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城頭中心小學 “尚藝”文化 立美育人
1998年8月,一所蘇北鄉村學校迎來省教育部門領導,并為其題字“立美育人”。這之后,國家教育部門領導給予學校“藝教之花茂城頭,天美地美人更美”的贊譽。這所學校,便是江蘇省連云港市城頭中心小學(以下簡稱“城小”)。“小學六年影響一生,藝術特長受益終身”,正是這樣的辦學理念,讓城小開創了鮮明的藝術教育特色,而“崇德尚藝,篤學立美”也成為校訓,并提出“尚藝”這一校園文化。
“尚藝”文化
“六藝”育人
“尚”,即尊崇、注重、崇尚的意思,常用于表述推崇某種觀念。“藝”,本義為“種植”,在現代漢語中主要有“技能”“藝術”兩種含義。所謂“六藝”就是孔子提出的“六藝”,即古代貴族教育子弟學習的禮、樂、射、御、書、數。如今的城小,已然形成了以書法為龍頭,篆刻、剪紙、戲劇等藝術項目齊頭并進的特色建設基礎,學生非常喜愛這些藝術項目。
“尚藝”文化之下,有校園環境建設的八大工程。比如以建筑之美熏陶學生而設計的溢美樓、尚美樓、集美樓、立美樓,再現王羲之當年和眾友曲水流觴、飲酒賦詩故事情景的蘭亭序浮雕故事墻,用于收藏陳列師生優秀作品、學校發展和榮譽的藝術館、校史館、榮譽館、書法館,師生共同種植和管理花卉苗木,打造的百花園、百草園、百果園、百樹園……
“尚藝”文化之下,有“尚藝”課程體系。一方面,這樣的校本課程與國家課程相對接;另一方面,又多了“城小”的味道。在由“禮、藝、書、文、思、動”六大分支組成的課程體系中,學校對應城小學生六大素養——“文雅”“尚美”“勤勞”“好學”“聰慧”“陽光”,設置了26項菜單式課程超市,包括文雅禮儀課程、多彩藝術課程、翰墨書香課程、國學經典課程、實踐思維課程和活力運動課程,用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尚藝”文化之下,有多彩的“尚藝”學生社團。與其他學校社團建設不同的是,城小設置了兩級學生社團,第一級是校級社團,主要指向學生的“特長提高”。結合教師特長和學生興趣,通過雙向選擇,打亂年級界限,實行選課“走班”,拓展成立“尚藝”學生社團。第二級是年級社團,主要指向學生的“興趣普及”。因為校級社團可能無法滿足每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所以本著“面向全體,人人參與”的原則,年級社團可以實現教師人人帶社團、學生人人有社團。
“尚藝”文化之下,有“尚藝”特色文化建設項目。這是省級的教育品牌項目,城小結合特色建設、社團建設、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市藝術課程基地建設等綜合推進,實現了五位一體整合發展。“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做大做強‘尚藝’特色學校教育品牌,為打造特色鮮明的蘇北名校而不懈努力。”城小人如是說。
墨潤校園
書寫育人
2011年8月,“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印發,市教育部門制定了《連云港市中小學書法教育實施方案》。中國書法是世界上獨特的“東方藝術”,具有育德、啟智、審美、健體等作用,正是“立美育人”的又一種表達。于是,城小人便開啟“書寫育人”的征程,這一做便是20多年。“提筆即是練字時”“端端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這是縈繞在每一個城小人心頭的話。而城小,也因為對書法教育的堅守,成為全國首批寫字實驗學校、省書法特色學校,并成功承辦江蘇省書法教育推進現場會。校園不語,暈染“墨香”。在城小,有一面學校專門制作的“書法長卷”,那里與長廊紫藤交相輝映,學生們可以徜徉其中,欣賞書法簡史、書體代表作品。在城小,無處不藝術,處處有書法。琴書苑,亭臺水榭、綠柳依依;書法墻,翰墨飄香,潤澤童心。無論走到哪里,學生都能浸潤在濃厚的書法文化之中。
20多年探索,城小人將書法教育的經驗凝結成校本的書法教育體系,包括學生書法興趣培養、書法課堂教學管理與指導、書法教學評價等。“讓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是激發學生書法興趣的關鍵”,對于城小而言,每名學生的作品都是寶貴的進步,于是,城小每個班級的寫字專欄和對外寫字展板,貼滿了學生的作品。書法墻、繪畫壁上,學生可以拿起毛筆直接在瓷磚墻上寫字。每學期開學,學校還要隆重舉行全校寫字之星頒獎活動,頒發獎狀和獎品。寫字之星,是學校的定期頒獎,學校還制定了學生寫字考評辦法,每周一次寫字檢測,軟筆和硬筆檢測隔周一次,每月進行一次寫字總結。
書法教育,落腳點在于課程。城小組織教師研發了書法教育課程“書藝”,以三至六年級為主要實施對象,每周每班安排一課時的硬筆書法課程,以課外興趣小組的形式開設毛筆書法課程。每天20分鐘的寫字教學課,給學校營造出濃濃的寫字氛圍,教師們可以精心講解,學生們可以靜心練字。
教師隊伍
專業育人
城小立美育人之路的快速發展,背后依靠強大的教師團隊支撐。盡管多年前城小就被市政府部門授予“連云港市優秀教師群體”稱號,但教師隊伍建設是助推學校發展的主力軍,需要常抓不懈。為了讓全體教師在課堂教學等各方面快速成長,學校實施“青藍工程”,充分發揮特級教師、高級教師、骨干教師“傳、幫、帶”的作用,加強了對近3年入編青年教師的培養,分學科組建導師團隊,定期開展活動;學校分階段安排新教師上公開課,組織其他教師聽課、評課。制定“1234”目標,即要求青年教師一年過關,兩年見專長,三年上水平,四年成骨干;學校通過校級學科“首席教師”“教壇新秀”等評比活動,提升全體教師業務能力。為了加強對學生藝術特長的指引,學校要求青年教師必須具備四項基本功,即寫一筆好字、練一副好口才、記一肚子好詩文、撰一手好文章。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學校全面推動“立美課堂”教學改革,將學習權還給學生,促使學生在“自主自立”中快樂成長。
“我們認為,缺少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們相信,美的藝術來自天真的童心;我們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今天,埋下一顆藝術的種子,明天,將會收獲一個藝術的幸福人生。”正是對藝術教育的不懈追求,城小為農村學校的孩子們插上了夢想的翅膀。當他們帶著一種對藝術的理解和鑒賞力,去面向未知的明天時,他們的未來也被寫成了書法,編織成了美好的藝術品,散發著美好的光芒。
(朱紅甫)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