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鄉市紅旗區世青小學:“綠色語文快車”讓語文回歸本真
語文是富有情趣和人文色彩的學科。河南省新鄉市紅旗區世青小學實施近10年的“綠色語文快車”實驗改革項目,讓語文教學和語文學習回歸到本真狀態,讓學生品嘗到了輕負擔、高效率的“美味”,更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內生動力和創造力,呈現出一道道好學、樂學、學好的亮麗教育風景線。
有人感嘆:“語文原來可以這樣教,語文學習竟然如此意趣盎然且生機勃發。”更多的人開始關注這一實驗改革何以會有如此魅力,想探尋一下“問渠那得清如許”的“源頭活水”所在。
“綠色語文快車”實驗改革項目從拼音教學到識字寫字教學,再到閱讀教學、作文教學,乃至綜合性學習等語文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進行全方位的改革。這里集中說說他們的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改革。
上篇
鯨吞大閱讀
自“綠色語文快車”實驗改革項目在世青小學啟動之日起,小學生就在廣闊的閱讀海洋里歡快地暢游起來。學校把“海量閱讀”改名叫作“鯨吞大閱讀”,意思是每名學生都像一條小鯨魚,整天暢游在書籍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吞下”各種語言文字的“魚蝦藻貝”,這樣“營養全面又食量充足”。
要“養殖”這樣的“鯨魚群”,自然需要許多“養殖高手”,“養殖高手”的背后應該有一位老練的培訓師才對。世青小學的情況正是這樣,在一大群非常優秀的教師和教育教學管理人才的背后,確實有一位理念先進、經驗豐富而又充滿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雙棲式”人物,他就是金樹培教授。說他是“雙棲式”人物,因為他既是新鄉學院教授又兼任著世青小學的科研校長,同時他還是“綠色語文快車”這個“高參小”項目的主持人。他使這所學校的語文教育改革實驗有了更大的格局。
從二年級下學期便開始了鯨吞大閱讀
要想基本無障礙地閱讀一般文章,就需要掌握常用的2500個字。“綠色語文快車”項目的實施,貫徹了第一學段要“多認少寫”的識字教學原則。在此基礎上,整合運用了“韻語識字”“字族文識字”等先進的識字方法,加上首創的“生活識字”“字串文識字”等,掌握了足夠的識字量,學生們就可以提前進入鯨吞式閱讀。
從一年級開始,學生每學期期末都要進行閱讀量的統計與匯報,二年級下學期即達到生均閱讀200萬字,三年級到六年級8個學期,平均每學期每名學生的閱讀量約為360萬字。這樣一年級忽略不計,6年的生均總閱讀量超過了3000萬字。學校對閱讀弱勢學生的要求是6年總閱讀量至少達到2000萬字。
學生在一、二年級大量識字的基礎上,有了充分的閱讀量。
學校認為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是量變引起質變,將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放在首要位置,目標是人人都愛讀書,同時也非常重視閱讀方法的指導,在這樣的基礎上去追求閱讀量的積累。
用三分之一左右的時間學完教材
“綠色語文快車”實驗改革項目往往是一節課處理完兩三篇甚至更多的課文,主要采取“一帶多”和群文閱讀的方式進行教學。其余時間,則由教師帶著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實現課外閱讀課內化。這樣,大約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學完教材。
