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第七高級中學:依托“樂學教育”品牌 創建特色品質學校
廣東省東莞市第七高級中學(以下簡稱“東莞七中”)創辦于2011年9月,系東莞市教育部門直屬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中,目前整體辦學規模為72個班、3600個學位。學校發展定位為建設“現代型、特色型、示范型、國際型”的一流學校,全力打造“樂學教育”品牌,倡導“快樂工作、快樂學習、快樂生活”,是一所“學生向往、家長信賴、社會贊譽”的優質學校。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學教育’旨在讓學生快樂學習、快樂生活、快樂成長,把高中3年當成快樂旅程。”東莞七中校長段文宏如是說。東莞七中自建校以來,根植傳統文化,融合現代教育思想,提出“樂學教育”品牌理念,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符合學校實際的優質辦學之路,經過近十年的探索與實踐,于2020年10月通過專家組評估,確定為“東莞市品牌學校”。
打造“樂學”文化
一所學校要發展,需要有獨特的學校文化和理念作為內涵。2011年建校之初,東莞七中便十分重視學校品牌的培育,提出“創一流·鑄特色·樹標桿”的發展主線。
如何讓學生學會“快樂學習”,是東莞七中建校以來一直探索的課題。2015年,學校正式提出“樂在學中”的口號,具體包括“樂于學習、快樂學習、成為快樂的生命個體”。東莞七中始終秉持“一切為了學生的快樂成長”的辦學理念,圍繞“樂境”的建設、“樂師”的結構優化、“樂課”的開發、“樂生”的培育4個方面打造“四位一體”的“樂學教育”模式,培育出一批“陽光學子、樂學少年、出彩中國人”。在課堂教學上,學校提出一句口號:“教師微笑進課室,學生上課有笑聲。”通過幾年的樂學實踐,學生的精神面貌改變很大,變得更有自信了。
建設“樂境”家園
校園品牌文化的培育,離不開校園環境。從校園環境中汲取快樂元素,是東莞七中的一大特色。東莞七中位于東莞市松山湖東部產業園區,毗鄰東莞生態園,占地206畝,交通便利。學校建筑將嶺南傳統園林的空間格局與現代園林的氣度融為一體,綠蔭掩映,清靜幽雅,詩意和諧,是蓄養靈氣、修身養性、誦讀詩書的鐘靈毓秀之地,是師生成長的花園、學習的樂園、精神的家園。
走進東莞七中的校園,一棟棟紅磚黛瓦的建筑立在道路兩旁,嶺南建筑風格和現代學校環境融合,顯得格外雅致。走過教學樓繼續前行,映入眼簾的是食堂邊的一大片空地。每年春季,教師和學生都會在這里一起種植向日葵,3月播種、6月收割,6月正是高考季,寓意學生面朝陽光、快樂生長;冬季則種上一些當季蔬菜。從播種、澆水、收割到烹制,學生親身體驗、回歸自然。學校還在后山為學生打造了一個綜合性農耕文化實驗基地,里面種植了大量植物并養殖了不少動物,為學生開展體驗式班課提供了基地。
優化“樂師”結構
東莞七中有一支愛崗敬業、樂教善教、求實創新的教師隊伍。現有教師217名,其中碩士學位55人,有“百千萬人才工程”名師培養對象一人、南粵優秀工作者一人、南粵優秀教師兩人、正高級教師一人、廣東省特級教師一人、省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一人、省骨干教師一人、東莞市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一人、東莞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一人、東莞市教育家培養對象一人、東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一人、東莞市優秀教師10人、東莞市優秀班主任一人、東莞市學科帶頭人5人、東莞市教學能手31人。教師們秉持“厚德博學、篤行弘毅”的校訓、“勤奮務實、和諧創新”的校風和“尊重、關愛、敬業、善教”的教風,遵循“精、簡、趣、實”的教學理念,春風化雨,潛心育人。
“樂學教育”中的教師是一個多元化的角色,不僅要掌握扎實的專業學科知識,還要熟悉多門其他學科知識。不僅是學科教師,還擔任班主任、學生成長導師、科研項目指導教師、學生社團指導教師和學生朋友等多重角色;不僅要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還要有較強的信息化操作能力、學術科研能力、心理問題處理能力等。
為提升教師綜合業務素養,近年來,學校開設教師成長課堂“篤行學堂”“樂研沙龍”“德育沙龍”“名師工作坊”等,建立自身基地品牌,進行實戰化培訓。青年教師在學堂中學習課堂藝術、汲取老教師的教學經驗、加深基本功的練習、強化教育思想、外出交流學習。“新六藝”特色校本課程的實施,更是培養了涵蓋古典文學、攝影、繪畫、天文、地理、編程等文理藝術多領域的跨學科教學人才。
