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課堂教學研究 打造優質高效課堂 ——山東省青州實驗中學教學評一體化課堂教學研究實踐
東夷皆秀色,海岱惟青州。青州為古“九州”之一,歷史底蘊深厚,文脈源遠流長,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這其中有一所實力超群、特色鮮明、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現代化高中——青州實驗中學。
青州實驗中學始建于1999年,后來與原青州八中合并,新機遇、新氣象,同時也帶來新挑戰,在繼承原來校訓和辦學理念的基礎上,學校響應黨的號召,提出了“學生至上”價值觀和“以愛育愛,一切皆教育,人人是老師”的育人理念,重新確立了學校的3個定位和育人目標,制訂了學校的5年規劃,先后進行了食堂、課堂、人事、課程、家校共育等方面的改革,取得顯著成效。在課堂教學改革上,學校提出“課堂革命”的口號,強力推進“目標導引+任務驅動”教學評一體化,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提高學生成績,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實現了課堂的六大轉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努力做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上下一心
掀起全校課改高潮
“目標導引+任務驅動”教學評一體化課堂教學改革,是立足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基于新課程標準,以學習目標為導引、學習任務為驅動,教學一致、學評一體、教評同步、多元評價,涵蓋學案命制、課堂教學、教學評價、作業布置與批改等內容的課堂教學綜合改革,是山東省基礎教育教學改革項目。
學校通過舉行讀書交流會,達成共識:樹立“學生至上”價值觀,堅持立德樹人,依據課程標準教學,引導教學更加關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更加強調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校高度重視課堂教學改革,實施項目管理,采取一把手工程,成立了3個名師工作坊、27個子項目研究小組,領導帶動、黨員為先,層層舉行示范引領課400余節,積極參加青州市落實新課程標準課堂教學展示活動,校長親自與每位授課教師磨課、改課,取得了豐碩成果,13位教師獲青州市一等獎,囊括青州市7個學科之首,從此掀起全校教師全員參與課改的高潮。學校乘勢而上,層層組織教師開展各種教研活動,集體備課、集體展講、模擬上課,引領教師一步步走上教研之路。
教學一致
開創“一三二”學案模式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以往學校教師存在拖堂現象,高階目標往往在課堂上實現不了,于是創造出“一個目標,三個任務,兩個作業”學案模式。
學校確定了學習目標的制定流程和敘寫要求。首先學習課程標準“學業要求”,知曉“學習到什么程度”;其次看課程標準的“內容要求”,明晰“學習什么”;再其次研讀“質量要求”,知曉“怎樣考”;最后回歸教材,確定課時學習目標。一節課展示一個學習目標。
同時,每節課有三個任務。任務一:“學一學”,閱讀教材,獲取信息。目的是訓練學生閱讀速度和迅速獲取必備知識的能力。任務二:“練一練”,運用任務一獲取的知識問題,訓練學生運用必備知識解決情境和生活問題的能力。任務三:“考一考”,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目的是讓學生明白本節內容怎么考。
在課堂提效的同時,減輕學生課后負擔才是正道。學校規定了兩種作業:一是鞏固性作業,二是預習性作業。鞏固性作業必須限時當堂完成,批改形式多樣,或教師全批全改,或同學互批,無論哪種形式,都要及時反饋及時矯正。預習性作業必須貼近生活,和下一節課的導入相聯系。
此外,學校還優化了課堂教學流程,設為5個環節:目標展示、學習教材獲取必備知識、運用必備知識解決情境問題、檢測評價學習情況、作業布置與批改。
學評一體
創制新課堂評價量表
打破傳統課堂教學評價,學校從教學設計、課堂環節、任務驅動、課堂效果4個觀察維度,分別列出具體問題,進行評價、打分。其中,有3個創新點。
一是構建了新的課堂模型。以立德樹人為核心,根據課程標準確定學習目標,根據學習目標確定學習任務,根據學生完成任務情況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二是重建了課堂邏輯。根據課標定目標、根據教材定任務、根據學生定方法、根據學情定進程、根據進程定作業。三是誕生出全新的課堂哲學:目標圍著課標轉,任務圍著目標轉,學生圍著任務轉,教師圍著學生轉,評價圍著目標轉。
課改永遠在路上,征途漫漫,唯有奮斗!青州實驗中學將繼續前行,不斷探索,讓課堂成為教師享受職業幸福的舞臺、學生生命成長的樂園。
(山東省青州實驗中學黨委書記、校長 尹紅梅)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