光。

  學生黎萍從小性格靦腆內向。我去家訪,才知道她住在海拔1200多米的村寨里。那次家訪,我走得氣喘吁吁,但黎萍在陡峭的山路上如履平地、非常自如。我便鼓勵她參加運動會,還專門安排她舉著班牌第一個上場。黎萍雖然很緊張,但是很開心。運動會上,她一鼓作氣連拿四個第一,從此一發不可收,用自己的努力,獲得一張又一張獎狀,鋪滿了家里的一整面墻。之后,我鼓勵她擔任主持人、參加征文比賽,讓她登上一個又一個舞臺,取得一項又一項成績。黎萍越來越自信,越來越開朗。

  多年以后,黎萍考上了華中師范大學,成為開學典禮的發言代表。畢業時,她又成為學校畢業典禮的發言代表。工作后,已經成為公務員的她,在網上發表了一篇文章《23年,一個湖北女孩的成長史》,她說:學校來了新老師,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方法,整個學校都充滿了青春氣息,開始變得不一樣。

  學生唐杉,一直活在“學不好、考不好”的陰影里,甚至還逃課。有一次,我發現她的數學課本竟然被她寫寫畫畫涂成了一個歌詞本。雖然涂寫得滿頁都是,但字跡工工整整。

  我說:“你不是很喜歡手抄歌詞嗎?我們馬上就要開展手抄報比賽了,你就用自己抄寫的歌詞辦一期手抄報,去參加比賽。”

  原以為我要批評她,聽到我說的話,唐杉內心忐忑,將信將疑,但還是按要求參加了比賽,哪曉得一舉奪魁,拿下了全校首屆手抄報比賽的一等獎。

  得獎后,唐杉在作文里寫道:“從小我就不讓人省心,很少有人發現我的優點,包括我自己,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特長,直到遇見您,您硬拉著我去參加手抄報比賽,結果得了一等獎,這讓我喜出望外,重新認識了自己。”

  自此,唐杉變了,她也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舞臺,開始自信,開始發光。

  2018年,大學畢業的她選擇像我一樣回到鄉村當教師。她到學校當面給我報喜時,還翻出了當年涂滿歌詞的數學課本,這個本子她一直珍藏。她把我們的故事寫成德育論文《以一個問題學生的視角看待班主任工作》。這篇文章獲得了恩施州德育論文一等獎。

  十年前,我們是師生;十年后,我們是同事。我想,這就是教育的力量。

  立足鄉村與孩子一起成長

  從城市到鄉村,從大學到中小學,特崗教師要善于傳播新思維、新理念、新方法。

  當年的學校條件有限,身為校團委書記的我,把學校的特崗教師和年輕教師組織起來,量體裁衣,就地取材,盡可能地用活資源。

  我們用啤酒瓶舉辦“釣魚”大賽,評選“釣魚大王”;教孩子用廢紙箱做成小樹,“生長”在寢室的墻壁上;圍繞龍馬的“馬”字做文章,組織師生進行“馬拉松”比賽;帶著孩子遠足,感受山清水秀的家鄉。一根竹竿、一個呼啦圈也能讓我們教師的團建拓展歡聲笑語;幾對竹馬的競技、兩根竿子的竹竿舞、沒有繩子的拔河賽,讓我們的“鄉村奧運會”精彩紛呈、創意無限。

  我們組織寢室美化大賽、書畫比賽、征文比賽、校園歌手大賽、主持人大賽等,把原本的一場“五四”晚會擴展成長達兩個月的文化藝術節。

  我和特崗教師符慧一起創辦清風文學社,把學生的作品裝裱后貼在走廊上,把他們的想法畫在學校的墻壁上,學生的興趣越來越濃,作品越來越多、越來越好。我們還讓孩子們布置和創設屬于自己的博物館,收藏和展示他們的成果和作品。

  我們招募熱心家長,組建家委會、開辦家長學校,邀請家長代表走進校園,參與、監督并建議學校的管理。通過線上、線下培訓和活動,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凝聚家校合力、促進學校發展。每學期,學校都要表彰一批優秀家長,每次給優秀學生發獎的都是孩子父母。

  我們請足球俱樂部明星給學生上足球課,請全國最美教師通過網課帶著孩子享受專業的音樂課堂,請武漢市青山區“青年教師突擊隊”到學校為孩子開展心理輔導、趣味音樂、創意美術、科學實驗、閱讀指導等支教活動,為學生開啟了另一扇窗。

  這些年,我有幸參加全國優秀特崗教師事跡報告會,與來自各地的優秀特崗教師一起學習、一起分享、一起成長,我們共同發起“3X”人生史詩計劃,鼓勵和引導全國各地的教師每天打卡200字,記錄自己的“發現、實現、呈現”之旅,激勵自己不斷成長。

  十多年來,鄉村給我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我從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成長為“恩施名師”,被評為“全國模范教師”,還當了校長。在這個過程中,我跟學生一起勤學苦讀、奮發向上,看著他們成家立業、建設家鄉。教育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我們陪伴著學生,學生也陪伴著我們,我們的人生和孩子的人生交織在一起,我們和孩子共同成長。

  我想,所謂教師,就是用自己的人生為孩子的人生領航,在點亮孩子人生的過程中也把自己的人生點亮。

  我相信,用我們的青春、我們的責任、我們的愛心、我們的智慧去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點亮鄉村孩子的人生夢想,我們和孩子的未來一定能夠閃閃發光。

  (吳艷鋒 作者系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新塘鄉雙河初級中學校長,獲評全國模范教師、湖北省“十佳師德標兵”,2020年全國優秀特崗教師事跡報告團成員)

  《人民教育》雜志2021年第17期,原題為《作為鄉村教師的幸福》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