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格致中學:“課程超市”為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
只有適合學生發展,才能彰顯教育的本真;只有適合學生發展,才能為國家、社會培養需要的人才,才能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自1847年創建時起,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學歷代師生接力詮釋“格物致知”內涵,形成了以“治學嚴謹、抱真務本、愛國進取”為內核的格致精神。學校以“修身·求真”為辦學特色追求,把培養“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學業精湛、特長突出、思辨創新”的人作為學校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重要著力點。
課程建設理念:尊重學生,成就學生
學校在課程建設中,一方面積極推動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深度理解課程標準,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另一方面,積極開發建設校本特色課程,在落實國家和省有關課程實施要求基礎上,尊重學生的情感和發展需求,構建多樣化、可選擇的課程體系,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享有更優質而有特色的教育資源。
為突出課程的適合性、多樣性和可選擇性,學校著力打造“課程超市”:一是優質供應國家課程,保障學生學習與發展“必需品”質量;二是豐富特色“課程商品”的系列化、多樣化供給,增加學生學習與發展“發力點”數量;三是賦予學生“消費者”的自主、靈活選擇權利,創設學生學習與發展個性化空間;四是營造良好氛圍,學校努力提供優質豐富的“課程商品”,教師提供優質專業的“導購服務”,學生在完成國家必修課程基礎上可自主選擇制訂個性化的“課程菜單”。
提供多樣化集群化“課程商品”
為避免課程因多樣化而碎片化,學校采取“集群化”模式開發優質特色課程群,注重從知識性、探究性、實踐性三個維度呼應“五育并舉”原則和全面發展要求,打造形成了由多類課程群組成、涵蓋國家課程和校本課程的“修身·求真”特色課程體系。
該課程體系包括“修身篤志”“求真探理”“悅文致知”“育美健體”“勞動創新”等五大課程群,每個課程群內各有十幾門課程供選擇。如“修身篤志”課程群,除了語、數、英、政、史等學科必修和選擇性必修課程外,還有“思政領航”“發展指導”“心理健康”“社團巡禮”“行為養成”等系列課程,并向本片區的“中小幼思政一體化”共建學校輻射。“求真探理”課程群除了有數、理、化、生、地等學科必修和選擇性必修課程外,還有“天文基礎知識與觀測”“生物虛擬實驗”“三次數學危機”“生活中的物理”“化學發展史話”“數學圖形計算器應用”等系列課程。“悅文致知”課程群除了有語、英、政、史等學科選擇性必修和選修課程外,還有“書法鑒賞”“鰲峰書院史”“我們為什么愛宋朝”“中國古代服飾發展史”“文學視閾中的民俗文化”“英語口語”“歷史劇本編寫”等系列課程。“育美健體”課程群除了藝體必修和選擇性必修課程外,還有“乒乓球基本技能”“太極基礎”“合唱藝術”“器樂演奏”“藝術設計”等系列課程。“勞動創新”課程群除了技術(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勞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外,還有“機器人設計與搭建”“遇見閩繡”“木工智造”“3D創新設計”“傳統食品制作”等系列課程。
這些集群化的“課程商品”更高層次地體現了多樣化、可選擇性;注重學科知識與生活、社會的聯系和多學科知識的交叉滲透。學校坐落于國家4A級名勝景區于山風景區內,學校自主開發的“于山文化”課程,深入詮釋于山旅游、歷史、文化等特色資源,將地理、歷史、英語、語文、美術等學科知識加以整合。又如校本課程“走近格致”,充分挖掘174年校史中的紅色基因、歷史變遷、校友先賢、格致文化等資源并加以整合,在教學活動設計上,突出體驗性、參與性、探究性和互動性,教師可以在校內及周邊景區開展實地教學,并以項目驅動式教學法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實踐探究和活動展示,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多元主體參與校本課程開發
優質、特色、豐富的課程資源雖可類比為“超市”“商品”,但其開發建設卻不是流水線生產,開發的過程體現了學校辦學主張以及課程開發者的教育理想、專業能力和集體智慧。
校內教師是課程開發建設的主力,學科集體成果、教師個人成果和跨學科跨領域成果是課程內容的主要來源。一是學科集體成果,這占學校現有的70多門校本特色課程中的一半。此類課程(群)依托校本教研集體備課活動,由各個學科教研組、集體備課組教師融合學科特點和對格致文化的領悟,通過集體研究方式合力編制,并經多年打磨、傳承、改進,既有個人才華與學科精髓的沉淀,又與時俱進、創新改良。二是教師個人成果,由1—3名教師根據個人興趣特長、研究領域,對相關主題進行個性化研究解讀,這類課程更新頻率較高。三是跨學科跨領域成果。優質特色校本課程除了突出學科核心素養,更要根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需要,進行跨學科跨領域的教研和課程合作開發。此類課程多是由學生優秀的研究性學習成果提升拓展形成,由學校相關課題的指導教師合作開發,或以單個教師為開發主體,跨學科教研團隊提供專業支持。
學生、校友、家長及教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研究人員是學校課程開發的生力軍。過去,不少學生社團活動缺少課程規劃和設計,為解決這個問題,學校每周安排一課時用于社團活動課,由教師指導學生開發社團課程,提升社團活動品質,讓學生成為學校課程的建設者。學校還根據德育、學生發展指導等課程實施需要,規劃主題課程內容及教學安排,邀請具有學科或專業優勢的校友返校、家長入校輪流執教,如今年3月下旬邀請福建省首批援鄂醫療隊成員陳瑋校友為“心理健康月”作主題宣講;3月中旬邀請高一年級11位家長為13個班級學生作主題各異的“家長職業分享”。學校邀請鄰近省市的教研機構人員及高校教師開設校本選修課程,共同打造更優更精的優質特色課程群。
融合育人,凸顯科技與藝體特色
藝術與思想政治教育融會貫通,是格致中學的優良傳統。一百多年前,福州唯一的一支軍樂隊在格致中學建立,此后幾經變遷,如今轉型發展為“格致交響樂團”,成為學校最閃亮的名片之一。學校開發了“器樂演奏”“合唱藝術”“管弦樂器知識和樂隊訓練”等校本課程,學生人人掌握一項藝術技能,校交響樂團和合唱團在省市競賽中均獲得大獎。
周恩來總理曾為格致乒乓球隊員頒獎的珍貴照片、世界乒乓球冠軍鄭懷穎校友的事跡等見證了學校的輝煌,也鑄就了學校重視體育的辦學傳統。學校提倡人人掌握至少兩項運動技能,開設了“乒乓球基本技能”“太極基礎”“游泳”“籃球”“太極操”“排球”“電子射擊”“網球”等多門校本課程。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體育傳統特色學校”,被福建省教育廳認定為省重點體育項目傳統學校(乒乓球、羽毛球項目),被福州市教育局認定為市重點體育項目傳統學校(田徑、游泳項目)。
以科技創新報效國家是“格物致知”的新底色。格致中學的校友中有6位院士。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踐行科技強國的使命和對母校的拳拳之心,也成為學校校本課程的寶貴源泉。在他們的啟發下,學校按照“課程—活動—競賽”的思路,通過“天文基礎知識與觀測”“機器人設計與搭建”“3D創新設計”等線上線下實驗課程、研究性學習課程和豐富的科技教育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科技能力,使格致學子在全國、省市科技類競賽中收獲了喜人的成績。
(作者徐聰系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學校長)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