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清市實驗小學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活”起來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每天早上,在山東省臨清市實驗小學的校園里,都會傳出抑揚頓挫誦讀《論語》等國學經典的聲音,這是學校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體系的一個生動縮影。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珍貴的精神財富,蘊含著豐富的道德理念和規范。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小滋養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增強其使命擔當,是中小學教育的基本責任和義務。為此,臨清市實驗小學秉承“快樂一點、文明一點、進步一點”的校訓,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校園環境建設,營造優美校園;納入課程管理,開發校本課程;與校園活動相結合,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潛力。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活”了起來,走出了一條特色育人之路。
優化校園環境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潤校園
校園環境是展現學校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校園環境建設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師生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的內涵,能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啟迪智慧,幫助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學校充分發揮環境的浸潤作用,在教學樓墻體上張貼精心挑選的經典古詩詞,在車棚上方建起了詩詞文化長廊,將圖書室搬到了走廊和樓道,并在每層樓道的醒目位置都張貼了讀書名言、名人讀書故事。為了讓學生更加系統直觀地了解和欣賞古詩詞,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學校還充分利用新建教學樓的樓頂空間建設了一處詩詞文化園,分為紅色詩詞記憶、古詩詞概述、詩詞與臨清3個板塊。紅色詩詞記憶板塊主要展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詩詞作品,以弘揚紅色革命文化,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古詩詞概述板塊主要是根據古詩詞發展脈絡精心挑選了各階段的代表性詩篇,讓學生徜徉其間,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洗禮;詩詞與臨清板塊則是選取了歷史上臨清當地著名詩人的作品,目的是讓學生從小了解家鄉文化,激發其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研發校本課程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堂
為了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校結合臨清特有的運河文化,開發了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如:開設詩詞素養課、古詩詞吟誦課,增加學生古詩詞積累及朗誦鑒賞能力;開設論語誦讀課,讓學生受到傳統儒家文化的熏陶;開設茶藝課,讓學生在實踐中切實感受茶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開設武術課,引導學生通過習練傳統武術強健體魄、磨煉心志;開設棋類益智課程,讓學生在方圓之間鍛煉思維,提高技藝,培養競技精神。這一系列特色課程的開設,真正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了課堂,受到了學生的熱烈歡迎。
為了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堂,學校不僅注重特色校本課程的開設,還強調在傳統學科課程中的滲透。學校認真貫徹落實《山東省中小學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指導綱要》,充分發揮語文、道德與法治等人文學科的作用,深入挖掘學科中蘊含的中華民族價值取向、審美情趣、道德素養和社風民俗等內容,力求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到每一節課中,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新煥發生機,深深地扎根在學生心中。此外,學校還積極利用山東省儒家文化資源豐富的地域優勢,帶領師生到曲阜、鄒城等地開展研學旅行活動,讓學生在行走中親身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創新教育教學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巧落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在校園落地生根,除了構建系統課程,還離不開教育教學管理的創新。比如,為了幫助學生們在課堂上更好地掌握古詩詞,學校教師不斷探索教法,逐步總結出一套高效的“四步教學法”,即“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詩境,悟詩情;吟詩句,背詩文”,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傳統經典,學校構建了以單元整組教學議題為依托、以粗讀略讀為主要方法、以分享感悟為核心、以探索發現為樂趣的群文閱讀課堂。
在一線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體是教師,創新教育教學的主體也是教師,所以學校還特別注重教師素養的提升。例如,通過開展教師讀書活動、集體備課、課題研究等形式,提升教師自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理解,豐富其教學方式。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學校十分注重發揮課題研究對教師成長的促進作用,近年來開展了一系列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相關的課題探究,如學校去年申報的課題“小學語文中高學段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被列為2020年度山東省教育教學研究課題。此外,為了幫助青年教師成長,學校實施了“師帶徒”工程,讓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結成對子,互幫互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教學質量。
開展主題活動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魅力
為了豐富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學校還積極開展各類主題教育活動。例如,為了引導學生在誦讀中充分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學校開展了陽光大課間經典誦讀活動,將跑操與經典誦讀完美結合。每天的陽光大課間共30分鐘,其中跑操20分鐘,學生齊聲誦讀經典詩詞10分鐘,誦讀篇目每月一輪換,每天由專業的誦讀教師進行示范引領,至今已誦讀了包括毛澤東詩詞在內的20余首經典詩詞,真正做到把古詩詞誦讀作為一項長期活動根植于學生內心。如今,學生陽光大課間誦讀已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此外,學校每年還會舉辦詩詞大會、開筆禮、武術操比賽、茶藝表演等活動,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是重要載體。學校還十分注重利用傳統節日在學生中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教育活動。如清明節帶領學生緬懷先烈,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中秋節帶領學生賞析詩歌、分享月餅,幫助學生理解中秋節背后深刻的文化內涵;重陽節帶領學生走進敬老院獻愛心,引導學生學習尊老愛老的中華傳統美德……一系列內涵深刻的節日教育,有效實現了以文化育人的效果。
欲窮大地三千界,須上高峰八百盤。如今的臨清市實驗小學,雖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教育發展初見成效,但追求的步伐沒有止境。在今后的工作中,學校將繼續優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式,增強其與學校環境、課程、活動的有機融合,大力彰顯辦學特色,提升教學品質,為臨清市的教育事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郭守峰 于莉 付廣芹)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