當然,閱讀什么內容并非隨意而為,世青小學既有類似輔助教材的固定內容,還有諸如《世界金典兒童詩集》《小古文100篇》《中華上下五千年》《西游記》《三國演義》等拓展性閱讀書籍,整本書的閱讀也提升了閱讀的質量。
世青千本大書目
學校通過研究借鑒,整理研制出了“世青千本大書目”,對于一、二年級,三、四年級,五、六年級各應讀什么書,都進行了研究并作出規定。教師也根據各個班級的具體情況對所讀書目進行適當調整。這樣,不但為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指明了方向,而且也為親子共讀提供了方便。
為了激勵學生閱讀,學校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不比分數高低,就比讀書多少。
鯨吞式閱讀讓學生紛紛愛上了語文,更重要的是,學生變得“腹有詩書氣自華”,很多學生出口成章,有些學生還能夠出口成詩。
黃金大記誦
學校鼓勵學生在小學階段背誦初中和高中的部分文言文,尤其是古詩詞。注重調動學生背誦的積極性,并且教授學生背誦的方法,使學生不但背誦得快,而且背起來還樂在其中。
世青小學實施“綠色語文快車”實驗改革項目八九年來的統計結果表明,每名學生每學期背誦不少于45篇(首),6年背誦總量可以達到540篇(首)以上。學校深信學生有這么多“好東西”裝在肚子里,語文一定不會差。
學校有一套自己研發編制的晨誦讀本,叫《黃金大記誦》。命名是因為讓學生在黃金時期記誦像黃金一樣珍貴的經典詩文,這些經典在學生未來人生中將發揮金子般的價值。
下篇
“寫著玩兒”真好玩兒
聽、讀、說、寫語文四大能力都重要。其中,寫作能力很能體現一個人的語文綜合素養。寫作始終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然而世青小學實施的“綠色語文快車”項目,在作文教學方面獨具匠心,有許多可圈可點甚至令人拍案叫絕的做法。
作文改名“寫著玩兒”
以往學校的學生一怕寫作文,二怕文言文。有鑒于此,“綠色語文快車”實驗改革項目首先從思想與心理上解放學生,讓他們感到寫作文就像平時游戲玩耍一樣。并把作文改了名字叫“寫著玩兒”,這4個字就印在作文本上。玩是孩子的天性,有哪個孩子不喜歡玩呢?既然是“寫著玩兒”,就可以放開膽子去玩好了。
為了讓學生玩得開心,玩出“花樣”來,項目組與教師約法三章:
第一,在學生寫作文之前,不強調任何寫作的知識和技能。既然是“寫著玩兒”,就不能講什么要求,尤其是這么小的孩子,老師就告訴他們這就是玩兒的,不過是拿著筆玩兒而已,什么要求也沒有。有要求也不能在這個時候講,因為一講要求,就會限制孩子思維,就會增加孩子的焦慮與恐懼感。況且人類的寫作史發展到今天是先有寫作實踐,然后才有寫作知識理論的。
他們就是這樣讓學生天馬行空地去寫,寫完之后自己讀上兩遍,不滿意的地方自己改一下就可以交給老師了。
第二,只能表揚,不能批評。學生交上來的“寫著玩兒”作品,老師只能表揚,不能批評。至于那些錯別字、病句等問題,老師可以標注出來,但不給予批評。他們相信呵護、激勵學生的積極性、創造力更重要。
如果學生一篇作文只寫了5句話,其中4句話都是病句,只有一句話準確,那么,就對這一句進行表揚。如果一句也找不出來,只有一個詞語用得比較好,那就表揚那一個詞用得好。總之,讓學生人人都找到寫作的成就感,人人都覺得自己有寫作的天賦。
第三,允許暫時不寫或者少寫。學生的學習成績有優劣之別,作文高低有別也在常理之中。開始的時候,有的學生不愿意寫,或者寫不好,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所以老師對學生的作文不做統一硬性要求,愿意寫的就多寫,不想寫者就不寫或少寫。老師不斷表揚鼓勵那些寫得多寫得好的學生,一些寫得少的學生也會慢慢地被帶動起來,甚至可以后來居上。
字串文
