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江蘇省興化市昭陽湖初級中學 “三為”大課堂 讓教育回歸初心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0-30  閱讀:次   |
42.9K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了當初為何出發”,江蘇省興化市昭陽湖初級中學(以下簡稱“昭陽湖初中”)不斷考問教育初心,幾經摸索,建構起基于關鍵能力的“三為”大課堂模式。

  “簡學得”

  構建“三為”大課堂

  事實上,“三為”大課堂模式(以下簡稱“三為”)源自昭陽湖初中對教育的反思。為了不迷失教育原點、教育路徑、教育目標,昭陽湖初中相應提出了3個“回歸”:回歸教育原點,把推動學生自身發展作為學校育人根本;回歸教育路徑,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學習、合作研討學習、深度探究學習;回歸教育目標,著力提升學生四大關鍵能力。這樣的“回歸”,無疑是教育的本真歸來,是踐行素質教育的回歸。“素質教育從本質來說,就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的教育”,學校以此為引導,提出面向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不斷踐行著“樸實情懷,終身難忘”的辦學理念。

  “三為”采用的是雙核驅動教學模式,一方面要求教師發揮“大兵團”優勢,瞄準“大目標”備課,著眼大概念教學,緊扣課標要求,在課前精心設計教學案;另一方面要求學生根據學案進行有效學習,學案中的問題就是教師引領與學生自主學習的“導學”鏈條,這個鏈條既連接了學生在廣闊的社會生活中的經驗累積,也連接了教師對學生學習生活的開發指導,它將學校與社會連接起來,也將教與學連接起來,它引導課堂轉向“大課堂”。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模式適用于所有學科,具體操作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科特點、新授課的具體情況、不同課型靈活安排相關環節,進行有效整合。為了實現質的改變,昭陽湖初中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滲透“簡為道”“學為本”“得為上”的“三為”理念。

  “簡為道”,即回歸課堂本真,追求簡約之美。這就要求:第一,目標表達要簡明,通過精練化、結構化的目標設置,將一節課的目標簡化為一兩個核心目標。第二,流程設計要簡化。學校把課堂設定為5個環節——課前暖課、目標呈現、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當堂檢測,使各環節的內在邏輯明確。其中,合作探究是核心環節,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解決難點問題,經過探究碰撞形成個性認知,教師通過及時點撥講解,實現以學定教。第三,知識呈現要簡潔。教師要通過知識結構圖、思維導圖等方式,從紛繁的內容中梳理出“大概念”,并以簡明的方式實現“可視化”,讓學生“看得出”關聯,“摸得著”脈絡。

  “學為本”,即建設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學習、合作研討學習、深度探究學習。這就要求:第一,教師要圍繞學生這一主體對課堂教學環節進行合理設置,提高課堂活動的參與度;第二,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落實以學定教;第三,要將學習延伸到課外,利用導學案將學習前置,開展實踐性學習,利用情境化問題內化終身學習習慣。

  “得為上”,即教師通過課程的開展,讓學生學有所得,培養四大關鍵能力——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職業能力。學校以初中生認識發展規律為依據,借助導學案的情境問題設置,提升學生獨立思考、抽象思維等能力,有效發展學生認知能力;學校從問題入手,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了優化,如綜合考慮學生學習風格、認知能力、性格特點等因素,進行良性建制,組內明確角色分工,提前制定相關制度,確保合作小組高效運行,扎實培育學生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可謂是昭陽湖初中關注的重點,因為培養創新人才事關我國今后的發展。因此,學校對這一領域進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比如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操作,大膽嘗試構建創新平臺,又如開展探討式學習、培養創新思維等;學校還通過課程滲透,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通過引導學生自我分析、他人評測,明確大致職業方向,讓學生確定奮斗目標……

  “1234”

  構建綜合實踐課程體系

  如果說“三為”大課堂是頂層設計,那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建構便是地基建設。昭陽湖初中的綜合實踐課程體系遵循“1234”的要求,包括:一個目標,即培養和提升學生四大關鍵能力;兩個維度,“和”(活動課程)與“競”(學科課程);三個原則,即德育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相結合、學科主導主題與班級常態主題相結合、學生個性化主題與學校特色化主題相結合;四大模塊,即德育主題、學科主導主題、常規活動主題、學校特色主題,每一大模塊設計一系列課題,形成學校的綜合實踐課程體系。

  綜合實踐課程體系下,昭陽湖初中以德育主題、學科主導、職業體驗三類課程為重點:豐富德育主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充分彰顯綜合實踐活動育人功能,落實學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豐富學科主導主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依托學校對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學科主導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開發與實施策略研究”課題的深度研究,強化學科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聯系,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課程資源;對于“職業體驗”這一以往學校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昭陽湖初中把“職業體驗”課程的開發作為下一階段課程發展的重要內容,將從“職業認識、職業發展、職業選擇、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開發課程并進行實踐體驗,將體驗學習與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活聯系起來,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綜合實踐課程體系下,昭陽湖初中以科研、科技、法治、文化四種文化為特色:學校以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為引領,依托科研打造“學科主導”本校課程特色;融通學校科技教育,打造科技創新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特色,開發STEM課程,機器人、無人機、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課程;深度研究青少年法治課程,豐富法治課程資源,多渠道整合社會資源,建立學校法治課程中心;融合“和融競進”“樸實情懷”的文化資源,構建和諧向上、樸實溫暖的文化特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無論是“三為”大課堂之“大”,還是綜合實踐課程之“實”,昭陽湖初中都抓住了教育的“牛鼻子”,如何找到培養四大關鍵能力的學校表達?昭陽湖初中已經在不斷探索中給出了答案。

  (吉東 高偉巍 沈海濤 陸進展)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