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里種水稻 科學素養巧提升
師幼共同制作水稻標本。
孩子們在選種、浸種。
孩子們在學習使用漏斗。
智慧緣起:“十二五”期間,我們赴全國各地幼兒園實地調研發現,科學領域的教育活動不僅數量較少,而且多是借用或仿制中小學的教具、教法。兒童科學素養相對欠缺,好奇心和觀察力不足,存在“五谷不分”的現象。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經過近五年的努力,我們研發出兒童直觀演示教具——水稻觀察器,并開展了相應的兒童水稻栽培園本課程。
活動過程:在園本課程中,我們嘗試引導兒童用做游戲的方式親手栽培一季水稻,體驗選種、浸種、催芽、播種、澆水、除草、捉蟲、施肥、采收、品嘗等全過程,觀察水稻種子發芽、生根、長葉、分蘗、孕穗、抽穗、揚花等不同生長階段的變化。但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完成整套種植過程?如何更好地呈現水稻特別是其根部的生長實況?面對一系列問題,我們設計了水稻觀察器,利用透明材料方便觀察、小型裝置方便移動的特點,打破了幼兒園的場地限制,使得水稻栽培靈活方便,把農田“搬”進幼兒園。活動中,兒童認識了放大鏡、漏斗等科研用具,探究了虹吸、浮力等科學原理,種稻、識糧、愛糧、節糧,在實際操作、親身體驗中獲取知識經驗,不僅見證了植物生長的周期輪回,感受了糧食的來之不易,也提升了科學素養,有效激發了科學夢。
(作者單位系湖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本文圖片均為作者提供
(正文結束)
