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西安市灞橋區東城第一小學 “火文化” 點燃成功人生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0-28  閱讀:次   |
42.9K

  “千古洪荒,火,點亮人類文明的第一道曙光;鹬猩v起中華鳳凰。薪火相聚,文明相傳……”坐落在古都西安灞橋區的東城第一小學(以下簡稱“一小”),與火有著不解之緣。歷史長河中的火,點亮了人類文明,結束了茹毛飲血的原始時代;一小的火,致力于點燃學生們的人生。依托先天地理位置的優勢,依傍著半坡文化、仰韶文化,一小將半坡文化中耀眼的“火文明”融入校園文化,學校獨有的“火文化”就此誕生。對于校長曹國清而言,學校多年來堅守的陣地便是校園文化建設領域,因為“優秀的校園文化是學校的靈魂,是學校重要的生命根基”。于是,被“火文化”不斷滋養的一小師生,不僅敢于直面困難,更身負文化傳承的重任,在傳承人類文明中不斷創新。

  “火文化”,讓一小校園的每一隅都“熱情似火”:校門口的校徽,如火焰般熊熊燃燒;學校前的廣場上,書法《火之賦》蒼勁而磅礴;首訓廳的壁畫中,火的智慧表現為“半坡姑娘”的手心之物——取水器。為了讓文化走近德育、課程、教學、教師,一小著力打造了“五個一”建設,即形成一種靈動高效、亮點頻閃的教學模式,建立一個異彩紛呈、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開發一些特點鮮明、豐富多彩的育人活動,打造一支團結和諧、務實高效的教師團隊,體現一份促進均衡、彰顯擔當的教育情懷。

  “靈動課堂”

  以學定導,多元互動

  2013年的教育改革成為一小的轉折點。一個個自信的一小學子成了學校的鮮活招牌。即便踏出一小的大門,升入中學,學生們也普遍具備自主學習、合作溝通、持久學習的能力,更加自信、積極和樂觀,這一發現,源自學校跟蹤調查的結果,足以見證教改的力量。“‘靈動課堂’改革,受益最大的是學生,尤其是后進生。”校長曹國清口中的“靈動課堂”,便是教改的成果。

  在灞橋區教育部門“邊學邊教,自主領悟”課題的引領下,學;“火文化”的核心理念——積極、主動、熱情,立足教育理論依據——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個解放”,提出了“靈動課堂”的理念。靈動,正是火苗燃燒所呈現的狀態,更符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還暗示著課堂中師生的精彩表現。“以學定導,多元互動”,在不斷打磨中,“靈動課堂”的教學模式也應運而生。從成功申報國家“十二五”科研規劃課題“基于課程、課堂、課題創新實踐的教師教育研究”子課題,到全校教師積極參與“基于學生全面發展的‘以學定導,多元互動’‘靈動課堂’的研究”課題,一小“靈動課堂”在理論與實踐的碰撞中已初步成熟。

  “以學定導,多元互動”,在實踐中被細化為“四學三導兩展示”流程,以及“課前、課中、課后”三部分。其中,課前環節側重于學習知識前的探究,因此教師更關注是否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讓他們主動自學。在這個階段,學生們會收到一份“導學案”和一份“學習單”,不要小看這兩份資料,其中凝聚的是學科組全體的心血,是教師們對教材進行的高質量“翻譯”和“二度創作”。課中環節,是一節課的核心,“靈動”的概念更為凸顯。因此,這個階段的課堂,是靈動的、活起來的課堂,學生以小組活動等方式,按“靈動課堂”教學流程對學習過程進行組織、控制,在獨學、對學、群學、評學和組內小展示、班內大展示中,完成學習目標。而教師一改以往的主角角色,把講臺交給學生,負責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及時引導處理預設與生成的問題關系,適時點撥、追問、指導,有針對性地疏導,完成知識生成。

  一小的課后環節,是師生雙方的共同反思提升。“教師有效地進行課后反思是實現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這是一小教育工作者們的共識。學生們則會通過達標情況,反思課堂學習、查漏補缺、全面落實學習目標,并以此為基礎,預習下節課的學習任務。就這樣,一節完整閉環的“靈動課堂”就結束了。而回蕩在一小教室里的那一聲聲“我質疑”“我補充”“我展示”“我傾聽”,那一場場類似激烈辯論賽的課堂,已經悄無聲息地把“靈動”注入了每名師生的靈魂深處。

  “異彩課程”

  讓每一名學生綻放光彩

  “火文化”之下的課堂教學,順應著小學生的天性,被譽為“課堂橫截面”的課程,自然也不例外。小學生對世界充滿好奇。走出家門、邁進小學之后,每一名如同一張白紙的學生,都可能書寫下不同的人生。“讓每一名學生綻放光彩!”懷揣著對學生們的愛,一小開啟了用“異彩教育”構建“異彩課程”的精彩旅程。“異彩教育”,是尊重生命的教育、是喚醒潛能的教育、是成就夢想的教育、是彰顯個性的教育,而“異彩課程”,是培養“強體魄、啟心智、怡情趣、善交流、會創新、愛生活”的一小少年的課程。

