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第九中學:和合共生 奏響教育的美好華章
創建于1954年的山東省濟南第九中學(以下簡稱“濟南九中”),積淀近70年文化底蘊,緊跟時代步伐,努力進取,奮發有為,為學生的成長、成人營造空間、搭建平臺,奏響了一曲師生和諧昂揚、和諧共融的美好樂章。
美好
從理念開始
學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持“熱愛生活,充分發展”的辦學理念,以“有為、有愛、有品、有質”為工作基調,在“喚醒人、激勵人、培養人、發展人、成就人”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和前行,致力于建設成為“育人特色鮮明、辦學實績突出、學生健康成長、家長滿意、教師幸福、社會認可”的現代化精品學校。
和合
把握“四個堅持”
堅持黨建引領。學校建設“黨建輻射1+N”品牌,以“黨建+”為基本模式,用大網絡、大平臺的聚合發展模式,實現“黨建+陣地”“黨建+業務”“黨建+師德”“黨建+德育”“黨建+團隊”的融合發展,通過這五大工程建設,讓“紅色引擎”成為學校發展的“原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2021年,學校依托黨史學習教育,完善“三會一課”制度、中心組理論學習制度、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制度等,積極開展評選星級黨支部、優秀共產黨員等活動,多人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獲得上級表彰,第二黨支部榮獲“濟南市先進基層黨支部”榮譽稱號。
堅持五育并舉。提出關注“離我最遠的學生”,打造成就學生健康、尊嚴、幸福的“生命教育”德育品牌。通過體育課、課間操和課外體育活動等形式,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升行動,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每天校園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一小時。以非遺文化進校園、版畫、纖維藝術、合唱比賽、校園歌手大賽等為載體開展美育。建立勞動教育基地、參加綜合實踐課程,培養學生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系列活動,得到家長和社會的認可,學生在省市各類比賽中多次斬獲佳績。
堅持聚焦教學。提出關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學校成立新高考政策研究中心,開展同講高考題等活動,加大教育教學主動性。加強課堂管控,打造各學科課堂教學范式,提高課堂教學的規范性。編印《學歷案》,建立學科資源庫,制定各學科作業規程,完善“四清”制度,開展早晚自習“雙提升”活動,夯實教學成果。教研組長論壇、一課一研、每周雙研、全員育人導師制、教學三級督導體制等一系列有效舉措,使學生成績穩步提升。
堅持家校共育。教育是協奏,不是獨奏。學校堅持家校共育,讓家庭教育彰顯其應有價值。學校鼓勵有經驗的教師開設家庭教育大講堂,用自己的教育實踐啟發家長的育人智慧。利用“花式”家訪的形式,將點、線、面相結合,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實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無縫對接;聚焦家庭教育“需求側”變化,改革學校“供給側”模式,編印《滿庭芳》教育手冊,讓家庭教育有章可循,真正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共生
攜手全面發展
突出學生發展。學校將“生命教育”的理念貫穿始終,堅持做到用行動關注生命、用愛心守護生命、用音樂滋養生命、用藝術豐盈生命、用文化積蓄生命、用運動延續生命。學校秉持“關系、關心、關愛是教育教學永恒的主題”思想,努力培養“眼中有光、腦有智慧、臉有微笑、心有善念、腳下有路”的“五有少年”,讓每名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飽滿立體。近年來,學校學生在各項比賽中屢獲佳績,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學校的“全人”育人理念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關注教師發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思想認識,找準專業發展增長點。以教師團隊建設帶動教師專業素養發展及教學質量提升,通過共學、共行、共寫、共研的“四共”發展模式,加強對青年教師業務能力的培養。實施教書育人“一崗雙責”考核制度和師德表現一票否決制度,與教師簽訂拒絕有償補課倡議書和拒絕有償補課承諾書。積極開展師德標兵評選,積極參與濟南市教書育人楷模評選,組織廣大教師撰寫教育心路歷程,編印《足跡·夢想》《師說·師道》,讓每一名教師的教育智慧都得到彰顯。2020—2021學年,學校92人次獲得省市級教育教學獎項。2021年,學校被評為濟南市教育系統表現突出集體。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年來,濟南九中先后獲得全國生態文明特色學校,省級文明單位,市級文明校園,濟南市2020年度績效管理先進單位,濟南市2021年校園啦啦操、健美操比賽特等獎等榮譽。
(山東省濟南第九中學黨委書記、校長苗翠強)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