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東元路學校 “五育并舉”促成長 關照生命育桃李
紅日東升,其道大光;朝志綿延,謂之東元。西安市東元路學校創建于1965年,坐落于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和世界園藝博覽會會址之間的核心地帶,地處西安市未央區辛家廟區域,前身為陜西重型機器廠子弟學校,現轉型為九年一貫制學校,是西安市未央區的一所區屬公辦學校。經過50多年孜孜不倦的辛勤耕耘,目前學校規模已經形成,師生隊伍不斷壯大,教學設施日趨完善,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生源狀況逐年改善,學校聲譽日益擴大。學校秉承“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為教師的專業成長鋪路、為社會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的辦學宗旨,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質量立校、特色強校”的辦學理念,在“太陽文化、夸父精神”的校園文化理念引領下,積極探索生命教育的內涵和有效實施途徑,構建東元生命教育“五心”特色校本課程,在課程實施中“五育并舉”,培根鑄魂,發展教師、成長學生,和諧家校、提升學校、服務社會,讓幸福進駐師生的心田,讓生命回到教育的主場。
文化化雨潤物無聲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與靈魂,在學校營造一種充滿文化氣息的氛圍,既是文化傳承、發展和創新的需要,也是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要求。東元路學校一直以來傳承和發展著獨具特色的東元文化——日出于林謂之東,萬物肇始謂之元;東元者,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其核心內容是“太陽文化”,寓意全體師生在陽光的滋養下,向著有活力的生命成長;其核心精神為“夸父精神”,寓意全體師生胸懷夢想、堅持不懈,勇攀生命的高峰,繼續努力追逐學校的教育發展夢想。
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文化認同感,是西安市東元路學校生命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學校大門前的聯動浮雕,是對“東元文化”和“東元精神”的藝術表達。雕塑中“紅日東升,其道大光;朝志綿延,謂之東元”的文字闡釋、“夸父逐日”“朝陽普照”“成就桃李”的圖片描繪,闡釋了東元路學校的校園精神文化:全體師生學太陽,讓生命溫暖明亮,為生命蓄才蓄能;全體師生像夸父,胸懷夢想、堅持不懈、成就生命的輝煌。學校內部四大園之一的華園,取義“日出于東,灼灼其華”。意指繁花似錦、錦繡前程、前程無量。墻上的展板展示了校園自上而下的精神面貌和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的風采。通過長期的經典熏陶和學校文化浸潤,學生們在深刻領悟“東元文化”和“東元精神”的同時增強自信心與自豪感,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激勵他們創造更大的輝煌!
特色課程綻放未來
東元路學校的教師團隊篤信:教育是陪伴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起發現自我、實現自我的過程,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都要指向學生自身的成長。為了實現教育這一終極目標,學校引入北京生命教育科普促進會關于生命教育的學術研究成果,從“教書”和“育人”兩個維度實施推進,積極構建東元生命教育“五心”特色校本課程,喚起學生的生命意識和成長意識,展示出個體生命應有的高度、寬度和亮度,達到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成長的目的,為黨育陽光幸福之人,為國育博學創新之才。
東元生命教育“五心”特色校本課程分為慧心啟智系列課程、潤心明德系列課程、舒心健體系列課程、怡心悅美系列課程和正心崇勞系列課程五大類,涉及語文、數學、英語、體育、音樂、美術、心理健康、勞動教育、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生物等多門學科。學校堅持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從德、智、體、美、勞5個方面全面育人,將生命化課堂推向縱深式發展,以生為本、以學定教,引導學生向上向善、向陽而長。本學期,學校積極探索“5+2”課后服務模式下的“4+1”校本化課后服務模式,即4天的基礎鞏固加一天的素質拓展。“五心”特色校本課程作為素質拓展的主要內容,自主選課、走班上課的方式深受學生喜愛,豐富了學校課后服務內容,彰顯了以人為本、個性化發展的育人樣態。
創新理念強化管理
為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實施和教師專業成長,東元路學校在堅守第一課堂的前提下,積極探索第二課堂的有效實施,合理利用校內資源,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對生命教育課題展開深入研究,明確了“為掌握而教”“為創造力而教”“為生命成長而教”的三重目標,力圖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促進學生的生命成長。在這一目標驅動下,學校積極轉變傳統教育理念,樹立了“管理在團隊、學風在課堂、班風在年級、校風在校園”的理念,抓好團隊建設,優化管理制度。學校逐步形成了中小學部團隊一體化(共青團—少先隊)工作建制,變革中學部管理架構,設立教育教學處、教師發展中心、學生成長中心3個中層機構,形成教育教學管理“一核兩翼”的組織架構,縱向責權下放、橫向同層整合,激活組織能量、提高管理效能。形成“目標管理、計劃牽引”的管理思路,并積極落實到兩級組長的計劃評審會和中期工作的督評反饋會中,極大地增強了教研組和年級組的工作實效。