世青小學學生一節課所學的生字,比一般學校要多得多,少則十個八個,多則十幾個甚至更多。怎樣很好地鞏固這些生字呢?學校不贊成學了生字就讓學生一個個去組詞、造句,因為語文學習的規律是整體輸入,而非碎片化學習,需要的是為學生學習語文創設一個學習場域。正如一個嬰兒呱呱墜地之后,并沒有哪個父母為其開設專門的學說話的課堂,孩子天天“暢游”在漢語言的海洋之中,也就自行會說話了,并沒有家長整天教他組詞、造句。
如何創設這一場域呢?這就有了“字串文”學習法。事實證明,字串文既是一種識字教學的方法,也是一種習作的訓練方法。例如,一堂課上教了七八個生字,老師會讓學生用學過的這幾個生字串成一段話,雖然沒有讓學生組詞、造句,可編故事的時候已經自在其中,既鞏固了所學的生字,又培養了學生口頭、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字串文有很大的靈活性,學生不一定全都用上,用上三四個甚至一兩個也可以;全班學生接力往一塊兒湊也可以;可以是一名學生完成的,也可以是大家共同完成的。字串文可以是集體作品,其中有不妥之處,還可以由家長或老師修改加工。
學校把這些字串文收集起來印到書里(世青小學為學生出了很多本書),再教下一屆學生,還可以作為輔助教材使用。
種詩與詩教
“種詩”和詩教是學校的一大特色。
首屆實驗班有一名學生當時聚精會神地趴在桌子上“寫著玩兒”,她充滿詩意情懷的語文老師給這一情景起了個名字——種詩。“綠色語文快車”實驗改革項目主持人非常欣賞這個名字,很快演繹出下面這樣一段文字:
種詩,不僅僅是種下詩篇,還種下詩意,種下學生詩的情懷。從而詩意地學習,詩意地生活,詩意地棲居。到了秋天,收獲一個詩意的人生。
從此,種詩和詩教不僅成了學校的一大特色,也成了學校始終不渝的堅守,同時也是學校“辦真教育,真辦教育”這一宗旨的標志性表述。哪一位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到了人生的秋天,收獲一個詩意的人生呢?所以這段文字,在家長會上一宣讀,立即就贏得熱烈的掌聲。
從此學校的教育教學一直是充滿詩意的,從一、二年級開始就有很多學生會寫詩,還能寫出不少非常好的詩。例如一名學生入學不久就寫出了《調皮的雨》這樣的小詩——
云越來越胖了/空氣累壞了/小雨點感覺家里太悶了/它想找蒲公英玩/它跑下來跟蒲公英玩起了捉迷藏/蒲公英上的小傘兵上沾滿了小雨點/還有的小雨點藏在泥土里不出來。
再比如一名二年級學生創作的《牽起春天的手》——
碧綠的葉子搖動了風鈴/春風已傳播我們的歌聲/開滿鮮花的樹林/時時響起一聲聲鳥鳴/我放飛一只只風箏/傾聽春的回應/多么悅耳/多么動聽/我開始幻想/春天是一位精靈/她的眼睛明亮/她的臉蛋兒潔凈/輕輕地牽起春天的手/伴隨春天去尋找光明/對花草面帶笑容/一起放飛最美的夢/輕輕牽起春天的手/連我,都是春天的精靈……
“綠色語文快車”實驗改革項目下的學生,像這樣的精美詩篇比比皆是,真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個兒童,都是天生的詩人。”這句話在世青小學得到了充分的彰顯。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從小寫詩作賦,在不少人身上演繹過數之不清的精彩。如果從小在孩子們心里種下詩的種子,就會蓬勃生長出一片詩的新綠,綻放出萬千詩的花朵。
從2012年至今,世青小學的學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并收錄到學校為學生出的五六十本書里。這讓不少學校的語文老師發出感嘆。作文教學方面世青小學還有一個很突出而且有趣的特色是“小娃仿古”,就是從小學二年級開始,世青小學的學生就在學習經典的小古文并進行仿寫和創編,而且有的寫得還很不錯。
各種激勵措施
“綠色語文快車”實驗改革項目下的學生為什么有這么大這么久的寫作熱情呢?因為學校有一整套有效的激勵措施。
1.創建春綠博客和自辦小報
從2014年開始,“綠色語文快車”實驗改革項目組就創建了專門發表學生“寫著玩兒”作品的博客,名為“春綠寫著玩兒”,每月一期定期刊發學生的優秀習作,還為作品量多質優的學生開辟專號。截至目前,已經出了87期,刊發總量超過了10萬篇(首)。