辦學以來,學校教師在國家、省、市屢屢獲獎,在各級刊物發表論文200余篇,輔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接近600人次。教研共生發展一直以來都是東莞七中改革的主要趨向,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比例從2014年的45%迅速到2018年的全覆蓋,研究內容涉及所有學科。這樣一來,通過學術科研不但大大加快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同時還有力地推動了學校品牌建設和辦學質量的提升。
開發特色“樂課”
課程建設是學校發展的基礎。為充分適應學校教育需求與時代發展要求,東莞七中構建了以課堂、課題、課程“三課”聯動模式為載體,必修、選修、校本課程體系有機整合的“一體兩翼三層”的立體化課程體系,爭取學生在“樂學”中成為“樂生”。
除了不斷優化主體課程的質量,學校還在校本課程方面進行積極探索,構建了以倡導學生快樂學習為主的“新六藝”校本課程,并圍繞“新六藝”課程開展各項課題研究。目前,校本課程分為課程拓展類和科技創新類兩大類別,共80余門課,全部由本校教師授課。
禮藝課程有:國學天空、孝行無疆、舉止有禮、腹有詩書、楹聯欣賞與創作等。
樂藝課程有:古箏、架子鼓、尤克里里、鋼琴、笛子、二胡、合唱、粵劇、話劇等。
美藝課程有:設計、攝影、國畫、素描、篆刻、軟筆書法等。
體藝課程有: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快樂大課間、形體、太極拳等。
智藝課程有:機器人、航天模型、3D打印、天文觀測、無線電、人工智能、棋藝等。
技藝課程有:茶藝、陶藝、泥塑、木工、十字繡、地方美食、民族服飾、勞動實踐、養蜂、養山羊、養鴿、生態園、孔雀園等。
近幾年,通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校本課程已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今年的第19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和2019年世界青少年機器人邀請賽中,東莞七中的學生分別獲得全國一等獎和二等獎,學校也獲得“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優秀學校”的稱號。“非遺進校園”項目“上洞草龍”STEAM校本課程也受到廣泛關注。值得一提的是,學校的“航空航天模擬飛行”校本課程給有航天夢想的學生種下了“飛行的種子”。在近幾年的高考中,有不少學生被國內知名航空航天高等院校錄取。
培育“樂生”成長
學校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的辦學理念,倡導學生“寓學于樂,學在樂中”。學校定期舉辦體育藝術節、文化科技節、讀書節;精心打造“快樂德育”,讓每一名學生做快樂的主人,成為“陽光學子”“樂學少年”;倡導學生“人人入社團,天天有活動,個個有特長”。現有航模社、秋楓文學社、書畫社、攝影社、棋藝社、舞蹈團等學生團體數十個,有探究性實驗室、科技活動室、藝術活動室等,為全方位多層次開發學生潛能奠定了基礎。
辦學以來,東莞七中榮獲多項各級各類榮譽稱號,包括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廣東省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定點學校、東莞市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東莞市首批“高效課堂工程”建設實驗學校、東莞市百校創新人才培育基地、東莞市品牌培育學校等;兩項教育成果參展于第五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師生獲國家、省、市等獎項近800項;教師獲教育教學論文評比、科研成果、優質課比賽等市級以上獎勵近500項。
東莞七中依托“樂學教育”品牌,聚焦核心素養,培養樂觀曠達、學貫古今、揚帆卓越、具有國際視野的學子,服務于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并努力建設“市內引領、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特色品質學校。
(段文宏)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