在班級管理方面,面對傳統班級管理單打獨斗易形成班級間發展參差不齊的問題,學校管理層大膽創新、銳意改革,在班級管理方面推行班級組管理模式,即相鄰的每兩個班相互協作,形成班級組,兩名班主任對班級組內的雙班負責,學校也以班級組為單位對學生和教師進行日常考核評價。這種模式讓班級組內的兩個班級之間既相互競爭又彼此促進,不僅班級之間的差距得以有效控制,而且形成了一種競爭趕超的良性班級發展態勢。在競爭意識之外,學生更多地學會了包容、團結和協作。對于班主任老師而言,在班級組管理模式下,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讓每一個個體都因對方而成長。
家校共育促進成長
家庭的環境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價值觀和成長方式。在生命教育活動當中,家庭是極其關鍵、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因此在推進生命教育的過程中,學校一方面引領教師們從學科教學的角度對生命教育進行深入挖掘,將生命化課堂推向縱深式發展,讓每一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找到施展自身才華的平臺、展現自己成長的風采。另一方面,強調重視家庭教育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指導學生成長中心組建幸福家家庭成長中心、組織學校骨干教師團隊申報部級課題“未來學校價值及家庭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的有效途徑探索”等,家校合力,共促提升。
同時,學校利用心理健康中心平臺,成立“家庭成長學校”,定期開展家長培訓、家長沙龍活動,引導家長尊重、激勵、欣賞孩子,重視學生的生命成長體驗。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相融合,結合學生成長特點,組織開展了以學生體驗為主的家校聯動的生命教育系列活動,既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又注重涵養學生的精神品質。
培養教師勇擔重任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近年來,東元路學校在提升教師師德修養和專業能力上多措并舉,努力打造一支師德強、業務精的教師隊伍,為學校3年質量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學校的青年教師也日益增多。為了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學校將“青藍工程”、匯報課、過關課等活動辦得有聲有色。在東元教育人的薪火相傳中,很多青年教師經過一年的成長,不僅在教育教學中可以獨當一面,而且在市區級各類教學賽事中成績斐然,摘得“教壇新秀”“教學標兵”等榮譽稱號以及各類教育科研獎項。
同時,對于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學校不遺余力地提供各種平臺,通過名師進校園、外出培訓學習、網絡學習、校本研修、課題研究等多種方式,讓教師們的思想不斷充盈、眼界日益開闊,從而在學習提升中改進自己的教學、惠及學生的成長。目前,學校已有22人躋身陜西省“三級三類”骨干體系,有3名教師成為未央區“名師+”研修共同體領航專家,有13名教師被列為西安市“骨干、卓越、教育家”型教師培養對象,有30余名教師參與市、區級“名師+”研修共同體,走上團隊式發展提升之路,另外,為班主任教師開設了心理教育的學習培訓平臺,已經有40多名教師獲得了心理咨詢師資格證。學校多名骨干教師在成就自身的同時,跨區域輻射帶動了一批教師的成長。未來幾年,學校還將下大力氣推動教師隊伍建設,在全員提升的前提下,確保實現學校3年發展規劃中陜西省“三級三類”骨干體系人數年增長率3%的目標。
與時俱進主動作為
東元路學校歷經艱辛奮斗,獲得了較高的社會贊譽,積淀了一定的辦學特色。處于教育的深刻變局中,學校有挑戰,更有機遇。面對“雙減”政策的落地和課后服務工作的推行,學校積極應對、主動作為,于變局中開新局。經過一系列的學習研討、調研走訪、摸索實踐,學校結合實際情況確立了“兩平衡、五優化、五課程、兩評價”的“雙減”及課后服務工作思路。“兩平衡”指在工作中要平衡政策執行與家長需求之間的關系、平衡學生成長與教師發展之間的關系。“五優化”要求在工作中“優化教學管理,提高課堂效率;優化作業布置,統籌層級管理;優化教研內容,發揮資源效益;優化服務形式,助力減負落實;優化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能”,通過課堂、作業、教研、服務形式和管理模式5個方面的優化,真正將“減負提質”落到實處細處。“五課程”指要充分利用好課后服務時間,積極實施東元生命教育“五心”特色校本課程。“兩評價”指要協調好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兩者之間的關系,構建全面、多元的評價體系。在“兩平衡、五優化、五課程、兩評價”這一工作思路的引領下,學校進一步探索“雙減”及課后服務的校本化工作機制,讓“雙減”及課后服務真正惠及學生。
“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素質全面、特長鮮明”是東元路學校的育人目標。一代又一代的東元人不忘教育初心,篳路藍縷、攻堅克難、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激情和力量!(張莉 左衛兵 賀銳)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