在博客上發表學生作文的同時,學校創辦了《青青葵》小報,有些年級還辦了《星星小報》等。當學生的作文被刊發出來的時候,那種溢于言表的喜悅也就可想而知了。
2.結集出書和舉行發書儀式
學生在博客與小報上發表的作文越來越多,于是學校每年優中選優,結集印刷出書,到目前為止,已經出了61本(不含個人專集),其中有兩套4本是前兩屆實驗班小學六年全程的終端詩文集,書名是《“寫著玩兒”驚艷集》,由河南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每年出書之后,學校都要召開全校師生大會,隆重舉行發書儀式。然后,各班再舉行班級發書儀式,把書發到每名學生手中。這種辦法對學生的激勵作用是很大的,教師、家長也都興奮不已。
3.媒體正式發表或參賽獲獎
除了博客刊發、辦報、出書之外,學校還積極鼓勵學生向媒體投稿爭取公開發表。學生投稿的積極性很高,每年都有不少作品發表并獲獎。例如2019年有85首作品發表,2020年170首作品發表,2021年上半年已經有219首作品發表。
正式發表或者獲得獎項,對學生具有更強的激勵效果。
4.別具一格的“金色大獎”
在世青小學校園,凡有作品發表和出版個人專輯的學生都可以獲得一項別具一格的“金色大獎”。這項大獎由“綠色語文快車”實驗改革項目主持人、自稱“金頑童子”的金爺爺金老師親自頒發,所以就有了“金色大獎”的美名。大獎包括3項內容:第一項是“歌聲嘹亮”,由金老師為小作者高歌一首兒童歌曲;第二項是“師生共誦”,由金老師和學生相繼誦讀學生發表的作品;第三項是“追星合影”,是金老師與小作者合影留念。這樣的獎勵沒有任何物質因素,但是比物質獎勵的激勵作用要大,學生總是高興不已。
激勵學生寫作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教師寫“下水文”或開設專門性系列激勵講座等。正是在這些有效的激勵中,學生擁有了持之以恒的寫作熱情。而寫作越多越好,則又會在學生心里產生一種積極的思維,感到自己不但會寫、樂寫,而且能夠發表。這種積極的心態,又會向其他方面輻射,讓他們呈現出樂觀幸福、詩意盎然的生命景象。
識字、閱讀、背誦、作文,學校做了那么多語文教學的加法,時間哪里來呢?原來學校對教師有一個硬性要求:要做好語文的加法,先要做好語文的減法。要堅決減掉的主要有:
其一,前4年不參加上級組織的考試,自己編制試卷,自行組織考試,一個學期只進行期末考試。卷面分數只能占總成績的50%左右,考試分數不能公布,更不能排名次,當然也不能按考試成績來評價老師,一、二年級以“玩轉期末”代替傳統考試。
其二,一、二年級堅決落實“多認少寫”的課標精神,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
其三,基本禁止分析課文。
其四,嚴格控制訓練材料的購買和使用。
其五,嚴格控制作業量,并對訓練材料和試卷進行嚴格把關。
這些減法做好了,確實可以節省出大量的時間,然后就可以開展鯨吞大閱讀、黃金大記誦、種詩與詩教、天馬行空“寫著玩兒”了。
“綠色語文快車”實驗改革項目在世青小學之所以能夠做得很有成效,除了金樹培教授這樣的引領者之外,還有一個精英團隊,尤其是有鄭嶺校長、宋麗君副校長這樣年輕干練、學習力強、能夠很好理解接受“綠色語文快車”新理念并能恰當果斷轉換成執行力的優秀教學管理者。更重要的是在他們背后有一個堅定不移地支持這項實驗改革的人物——做過十多年小學校長、具有深厚教育情懷的世青學校董事長王瑞慶,正是他十年前用“辦真教育,真辦教育”這一理念吸引并促成了高校聯手小學的“綠色語文快車”實驗改革項目。
看來,語文教育大有可為,真的存在一條可以實現“輕負擔,高效率”的“平坦便捷”之路,這種“高參小”模式似乎也很值得借鑒。
(陶繼新)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