  從思想上來看,“異彩課程”的精神內核為“一二三四五”。即一條主線——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主線;兩項重點——以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為重點;三個強化——強化學生的書寫能力,強化學生的表達能力,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四方合力——學校、家庭、教師、學生形成合力,共同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五維驅動——課程驅動、活動驅動、評價驅動、反饋驅動與學生內驅驅動相結合,共同組成學校特色課程。

  從維度上來看,“異彩課程”聚焦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設置了一級一特色的“特長班”,包含“德之彩”之潤德課程、“慧之彩”之思維課程、“文之彩”之妙語課程、“藝之彩”之美育課程、“形之彩”之健體課程、“技之彩”之實踐課程。

  從構成上來看,除了基于校情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基礎型課程,“異彩課程”還涵蓋了生活化的拓展課和特色化的實踐活動課。拓展課,著力拓展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以“靈動課堂”建設為載體,拓展學生的自主與創新精神、研究與實踐能力、合作與發展意識;另一方面是以音樂、體育、美術、科學、品德等學科為切入點,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探索各學科之間的融合?紤]到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年齡特點與認知規律,學校將課程進行了分年級設計:一年級開設“海量閱讀”課程,二、三年級開設“課本劇表演”課程,四年級開設“單元整合”課程,五年級開設閱讀能力培養的“整本書悅讀”課程,六年級開設“紅色經典合唱”課程。實踐活動課,實踐和活動是手段,開發學生的潛能是目的。學生只有親身去體驗和參與一些課程,才能生長出主體意識、完善自身的認知結構、提升自我規劃和自主選擇的能力。在一小,實踐活動課被分為限定實踐課程和自主實踐校本課程兩類。前者是全體學生限定選擇修習的課程,包括學校集會(升旗儀式、開學典禮、畢業典禮、成人儀式等)、班隊活動、公益勞動、社區服務、社會實踐和自我服務等;后者是學生自主選擇修習的課程,包括生活技能課程、實踐創新課程、人文素養課程、國際交流課程、社團活動課程等。

  德育名片

  “三節三禮三活動”+自主管理

  “火文化”照耀下的一小,一年四季都在艷陽之下。4月,四年級的家長和學生,大手拉起小手,迎接充滿感動淚水的成人禮;5月,著名書法家走到學生們中間,分享書法智慧,啟迪他們的書法夢;7月,六年級學生在即將踏出一小校門之前,與家長一起重溫6年歲月,在感恩與珍惜中度過畢業禮……如此種種,都來自一小的德育金字招牌——“三節三禮三活動”。

  何謂“三節”?即藝術節、讀書節和學科節。一小的藝術節,好不熱鬧。除了舞臺上精彩的演出,還有班級集體舞比賽,一小的操場上回蕩著響亮的助威聲。讀書節由來已久,是一小的一項長期活動、全員活動,教師、學生和家長都要參與其中。為了充分調動全員參與讀書活動的積極性,學校每學期都要評選讀書“小博士、小碩士、小學士”,讓“書香校園”的氛圍氤氳整個一小。除了學科拓展課,一小還開展了學科節。每一次學科節,各學科都成為學生們“最熟悉的陌生人”。“原來,每個學科都這么有魅力,各學科之間是相通的。”很多參加了學科節的學生都發出如此感慨。

  入隊禮、成長禮、畢業禮,這三項活動被命名為“三禮”。入隊禮,莊嚴中透露著活潑;成長禮,感動中帶有豐滿期許;畢業禮,不舍中書寫著美好明天。

  “三活動”,指的是春天的研學旅行活動、主題實踐活動和元旦前夕的迎新活動。主題實踐活動實際上貫穿一年四季,是針對不同的節假日和傳統節日而舉辦的項目,比如中秋節、國慶節、世界環境日等,學校都會邀請相關人員走進一小,讓學生在他們的帶領下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和國際的知名節日。

  提及一小學子,很多人都會豎起大拇指。慕名參觀學校的來訪者們,有可愛的小小解說員帶領他們了解一小文化,深度感受一小的教育環境;負責一小環境衛生的保潔叔叔阿姨們,多了一批批小幫手,原來,一小搭建了垃圾分類“綠綠崗臺”,并招募了一支垃圾分類志愿者隊伍,負責學校垃圾分類的管理、宣傳、監督工作。一小的學生們,年齡小,但自主管理能力可不小。因此,學校德育又有了新的名片,那便是學生的自主管理。而如今,學生們又多了更專業的自主管理能力,學校與灞橋區法律部門聯手,設立“少年仲裁庭”。“少年仲裁庭”由校級輻射到各中隊,成立各班“少年仲裁庭”,校級“仲裁員”對各中隊“仲裁員”進行指導幫扶,通過相互學習,教育學生知法、懂法、守法。

  “火文化”,點燃成功人生。那么,究竟什么是成功人生呢?這需要每個一小人自己定義。“靈動教學”“異彩課程”“三節三禮三活動”和自主管理,賦予學生們的,是面向未來時擁有的積極、主動、熱情,這些如火的品質,足以幫他們抵達自己所定義的成功人生。

  (曹國清 王彤)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